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華沙戰役百周年》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歷史提醒全歐洲自由難得可貴

2020-08-18 08:10

? 人氣

華沙戰役百周年:波蘭總統杜達出席紀念活動(AP)

華沙戰役百周年:波蘭總統杜達出席紀念活動(AP)

1920華沙戰役

今日自由歐洲最重要的紀念日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波蘭-布爾什維克戰爭對現代波蘭與整個歐洲都是關鍵時刻,即便並不廣為人知。這是兩個文明的衝突所在。

作者: 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

第一部分:波蘭的政治菁英在關鍵時刻通過成熟度考驗

第二部分:1920年的勝利與歐洲國家的自由息息相關  - 遠離共產主義獨裁陰影的自由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AP)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AP)

歷史上有許多決定世界未來的關鍵時刻。對波蘭與歐洲,1920年8月15日就是一個如此的日子。那是甫於1918年重生的波蘭,在關鍵戰役中獲得勝利,粉碎布爾什維克軍隊試圖向一戰後飽受人力與資源損耗的西歐傳播共產革命烽火的野心。英國外交官戴伯農(Edgar D’Abernon)說,這是世界史上排名第18的重要戰役。華沙戰役應與諾曼第大登陸比肩,列為歐洲對抗極權體制的重要轉折點。由於雅爾達會議造成鐵幕分隔歐洲,這件對歐洲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並未在世界記憶中獲得應有的重要地位。現在該是時候填補歐洲共同記憶的空白。華沙戰役的紀念日不應該只在華沙紀念,不應該只在波蘭紀念,而應該在全歐洲紀念。儘管是波蘭在維斯瓦河畔贏得勝利,這場勝利卻與歐洲國家的自由息息相關 – 遠離共產主義獨裁陰影的自由。

從歷史的角度看,1920年結束了一系列由18世紀開始的普魯士、俄羅斯與奧地利三分波蘭所引起的事件。華沙戰役是在歐洲及世界史上,為了建立現代國家一系列深刻事件的大成。沒有國家的民族,當波蘭被從歐洲地圖上抹去時,自18世紀末直到一戰結束,依然從軍事與政治的挫敗中(包含多次的波蘭起義以及承繼國家組織的潰敗)重生。

首先值得討論的波蘭現象是從封建社會轉變成歐洲最現代的公民社會 – 並且是在沒有任何國家機構的狀況下。一個龐大的社會、文化與運動網絡,如Sokół體操協會、金融工會、科學集社以及學校的自學組織,這些堪比日本中央集權下力推的明治維新。19世紀下半業發生的波蘭草根革命遭受占領波蘭的強權鎮壓。這證明了波蘭人能從歷史學到教訓,並團結於現代的概念 – 實證主義、民主改革、婦女以及社會賦權。若沒有教育、科學以及社會思想的啟蒙勝利,軍事上的勝利也就不可為之。

波蘭第一場民主革命的獨特歷史在歐洲並不廣為人知。這令人相當遺憾,因為故事堪比文學經典如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1918年重新獨立後,波蘭制訂了西方世界最現代的社會與選舉制度。重獲自由的感動戰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偏見以及歧視。波蘭建立民族的團結與融合。19世紀末進行的智識工作,在1918年後的公共機構重建延續下去。

波蘭現象有別於西歐的民主化進程。這個民主化的故事與重新獨立,以及社會與政治群體的重要性並進。這是一個現代故事立基於對抗19世紀主宰歐洲的帝國主義、專制主義與獨裁主義。這個故事在考驗國家成熟度的艱難測驗中迎來高潮 – 重新獨立不到兩年後,波蘭需面對來自布爾什維克的集權主義挑戰。

與布爾什維克的戰爭展現波蘭民族非比尋常的政治團結。1920年7月,衛國政府成立,農民運動的領導者維托斯(Wincenty Witos) 作為總理,達申斯基 (Ignacy Daszyński),波蘭左派的領袖為副總理。為了保護剛重建的家園,波蘭獨立的領導者拋開政治歧見。波蘭的政治菁英在關鍵時刻通過成熟度考驗。波蘭人民普遍投入衛國行動,天主教會也十分支持。布爾什維克軍隊須面對不輕易放棄獨立的民族。

波蘭-布爾什維克戰爭的重點是華沙戰役,由畢蘇斯基元帥 (Józef Piłsudski),參謀總長羅茲瓦多夫斯基(Tadeusz Rozwadowski),以及部隊司令西科爾斯基將軍 (Władysław Sikorski)還有西米格維-雷茲將軍 (Edward Śmigły-Rydz),共同反擊試圖進犯波蘭中心的布爾什維克軍隊。

法國著名的軍事史學家凱蒙 (Hubert Camon)視波蘭在華沙戰役勝出的包圍戰略如拿破崙計謀一般。以最少損失,波蘭打敗了意圖進犯西歐的龐大布爾什維克軍隊。波蘭社會的戰爭動員非常徹底,而且波蘭是一戰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更值得敬重的是波蘭人的回應,哈勒將軍 (General Haller)的志願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募集了超過十萬人。

報導稱波蘭的勝利是維斯瓦河畔的奇蹟,如同一戰時法英聯軍在馬恩河共同阻止德軍勢力一般。

波蘭-布爾什維克戰爭不僅是兩大軍隊的衝突,或是全體社會的奮鬥,還是將領的戰略奇才。這也是情報系統的較量,包含解密、鬥智以及菁英份子。華沙戰役的隱密前線英雄是科瓦勒夫斯基 (Jan Kowalewski),他成功破解了蘇聯的密碼。他的努力提供了波蘭軍隊成功戰略的關鍵訊息。

不為人知的英雄在阻止蘇聯於1920年侵犯歐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二戰期間,他是三角架行動的重要成員,由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籌劃,旨在準備盟軍從巴爾幹半島進攻,迫使義大利、羅馬尼亞以及匈牙利從軸心國勢力退出。但在史達林的壓力下,羅斯福放棄由邱吉爾推動的巴爾幹登陸計畫。若歷史可以改變,科瓦勒夫斯基或許會拯救中東歐兩次,免於蘇聯集權統治。

華沙戰役百周年:高舉國旗的波蘭士兵(AP)
華沙戰役百周年:高舉國旗的波蘭士兵(AP)

華沙戰役的百年紀念是今日自由歐洲的最重要紀念日之一。如法國史學家於著名的《共產主義黑皮書》中形容的,波蘭人拯救西方免於集權大屠殺。波蘭的共產經驗以及對國家與人民造成的長期悲劇性後果經常受到誤解。共產主義的影響是一個確實的問題,扭曲了經歷民主轉型國家的社會與結構現實。偉大的波蘭小說家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雷蒙特 (Władysław Reymont),在小說《反叛》(The Revolt,波蘭文為Bunt)中,描述在發生在華沙戰役後的一則動物集體反抗人類的寓言,其中也描述了極權體制。這篇作品早於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二十年。雷蒙特得以寫出這篇作品,因為波蘭比西方更早受到共產主義侵略。華沙戰役是超過五十年的波蘭草根民主革命的成就,歐洲19世紀下半業與20世紀初最非比尋常卻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這是偉大愛國主義,虔誠奉獻,軍事奇才還有密碼專家交織的故事。

波蘭-布爾什維克戰爭對現代波蘭來說是奠基的時刻,對全歐也有關鍵作用,即便對此的認知遠遠不夠。這是兩個文明的衝突,沒有人比1920年出生的沃伊蒂瓦 (Karol Wojtyła) 更明白,即後來的若望保祿二世:自我出生的那天,我便深深虧欠那些對抗入侵者並戰勝,且付出終極代價的人,這是我們全體的責任。在華沙戰役結束後100年,這是一個完美的機會提醒我們以及全歐洲這件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