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生活奮鬥無名騎士,一位外送員甘苦談與祝福

2020-08-21 05:40

? 人氣

乍看之下,雖然相差不大,但對於平台外送員來說,如果是在非餐期的冷門時段,比如一個小時只能送一趟,那麼薪水也就剩下60元;而傳統外送員則還是有170元,相較之下就會有很明顯的落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傳統外送員沒有那麼渴望有外送,但平台外送員卻總是分秒必爭的樣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消費者不了解、不熟悉平台外送員的生態,總是停留在傳統外送員印象中,對於平台外送員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所以會希望說消費者在家裡、公司樓下或者是社區大門口等待,而消費者則是希望能送進家門或者公司裡。畢竟平台外送員的服務範圍太過廣大,有時候要找路、進社區或者公司要換證件、要找哪一棟、要等電梯,更別說有時候客人填錯地址、外送員到了客人卻突然失聯等原因,造成時間上的流失、浪費。

20200726-台北市26日下起午後雷陣雨,Food Panda外送員冒雨送餐、雨天配圖。(盧逸峰攝)
在台灣近幾年來開始引進所謂的外送平台,這看似是好事一件,但看似雙贏的局面,卻因外送而引發的消費糾紛與車禍肇事率比以前高出許多。(資料照,盧逸峰攝)

而傳統外送員及平台外送員差異,兩者主要有四種不同的地方:

第一,就是罰單問題,傳統外送員除了自己超速、闖紅燈外,剩下的都是由公司買單,但對於平台外送員來說,停在人行道或紅線內被開單是要自己吸收的,只要被開一張,一整天下來可能就是徒勞無功。

第二,就是加油錢和維修保養費,傳統外送員通常所騎的外送車都是公司車,而平台外送員則需自行負擔,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如果不幸發生車禍,傳統外送員在這車禍期間,不管是去警察局做筆錄還是被送去醫院的過程,時薪是要照算的,但對於平台外送員來說,只要發生車禍,就會造成車輛損毀、受傷而好幾天不能上班。

第三,就是外送員對產品的熟悉度不同,傳統外送員除了外送時間外,幾乎都都是待在店裡幫忙,也因此對自家的產品有些了解,可以在出發前先檢查是否有遺漏或缺失,反觀平台外送員服務店家範圍較廣,對於各家產品十分陌生,造成送給消費者時會遺漏一些東西引發紛爭。

第四,則是兩邊的服務範圍與時間差很多,傳統外送員的服務區域會比較固定且時數少,而平台外送員服務區域較廣且時數多,由於外送平台通常設有所謂的獎勵制度,也就是說你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多少趟數,就會有額外的獎金,造成許多人在送餐過程中,對道路的不熟悉、搶快,而造成意外發生。

二、   作為平台外送員親身經歷的良心建議,這社會需要同理心,始能化解三方矛盾。

本人也曾經體驗一陣子「Uber Eats」外送員,期待與現實是有落差的,每到放學期間就是開始台北和新北的旅途,甚至假日都是一整天坐在機車上,三餐都在機車上解決,吃的都是便利商店的熱狗、飯糰和麵包。平均一天加一次油、一個禮拜換一次機油,整整一年下來,個人覺得沒有想像中划算,主要就是還有罰單的問題,時常發生客人住在高樓而附近卻沒停車位,送餐下來就是一張違停罰單,又或者是對路況不熟悉,趕時間而收到超速罰單;也時常發生外送員已抵達了,客人卻無故失聯、電話不通,令人十分懊惱,種種原因造成我當時所賺的薪水,換算成時薪甚至不到當時的基本時薪。

個人認為,我們只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紛爭,消費者不該把標準停留在傳統外送員,除非家中有老人、小孩要照顧之外,盡量就在一樓或門口等待外送員;如過店家生意太好來不及出餐,可以把外送平台關掉,不要讓外送員等待太久,浪費彼此時間;而外送員本身也要有職業道德,塞車的時候不要急、該送上樓就送上樓,甚至是不要偷吃客戶的餐點,才能化解外送員、店家、客戶三方之間的矛盾。

20191014-美食外送平台外送員執行送餐任務。(盧逸峰攝)
只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紛爭,消費者不該把標準停留在傳統外送員。(資料照,盧逸峰攝)

職業不分貴賤,也沒有哪一行是最好的,對於許多人來說,外送員這行業,確實是很一份兼差的好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更具風險且辛苦的兼職,在我們晚上身體疲憊之時,是外送員辛苦送餐前來;在我們工作忙碌、分身乏術之時,是外送員頂著大太陽前來;在外面下起滂沱大雨之時,是外送員冒著生命危險前來,所以讓我們用友善的態度來對待他們,不要吝嗇你的一句「謝謝,辛苦了!」畢竟賺錢十分不易,每位外送員無非只是想養家餬口,作為一位外送員,要祝福自己也要祝福世界上所有為生活所努力不懈的人,能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作者為大學新鮮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