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反恐、軍控、移民……拜登如果當選,美國外交政策將出現重大變革

2020-08-18 09:00

? 人氣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AP)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AP)

據美聯社8月1日報導,如果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11月大選中獲勝,美國外交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轉變。拜登誓言要徹底變革美國在部分國際事務上的處理方法,將限制、推翻甚至廢除川普任期內制定的某些最重要、最大膽的外交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歐洲、中東、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區,涵蓋貿易、反恐、軍控和移民等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報導稱,反傳統的川普直接用威脅和侮辱夥伴的方式來推動自己的主張,拜登則傾向於尋求與盟友的共同點,有望與傳統盟友重新接觸。歷史上,美國的外交政策從未因新任總統黨派不同而大幅偏離原有方向,以前主導推進美國外交政策、尋求維護美國利益的是不受黨派影響的外交精英。但川普改變了這一點,在「美國優先」政策下,他對傳統盟友和外交政策「建制派」持懷疑態度,卻與金正恩、普京等傳統意義上的對手相談甚歡。

川普也發現自己很難迅速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因為它就像一艘航空母艦,要想改變航向不僅困難,而且耗時。比如,川普花費一年多時間仍無法讓美國脫離「伊朗核子協議」;他高調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和世衛組織,但該計畫實際上要等到今年總統大選後才能塵埃落定;他從德國撤軍的決定可能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執行完成。這些問題反映出川普及其高級顧問缺乏經驗,導致在處理外交事務時,花費很長時間積累信息和相關知識,處於決策不穩定階段,而他們對國家安全機構的強烈不信任又使該過程變得更加複雜。

而拜登憑藉在參議院和白宮的從政經驗,可能在迅速推行改革方面處於更有利地位。拜登近日表示,自己一生致力於國家安全和情報問題,對此十分瞭解,而川普卻對此一無所知。拜登已組建一支經驗豐富的外交政策顧問團隊,成員包括曾在歐巴馬政府任總統副助理和國務院政策規劃事務主任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任常務副國務卿的布林肯(Tony Blinken)、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和聯合國大使的萊斯(Susan Rice),以及曾在小布希和柯林頓政府外交政策部門任高級職務的伯恩斯(Nicholas Burns)。萊斯一度是拜登的副總統人選,如果拜登獲勝,她可能成為其關鍵顧問。但川普競選團隊認為,拜登缺乏外交政策經驗是其一大弱點。白宮副新聞發言人法納索(Ken Farnaso)表示,拜登的綏靖政策和全球主義對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有害,川普已明確表示,美國將不再受世界其他國家利用。

報導稱,拜登承諾,如果成功當選,會在上任第一天就廢除川普的部分政策。包括撤銷美國對主要穆斯林國家的移民禁令、恢復對世衛組織的資助和成員資格、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等。拜登還承諾將與北約國家領導人密切溝通,申明「我們回來了」這一美國外交政策,並在任期第一年召集北約主要國家元首舉行峰會。拜登還需要在中國問題上與川普表現出更大差異。川普已將中國問題置於其外交政策議程首位,並將拜登描繪成「軟弱之人」;拜登則直接批評川普最近在中國問題上行動遲緩,質疑川普個人對中國日益溫和的語調是否會最終削弱政府的強勢行動。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網站7月31日發表題為《在反擊中國過程中,美國幾乎找不到盟友》的評論文章,認為一些熱愛自由的「民主國家」害怕受到中國的「經濟報復」,幾周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稱將繼續尋求與中國政府對話。

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富爾達(Andreas Fulda)認為,如果德國政府不認真對待來自中國的「威脅」,歐盟將無法制定更連貫的對華政策。文章認為,考慮到當前的政治氣候,梅克爾言論背後可能存在更重要的因素,即害怕中國「報復」。而類似的領導人遠不止梅克爾一位。6月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上,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波蘭、捷克等國代表拒絕譴責中國「侵犯香港自治權」的行為,最終僅27國對中國的「壓迫性法案」表示批評,53個國家表示支持,其他國家則保持沉默。可以理解這些國家的外交行為,在中國GDP高速成長、外交關係穩定的情況下,要鼓起勇氣公開譴責這種「超級大國」很困難。況且,川普本人及其政府在中國問題上很多前後矛盾的說法也讓一些國家琢磨不透。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強硬舉措看起來孤立無援

文章稱,即便在美國國內,也沒有形成「中國構成重大威脅」的一致意見。民主黨參議員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是美國潛在的貿易夥伴,可以在短時間內使數以千萬計的人擺脫貧困,深信中國正在國際社會中成長為受尊敬的國家。文章稱,除非歐洲國家態度發生巨大轉變,且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能擺脫經濟形勢萎靡的局面,否則美國在與中國鬥爭時將不會有多少可靠的盟友。

太和微評:拜登上台,美國對華政策將更趨理性

目前幾乎在所有民調中領先的拜登,入主白宮的幾率正在變大。考慮美國媒體對民主黨的「傳統好感」,以及大選前川普有可能製造「十月驚奇」扭轉選情,現在預言拜登勝選還為時尚早。但拜登的競選策略、執政思路、團隊構成等,尤其是其外交政策調整已經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數國家並不希望因中美兩強相爭而被殃及,也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同時,川普上台後所推行的「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也很難在國際社會得到廣泛認同。美國的外交精英認為,如果拜登當選,將會對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進行「撥亂反正」,重回「歐巴馬時代」的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框架,並會致力於修復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關係,重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力。

如果拜登上台,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會更加趨於理性,不會像川普政府那樣在對華問題上做出那麼多極端動作,這在客觀上有助於中美關係出現轉圜。屆時,中方可根據美方在對華外交政策上的調整,視情作出回應,並選取幾個容易達成共識的問題,推動雙邊互動,逐步恢復中美之間已被嚴重破壞的互信與合作。但鑑於當下美國選情仍有變數,中國切不可貿然「押注」,對於中美關係是否能夠實現「重啟」,還需「冷眼靜觀」。

*本文原題「拜登誓言變革美當下外交政策」,經太和智庫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