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一場賭局,兩條路線

2020-09-01 07:10

? 人氣

馬英九(圖)在「國家不安全」研討會批評總統蔡英文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顏麟宇攝)

馬英九(圖)在「國家不安全」研討會批評總統蔡英文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顏麟宇攝)

最近一段期間,有關兩岸軍事衝突的新聞及相關評論頻頻出現在媒體上,大陸更在八月從北至南舉行一連串軍演,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讓不少人感到迷惑與不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路線VS.蔡英文路線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的一次民調詢問民眾,「中共軍方8月13日表示,將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進行實戰演習,這是自1996年中國飛彈危機以來,直接針對台灣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請問,您擔不擔心兩岸之間爆發戰爭?」

結果有41%民眾基本上會擔心兩岸之間爆發戰爭,但也有58%不擔心。此一差距多少也反映了藍綠支持者不同的認知,但戰爭不是民眾認知的問題,不論如何調查,都無法告訴我們兩岸的未來。

馬英九基金會日前舉辦了一場名為「國家不安全研討會」,聚集了馬政府時期的國安大將,整場研討會主要向社會傳遞了以下訊息:

(一)民進黨政府的兩岸與外交政策把台灣帶向戰爭邊緣;

(二)美國友台但不可靠,依賴美國護台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三)前國安會秘書長更直指,「台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不在美國或台灣自己手上」;

(四)台灣趨吉避凶之道就是要同時兼顧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不要選邊站;

(五)「九二共識」及「不統、不獨、不武」的戰略才是化解台海戰爭的解方。

官方的立場則是南轅北轍。就在同一日,總統府、外交部與陸委會都發言反擊,其重點為:

(一)台海危機的本質在於中共霸權擴張及對台侵略的野心(換言之,問題在中共不在台灣);

(二)委屈無法求全(因此抗中反中,與美國聯手才是維護主權的正辦);

(三)研討會的各項論點充斥「失敗主義」、「國防外交無用論」,已悖離台灣社會主流民意;

(四)蔡英文更在臉書直批「馬前總統今天的言論,對於國際和兩岸情勢的最新動態毫無掌握,這就是最不安全的一種說法…以為在主權議題上卑躬屈膝,或是對民主價值不吭一聲,就能換來所謂的和平。」她最後並強調「和平靠國防」。

20200823-台灣人對近期中共軍演的態度(2020.0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對近期中共軍演的態度(2020.0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兩黨對台海情勢認知差異大

由此可知,不論是民間或者是執政黨與在野黨,彼此的認知與判斷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彼此已沒有共通的語言,有如生活在平行時空。

在我人看來,雙方其實沒有必要在口舌上爭勝,在如此攸關台灣安危的問題上,雙方無法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反映的不正是台灣的問題嗎!馬英九、蘇起等人的主張,蔡政府可以不接受,但對其憂心,卻不能不深思體會,更不宜隨意戴帽子;對蔡政府的作為,馬英九也不必把兩岸危局的責任都推到蔡政府身上,相信蔡英文也不會刻意把台灣帶向戰爭的命運,背後,或許有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

馬英九和蔡政府代表的是兩條路線的選擇,可稱之為馬英九路線與蔡英文路線。不過,如果把這兩條路線看成是「和」與「戰」的選擇,則稍嫌簡化,民進黨也必定不會接受。其實,這兩條路線有各自的邏輯與戰略觀,個人嘗試歸納綜合二者的差異,製作成下表,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比較,讓讀者能如實地了解這兩條路線的意涵。

維持現狀VS.走向台獨

首先,這兩條路線的目標不同,也是兩條路線的根本分歧。馬英九路線事實上已不把統一當目標,其戰略是維持「可持續的現狀」,讓台灣的生活方式能夠在和平的大環境下儘可能的延長,並為台灣未來創造或爭取最大的選擇空間。此一路線透過「九二共識」展開協商、交流與合作,讓中共沒有武力犯台的意願與必要,在符合雙方彼此戰略需要下,延長現狀。

馬英九路線基本上對未來統獨是持開放態度,因為未來如何演變,變數多且不確定性高,因此以延長現狀為目標,給後代更多的選擇空間,最符合台灣的利益。

簡單的說,馬英九路線不在統獨問題上糾纏,其目標就是為台灣爭取最長可能的和平,最多可能的機會,以及最大可能的空間。

蔡英文路線其實就是台獨路線。雖然蔡英文也說維持現狀,其意涵與馬英九路線大不相同,此一不同的根源就在於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馬英九路線的維持現狀,與民進黨的台獨方向並不相容。

民進黨花了幾十年時間,把大中華意識轉化為台灣意識,而且正逐步把台灣意識轉化為台獨意識。這幾年,民進黨曾為「九二共識」所苦,但現在也幾近成功地把九二共識打入冷宮冰凍,因此,馬英九的苦口婆心,在蔡英文耳中卻是刺耳雜音。

此外,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提到主權,但其指涉的內涵也不一樣,馬英九是以中華民國為主體,蔡英文則是以台灣為主體。兩個人都同樣用主權一詞,實際上卻是雞同鴨講。

馬蔡路線分析表。(馬紹章製作提供)
馬蔡路線分析表。(馬紹章製作提供)

力不從心VS.成功救援

只從總目標來看,仍不足以說明這兩條路線為何如此不同,二者在許多關鍵問題上的看法也大相逕庭。蔡英文說「和平靠國防」,只說對了一小部分,因為台灣安全長期以來主要是靠美國的庇護。

因此,美中軍事力量的差距是台灣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馬英九路線基本上認為美中軍事實力差距大幅縮小,而且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已取得了局部優勢,否則也不致於認為台海正瀕臨險境。

蘇起在研討會中所言,「台灣安全繫於北京一念之間,不在美國或台灣自己手上」,應該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如果不是實力差距已縮小到中共敢於動武,就沒有一念之間的問題了。

中美軍事力量差距縮小,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蔡政府應該也有所體認,但蔡英文路線仍認為美國的軍事實力對大陸仍有嚇阻的實力,而且中國大陸也不敢確信美國到時候絕對不會干預。畢竟對台動武是足以影響中共政權的大事,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中國大陸不會輕啟戰端。

蔡英文路線亦深信,中共一旦侵台,美國必然會馳援台灣。若非如此,我個人即很難理解蔡政府反中抗中的政策取向。馬英九路線基本上認為大陸已具備了反介入及區域拒止的能力,讓美國難以干預,而美國本身屆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期待美國馳援無疑是極大的賭注。

蔡英文路線之所以相信美國會馳援台灣,與台灣的戰略價值有關。蔡英文路線認為,對美國而言,台灣具有極端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旦淪入中共之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將受到重大衝擊,因此美國必會馳援台灣。

這一段時間,美國似乎也在傳達這樣的訊息,例如多次在南海及台海秀軍事力量,國會多次通過挺台法案,衛生部長訪華,國防部長在媒體發表文章,AIT將八月定為美台安全合作月。AIT處長酈英傑日前出席金門的八二三紀念活動,並向當時殉難的兩位美國軍官紀念碑獻花致意,事後AIT在臉書寫了這麼一段刻意予人想像的話:「這兩位美國軍官於1954年金門93砲戰中與台灣同袍一同抵禦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猛烈砲火攻擊中英勇殉職。」

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日前也表示,認定美國不會馳援台灣「將是非常危險的賭博」。薛瑞福說得很直白:「嚇阻能力是這個方程式的重要一部分,我們要中國想的是,今天不行,明天不行,下個星期不行,明年也不行,因為他們將很難達到他們的目標。」

美國這麼多動作,難怪蔡英文路線會有這樣的認知與判斷。

嚇阻是實力+心理戰綜合運用

然而,嚇阻是實力與心理戰的綜合運用。長期以來,美國讓中共相信,美國不會對武力犯坐視不管,而中共也讓美國相信,必要時中國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動武。數十年來,雙方誰也沒有去踩對方的紅線。心理戰能成功,除了意志之外,還要有堅強的實力後盾。

就像江澤民曾如此描述美中台的關係:「台灣人口兩千萬,而我們有十二億。雖然台灣自認富有,可是大陸比較大,就像個瘦子和胖子。我體重八十多公斤,如困我們要打架,沒有什麼問題,我會贏。但是如果有個大個子站在他身旁說:『別打架。』我們會仔細想一想。」

這個「仔細想一想」,就是美國心理戰達成的嚇阻作用。然而,一旦雙方實力差距縮小到某一程度,或許就不需要再「仔細想一想」了。

今天美中實力差距已非昔日可比,美國現在費了那麼多勁,搞了那麼多事,無非是要中共相信他們依然會像過去一樣,不會對台海衝突袖手旁觀,然而從此也可看出,美國似乎不像過去那麼有自信了。蔡英文路線相信美國不會袖手旁觀,但也應該了解,實力縮小,心理戰的效果也會打折。

AIT處長酈英傑在金門像兩位亡逝於八二三砲戰的美軍致敬。(AIT臉書)
AIT處長酈英傑在金門像兩位亡逝於八二三砲戰的美軍致敬。(AIT臉書)

中立避險VS.一邊倒

當前美中進入激烈的戰略競爭時期,對台灣究竟是利是弊,兩個路線的見解也不同。馬英九路線認為美中對抗有如兩隻大象打架,台灣應該避免捲入,以免成為美中對抗的代理人,也要小心成為美國的棄子,更要預防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懲罰措施。因此,馬英九路線主張台灣應該避險,不應該聯美抗中。

蔡英文路線則是截然不同的思維。蔡英文路線把美中戰略競爭看成是難得的戰略機遇,因為美國的綜合實力仍遠高於大陸,而且大陸需要美國遠甚於美國需要大陸,所以美國在這一波中美對抗中應該仍佔優勢。

從蔡英文路線來看,現在向美國一邊倒,不僅可以強化美台關係,更有利執政地位,而且有助於台獨總目標的達成,利遠遠大於弊。

崩潰未定論VS.必然崩潰論

馬英九路線與蔡英文路線另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對中共政權的認知。蔡英文路線和當前美國川普的認知一樣,認為中共政權如果不走向民主化,將是一個難以永續的政權,而且習近平的地位因集權以及打貪作為而不穩。

在蔡英文路線眼中,中共看似強大,實際上相當脆弱。美國川普政府何嘗不然,美國對中國大陸展開貿易戰、科技戰的邏輯基礎就在於中共的脆弱本質,最後必然要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對蔡英文路線來說,如果中共走向民主化,對台灣的威脅就會降低,而如果不走向民主化,就有崩潰的危機,不論那一種,都是台灣的機會,而台灣最重要的就是鞏固並強化台灣(或台獨)意識。

除此之外,蔡英文路線應該也認為大陸內部問題多且複雜,包括各地的抗議層出不窮、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經濟發展受到中美對抗重創等等,大陸自顧不暇,不太可能對台動武。即使在大陸,也有一些聲音認為解決台灣問題並非當前戰略重點,台灣問題的本質脫不了美中關係,而且應該大陸是否承受得那個代價。蔡英文路線的判斷,也不是毫無根據。

20200829-總統蔡英文29日出席「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蔡英文路線眼中的中國相對脆弱。(顏麟宇攝)

中國崩潰預言,多年來屢驗屢敗

相對的,馬英九路線並不把台灣的安危建立在中共政權是否會崩潰的假定上。對馬英九路線而言,如果中共有崩潰的危機,那就應該避免中共藉攻打台灣來化解崩潰的危機;如果中共政權不致於崩潰,台灣更應緩和與中共政權的關係,不僅讓中共沒有犯台的藉口與必要,也可以利用大陸來發展並壯大台灣自身。

中國崩潰的預言,從上個世紀至今,屢驗屢敗,然而美國川普政府和蔡政府似乎深信不疑,畢竟這是現代化理論的自然推演。最近,經濟學人有一篇報導,直指川普政府認為中國脆弱的假設,簡單卻錯誤。

「(中國大陸)這種集專制、科技與活力混於一體的做法仍能在未來推動成長。」「(美國)希望透過對抗讓中國大陸投降,根本是走錯了路。」美國的蘭德公司今年出版的「中國大戰略」報告中亦研判,中國內爆(implosion)的可能性也很低。

台灣正面臨一場賭局,下賭注之前,一定要考慮各種情況的可能性,千萬不能把大賭注押在小機率的事件上,這或許是蔡英文路線應該再深思的問題。

由此可知,馬英九路線認為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高,因此才會認為台灣瀕臨險境,但蔡英文路線認為現在是看起來危險而已,實際上台海不會有戰爭,因為內部問題以及中美關係才是其重頭戲,而且中國大陸也不致於挑戰美國防衛台灣的意志。

安危生死,台灣人心中總要明明白白

兩岸軍事衝突,事前永遠只是可能性大小的問題。馬英九及蘇起等人的憂心,不是空穴來風。除了「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在今年6月的《危機觀察》(CrisisWatch)報告中將臺海列入「政治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外,這一段期間,包括美國著名學者Graham Allison、Ezra Vogel、Larry Diamond、John Mearsheimer、前駐中國大陸大使Winston Lord、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還有美國前參謀聯席會副主席海軍上將James A. Winnefeld與前CIA副局長Michael J. Morell等人,也都對台海情勢不表樂觀。

這是過去少有的現象,蔡英文路線或許有很強的信心,但不能因為有信心,就忽視一些事實與跡象,畢竟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

由以上分析,就可以理解兩條路線為何在具體政策上有如此大的差異,因為彼此的假設與認知完全不同。台灣現正身處一場大國博弈的賭局之中,兩條路線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目標、認知與態度,要怎麼下注,不能只把責任交給領導人,因為所有台灣人民都必須承擔下注的後果。

不論選擇那一條路線,至少應該知道有何不同、為何不同、機會多大、輸贏多少,是危是安,是生是死,心中總要明明白白。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