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台灣觀戰指南:準備迎接「拜登時代」,但美中「新冷戰」對抗主軸不變!

2020-08-28 10:00

? 人氣

20200827-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20200827-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2020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民調在數月內反超現任總統川普,美中之間的明槍暗箭也不斷升級,從科技戰到亞太戰略,台灣都被迫面對劇烈變動的世界政經版圖。《風傳媒》27日舉辨「美國總統大選X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邀請兩位熟悉美中台關係專家,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及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與《風傳媒》副總編輯閻紀宇共同分享獨到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由誰當選,這都將是一場改變美國、改變世界、改變台灣的世紀大選,」風傳媒副總編輯閻紀宇說。

20200827-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閻紀宇(中)27日主持「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並邀請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左)、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右)與談。(顏麟宇攝)
20200827-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閻紀宇(中)27日主持「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並邀請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左)、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右)與談。(顏麟宇攝)

川普做錯了什麼?拜登又做對了什麼?

今年3月之前,美國與中國剛簽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貿易戰略見曙光,美國經濟也強勢看漲,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連任幾乎毫無懸念。但現在,全球卻發現可能迎來「拜登時代」,各國政府開始準備應對方針,短短數月內風雲變色。

譚耀南分析,川普嚴重低估新冠疫情衝擊,這是民調轉向原因之一,但他認為並非全是川普的錯,而是防疫工作需要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來執行,美國各州各自為政的弱點恰好在疫情中暴露出來。此外,種族衝突激化影響也很大,先前民主黨只有7成選民支持拜登,共和黨願意投給川普的人卻接近9成,但隨著族群分歧愈發強烈,左派人士更願意投給拜登。

然而,美國會不會在11月4日順利「變天」,譚耀南認為變數很多,由於開放郵寄投票,各州投票方式不一,再加上特有的「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可能都會造成爭議。譚耀南指出,拜登在全國民調約領先7%,若選舉結果差距落在正負3%,兩人還是有可能平手。未來兩個月也可能發生所謂的「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影響選舉的意外性政治事件),結果如何還很難說。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對決拜登(AP)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對決拜登(AP)

另一方面,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參選以來聲勢多有起落,他在初選辯論表現極差,也有很多人認為他78歲的年齡太老,從政30多年的議員經驗更是沉重包袱,遑論還有性騷擾疑雲纏身。如今拜登卻可能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令人嘖嘖稱奇。黃裕鈞卻表示,自己一直認為拜登是最有可能擊敗川普的人選。

熟稔美國與華府政治的黃裕鈞指出,美國社會整體仍是中間偏右,川普2016年當選時已有專家分析,主因之一是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代過於強調少數族群,以至於喚醒了許多原本對政治冷感的藍領白人族群,這些很少出門投票的人都把選票給了川普。

黃裕鈞判斷,拜登雖被嫌「老」,思想上也較為保守,沒有其他候選人如華倫(Elizabeth Warren)、桑德斯(Bernie Sanders)那般進步,但這些在民主黨黨內的劣勢,卻反而成了對抗川普的優勢,能夠吸引到兩黨中間派選民的支持。此外,拜登與他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都不是政治素人,形象鮮明不易重塑,也比較不會落入敵方的論述攻擊。

黃裕鈞認為,這場選舉結果並不會「很接近」,拜登勝選的機會不低。若以過去6次美國大選來看,總統連任前兩個月支持度最低都有47%,其他幾乎都高於50%,川普卻只有42%左右。最近在傳統共和黨票倉德州、亞利桑那州與北卡羅萊納州等地民調中,川普也只有打平甚至小輸,都是很明顯的徵兆。但黃裕鈞認為,種族衝突和民權運動反而是個機會,有助川普鞏固白人選票,兩人能吸引哪些選民出門投票,才是這場選戰重點。

20200827-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20200827-國家政策基金會研究員黃裕鈞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川普不會成為「戰時總統」

從台灣角度來看,川普或拜登上台,影響最大的即是對中政策與美中台關係。也有部分聲音擔心川普為挽救選情,可能刻意製造美中軍事衝突,黃裕鈞對此堅定表示「不可能」。

黃裕鈞說,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人民可以24小時看到戰爭直播,大幅改變了社會對戰爭的概念。「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已經不覺得『藍波』這種美國英雄很浪漫了,」黃裕鈞說。

黃裕鈞分析,美國會不會對中國出兵,有三種跡象可以參考,第一是中國願不願意配合劇本扮演「壞人」,但中國外長王毅近日多次透露放軟訊息,北京當局明顯不打算踏入圈套;第二,單純以經濟效益而言,在選前發動戰爭實在不理想,要打也是選後機率更大;第三,川普若真想出兵一定會「鋪梗」,但美國在軍事上並未使出什麼新招數,軍備部署上看不出川普想當「戰時總統」的意願。

亦有意見認為,台海容易失控,但南海的迴旋空間較大,可以「測試」忠誠度的國家更多,更可能成為美中「練兵場」。譚耀南則表示,軍事訊號跟真正的衝突有很大差別,美國在菲律賓送出的軍事訊號愈來愈大,卻未必等同於衝突。而且中國逐漸放軟姿態,削弱了美國合理化戰爭的藉口,發生戰爭的機率還是很低。

20200827-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20200827-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27日出席「2020美國總統選戰 X 中美新冷戰」台灣觀戰指南座談會。(顏麟宇攝)

拜登政府「美中競爭」主軸已定

現在各界最關心的可能是,拜登和民主黨一旦執政,會推行什麼樣的中國政策,甚至是台灣政策?黃裕鈞分析,拜登政府可能的中國政策顧問有幾個人選,包括坎貝爾(Kurt Campbell)、麥艾文(Evan Medeiros)、布林肯(Tony Blinken)、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他們都曾在歐巴馬政府協助制訂中國政策。

但黃裕鈞表示,在美國看來,習近平已經從韜光養晦的中國變成具霸權心態的中國。蘇利文就曾撰文表示,中國就是想和美國爭世界第一強權,因此美中關係未來一定是競爭的,但不代表不能合作。

黃裕鈞強調,拜登政府不會喜歡衝突,因此檯面上就不可能跟台灣「打得火熱」,但這未必代表經貿或軍事的實質交流就此打住。他也認為,美國國會未來還是會持續盯著中國人權問題,這也是台灣可能的破口之一。

他也提出,美中台關係近年有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指,美國過去把台灣當成「棋子」的作法,如今在華府年輕政治人物身上比較少見,台灣比較不至於隨人擺佈;壞消息是,北京的老一輩人物看台灣曾經是「大家都是好兄弟、都可以談」,然而現在的年輕中國學者,對台灣卻是「講話愈來愈難聽」,模糊空間愈來愈小。

閻紀宇則補充,拜登團隊的首席國防顧問傅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很有可能成為第一位女性國防部長,她雖強調避免戰爭,但方式卻是「恢復強大嚇阻軍力」,好讓中國不至誤判情勢。傅洛諾伊表示,所謂嚇阻能力是指一旦衝突發生,美國要能「在72小時內,擊沉中國在南海的每一艘戰艦、商船與潛艦」,算是「鴿派立場、鷹派作風」。

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和台海,對中國創造強大的壓迫感。(翻攝自USS Nimitz (CVN 68) )
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和台海,對中國創造強大的壓迫感。(翻攝自USS Nimitz (CVN 68) )

譚耀南也補充,布林肯過去一個多月曾說,拜登會挺身捍衛台灣民主,一旦中國認為在香港議題上可以不受懲罰,可能就會拿台灣開刀。蘇利文也曾說,中國是美國在科技和經濟上的對手,跟俄國對美國的軍事挑戰不同。因此美國在貿易、科技、人權議題上要拉攏盟邦與民主自由國度,共同對中國施壓。這跟川普沒有很大差別,因此美中競爭主軸不會有太多改變。

至於美中科技戰與貿易戰,譚耀南認為「一定會持續」,因為實質推動這些對抗其實是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無論誰來主政,美中科技產業脫鉤的壓力都不會減緩。

「中國沒有與美國對決的實力」

但在太平洋另一方的北京政府,黃裕鈞則認為不太可能與美國硬碰硬。黃裕鈞分析,中國的籌碼並不多,在經濟和科技上仍然相當依賴美國,人民解放軍無論軍事能力、文化乃至人的素質,「都沒有與美國叫板或對決的實力。」

黃裕鈞指出,中國若要挑動進一步的科技戰與貿易戰,原因可能出在共產黨,習近平若從手下收到錯誤資訊,或是內部出現鬥爭,他才可能在誤判情勢中強硬回應美國。

美中雙雄的對抗,國人最關心的莫過於台灣如何自處,譚耀南指出,台灣畢竟是台海區域衝突的「當事人」,儘管戰爭機率不高,還是要做好面對最壞打算的準備,政府也必須持續和民間溝通。他也認為,台灣官方和台灣民間也都需要持續與美國官方溝通,不過難度也是最高的。面對中國,譚耀文則建議只能盡力減少誤判,避免錯誤解讀或發出任何訊號,減少損害。

在美國求學多年的黃裕鈞也說,台灣民間力量相當重要。他從學校遇見的中國留學生身上發現民間交流的影響很大,多加接觸還是會改變他們對兩岸關係或民主的態度,例如不少年輕中國人已開始從經濟代價的角度考慮「統一」這件事,一如南韓青年看待兩韓統一。

黃裕鈞也認為,除非國際輿論看待台灣的價值提高,否則很難打破先天實力限制。黃裕鈞舉例:「除了珍珠奶茶,有沒有辦法培養出一個如IKEA(宜家家居)的品牌,讓國際社會更認識台灣?」

黃裕鈞說,台灣還無法突破身為「棋子」的大局,冒進不是最佳解方,但仍然可以降低受人擺佈的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