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政專欄:陳其邁要如何啟動高雄轉型

2020-08-20 06:50

? 人氣

如果高雄真是陳其邁一生懸命之處,那如何創造薪資水準逼近台北的就業環境,就是他執政的重中之重。(資料照,黃信維攝)

如果高雄真是陳其邁一生懸命之處,那如何創造薪資水準逼近台北的就業環境,就是他執政的重中之重。(資料照,黃信維攝)

高雄市長補選讓藍白兩黨面臨嚴酷的轉型危機。

而民進黨未來高雄施政重點則是創造高薪工作環境的港市轉型。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揭曉,陳其邁囊括七成選票創新高,李眉蓁以二五.九%摜破國民黨基本盤,民眾黨只有四.一%,還不到兩年前立委選舉在高雄獲得政黨選票八.五%的一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年前港都選民跌破眾人眼鏡,選出韓國瑜,今年則連續三次以總統大選、罷免與補選,讓信口開河的政客加倍奉還。港都兒女快意恩仇,但新的民意趨勢與政治文化意義甚為明顯。

20200816-準高雄市長陳其邁16日展開謝票行程,從早上9點多從競總出發後,預計至傍晚6點結束,17日也將進行整天掃街活動。(黃信維攝)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揭曉,陳其邁(中)囊括七成選票創新高。今年則連續三次以總統大選、罷免與補選,讓信口開河的政客加倍奉還,港都兒女快意恩仇,但新的民意趨勢與政治文化意義甚為明顯。(資料照,黃信維攝)

支持率藍破盤、白腰斬

李眉蓁在原鄉選區(茂林、桃源、那瑪夏)獲得六成以上的選票,但這三個選區票數稀少,無關勝負結果;美濃、六龜、甲山、杉林與左營在三到四成之間,其他三十個選區的得票率則都在三成以下,連她自己的左楠選區,都不到陳其邁得票數的一半,整體得票數只差二萬四五○○多票就來到陳其邁當選票數的三分之一,差點無法領取政黨補助金。國民黨選情之慘烈,只能用全面崩盤形容。

在兩個月前,高雄市民才用近九十四萬張票罷韓,國民黨還推出李眉蓁這樣的候選人,真是「民之所欲,不在我心」。國民黨在盡失黨產之後,始終無法跟民進黨處在一個現代性的政黨政治制度下競爭,國民黨當前任務已非拿回執政權,而是終止縮小化趨勢。

民眾黨本來期待這次補選可以三分天下,進而鋪陳柯文哲的總統路;沒想到得票率既達不到政黨補助款門檻,連保證金都要被沒收,柯文哲稱此為損失慘重。但有志大位者怎麼會把區區數百萬元看在眼中,其實最大的損傷,是驗證了柯文哲個人魅力盡失。

過去乘藍綠皆爛之勢而起,以高道德標準批評遠雄大巨蛋是「拿著刀叉吃人肉」。但執政四年來大巨蛋從未停工,既不按圖施工,周邊公車站牌位置與捷運站出入口還盡依廠商施工方便任意移動。號稱民眾黨,實則置民眾利益於不顧。

20200808-高雄市長補選倒數,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8日南下高雄為黨籍候選人吳益政站台。(台灣民眾黨提供)
有志大位者怎麼會把區區數百萬元看在眼中,其實最大的損傷,是驗證了柯文哲個人魅力盡失。(資料照,台灣民眾黨提供)

低薪造成高雄的依賴發展

「仁義不施,攻守易勢」,早非一日之寒。這次敗選之後,元帥卻不願與同志出席記者會,共同承擔失敗苦果,如何號召真正有志改革之士加入陣營?這次補選讓柯文哲失去其原先立足優勢。

陳其邁四十歲時已擔任高雄市代理市長,人中龍鳳,年少得志,大概覺得事無不可為。二〇一八年市長選舉失敗後,他遭到自家陣營內許多物議:過於自信、把市長寶座當囊中物,甚至同志們卡位先於選戰。這次補選算是獲得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陳其邁說未來高雄施政將貫徹四大優先:產業轉型優先、增加就業優先、重大交通建設優先、解決空氣汙染優先。這是正確的方向。高雄人口流出一直是關注的重點,雖然實際上流出人數不多,但都是年輕高學歷的人口,其原因就是製造業外移與低薪服務業。

雖然低薪的另一面是低物價,但低薪低物價的結果是產業分工與生活機能的低度發展,且是受制外來經濟動力的依賴發展。如果高雄真是陳其邁一生懸命之處,那如何創造薪資水準逼近台北的就業環境,就是他執政的重中之重。

從歷史上來看,高雄市的發展與高雄港無法分開。打狗擴大築港始自日治時期輸出南部砂糖至日本,縱貫鐵路開通之後,因其腹地廣大,進一步取代基隆港成為台灣首要進出口港。之後在大正到昭和時期規畫的南進政策下,「農業台灣,工業日本」轉變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高雄進而擴大基礎建設,整備轉型成為提供軍需的重工業港口。

20200815-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陳其邁確定當選後,向現場熱情的支持者表達感謝。(黃信維攝)
高雄人口流出一直是關注的重點,雖然實際上流出人數不多,但都是年輕高學歷的人口,其原因就是製造業外移與低薪服務業。(資料照,黃信維攝)

高雄產業轉型只要工業二.五

戰前工業化基礎在戰後成為對美加工出口區的利器,更在十大建設的重化學工業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固然成就了台灣的產業轉型,卻也造成高雄的高度汙染。當一九八〇年代台灣開始自重工業化轉往電子資通產業發展時,新的投資集中在北部的科學園區;加上大量勞力密集產業移往中國,高雄由此陷入去工業化的泥淖之中。

台灣喜談工業四.〇,但高雄需要的產業轉型是老老實實地做好二.五,也就是工業服務業。如果能將跨國生產的南向區域運籌總部設在高雄,仲介全球與區域的國際高階管理人員進駐,就會帶動相關產業服務如金融、會計與法律公司的進入。

這些高管的宴客與娛樂,將拉動餐飲、旅遊、購物乃至於遊艇業等,他們家人的定居,會被台灣優良的醫療與治安所吸引,但也會要求更好的雙語教育、交通與環境品質。

這些規畫所需的基礎建設在陳菊任內都已經展開,從棧二庫、駁二到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已成為外地人對高雄的記憶地標,硬體方面的亞洲新灣區已經整備完成,軟體方面的全球港灣城市論壇也舉辦了許多屆。

遊艇產業在沒有國家產業支持下自力更生,也創造了在全球市場上頭角崢嶸的一席之地。高雄港市有豐厚的轉型實力,只待有領導能力的人去啟動。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46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宏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