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共軍演聲中-讀米爾斯海默訪談有感

2020-08-22 06:30

? 人氣

艾利森和米氏的說法似乎暗示中美「終須一戰」。米氏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表示,認為戰前歐洲各國的經濟互賴,並沒有避免最後爆發戰爭;由此推論,今日中美雖有密切交往,但當「安全保障對立激化時,經濟合作就會隨之崩解」。我對上述看法持保留意見,因為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加以逆轉的;且我也不認為川普對華為(Huawei)等中國企業祭出制裁行動,能夠畢其功於一役。在國際關係史上,以經濟制裁做為實施對外政策的手段,鮮有成功的例子。《美國之音》引述白宮高級經濟官員的話說,儘管北京及華盛頓因香港和其他地緣政治問題而緊張關係加劇,但是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良好」。川普在商言商,顯然不會輕易放棄可能到嘴的肥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中共而言,過去是進行「和平演變」及「反和平演變」的鬥爭;現在則是「圍堵」和「反圍堵」的鬥爭。但鬥爭與戰爭還是有重大區別的,毛澤東被認為是「戰爭萬能論」者,他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戰爭」。毛澤東把中國大陸建立成一個「軍事化社會」,結果搞得一窮二白、民不聊生;鄧小平強調和平發展,才有中國今天的崛起。中共了解,接近美國大選前幾個月,對它來說是關鍵時刻。香港媒體披露,中共軍方已被告知,在與美軍的僵持中,不得開「第一槍」。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最近受訪時特別強調,中方要保持定力,不被各種極端勢力左右,以確保中美關係「不失控、不脫軌」。

John Mearsheimer(取自維基百科)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看待臺灣問題時,無法想像美國會容忍中共武統臺灣,只是美國力不從心,確實可能無法防衛臺灣。  (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無論鬥爭的型態為何,臺灣都難以置身事外。

而米爾斯海默如何看待臺灣問題?從他發表的〈向臺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一文就已見分曉。顧名思義,有人把它解讀是「棄臺論」,但米氏認為,他無法想像美國會容忍中共武統臺灣,只是美國力不從心,確實可能無法防衛臺灣。1996年美國以2艘航母解除臺海危機,但現在中共增強飛彈實力,一旦爆發戰爭,航母可能成為目標。兩岸近在咫尺,美國保衛臺灣確實有困難。

其實早在2015年9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提出的《美中軍力對比》(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報告就指出,自1996年至2017年,中共解放軍發展快速,整體戰力雖不及美軍,但在周邊地區,特別是臺海和南沙群島,已足以與美軍相抗衡。蘭德公司或許是因為反映軍方爭取國防預算的想法,而有誇大中共軍力的說法;但米氏是國際知名學者,立論應該非常謹慎。我認為重點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代價的問題。美國曾陷入越戰和阿富汗內戰的泥沼,瞭解戰爭一旦爆發,除非是速戰速決,否則將一發不可收拾。

20200808-前總統馬英九8日出席「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26週年慶」。(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扶輪社演講「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指出,中共一旦攻台,就是「首戰即終戰」,美軍根本沒有機會支援(資料照,顏麟宇攝)

試想若無外力相助,臺灣有多大能力進行自衛作戰?馬英九總統最近提出「首戰即終戰」的說法,遭到一些綠營人士和親綠媒體的批鬥,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馬何錯之有?他說這句話的意思,不是畏戰、不是不要備戰,而是要未雨綢繆,以避免戰爭的發生。更何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料敵從寬乃屬兵家常事。聽了米氏上述的訪談內容,至少讓我們理解,寄望美國拔刀相助、臺灣即可轉危為安的想法,無異是痴人說夢。畢竟,戰爭可不是用掃帚打的!

當前國家面對危機時刻,讓國人有安全感,是領導人的職責所在,相信蔡英文總統會審慎處理兩岸的戰爭與和平問題。以臺灣今天的安全處境,我給蔡政府的建議,還是我過去常說的那句老話,即:先做好自己的事,但不要做損人不利己、吃力不討好,以及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事。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