太和智庫》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2020-09-02 05:50

? 人氣

中國成為「去全球化」最主要的受害者,全球美元體系的「去中國化」跡象明顯。一是今年疫情在全球大暴發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美元荒」,凸顯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重要性,美聯儲在3月份與14個國家央行建立了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總計4500億美元,人民幣被排除在外;二是中國正面臨美國金融制裁的嚴峻挑戰,美國利用其美元霸權和長臂管轄權,對中國特定個人和機構的制裁不斷升級,凍結在美國的帳戶和資產,禁止使用美元交易,嚴格限制美國機構投資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融資,等等。更為嚴重的是,將香港踢出SWIFT系統的說法屢見不鮮;三是美國重新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其印太軍事戰略「一唱一和」,目的就是要把中國排斥在美國所構建的新的貿易投資聯盟之外。只有持續深化與世界經貿的交往和聯繫,堅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才能打破美元體系的包圍和壟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面臨著後疫情時代和經濟「逆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經濟衰退,尤其是美國「面臨著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導致美國國內政治的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盛行,對外交往上的孤立主義、本國優先主義和思想上的保守主義將大行其道,預示著以人員、貨物等物理空間流動為特徵的全球化出現倒退。有著相似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經濟聯繫緊密、地域臨近的國家相互合作共渡難關的區域化特徵將成為趨勢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以來,2013年-2019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了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1100億美元,但是大部分仍然是美元計價,而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只占不到15%左右,域內66個國家只有8個國家主權貨幣與人民幣直接掛牌交易。

另一方面,中國在控制疫情蔓延和感染死亡病例方面表現較好,經濟復蘇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根據IMF最新預測(見表一),2020年全球GDP增長預期為-3.0%,除印度外,中國是全球十大經濟體裡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未來幾年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基準利率將仍然保持2%-3%的正數,中國的穩定和經濟增長將是未來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和發動機,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數據來源:IMF
數據來源:IMF

(三)面臨著美元衰弱和國際社會「去美元化」的新趨勢。「9·11事件」以後,美國將金融制裁升級成一種重要的國際權力工具頻繁使用,這種單邊主義色彩濃厚的暴力手段實施成本低而且破壞力巨大。比如2012年,美國為迫使伊朗放棄核計畫,通過SWIFT向伊朗施壓,禁止伊朗金融機構通過SWIFT進行資金交易,迫使日本、希臘等11個國家大幅度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2014年對俄羅斯國有銀行和石油、天然氣公司進行制裁,導致俄羅斯企業海外債券損失超過400億美元等,此外對海外金融的巨額罰單成為2008年以來美國金融制裁的新現象,2008年-2017年,美國監管機構對銀行的罰款總計超過3500億美元。這種將美元武器化的做法激起美國的對手甚至是盟友的強烈反對,俄羅斯拋售1000億美元國債作為對美國制裁的回應,並推動盧布國際化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歐盟2019年成立新的歐盟-伊朗交易支付新管道INSTEX,使用歐元計價,不通過SWIFT系統,以繼續支援伊朗履行核協議。全球「去美元化」之路已經開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