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幫不幫台灣打仗,華府應該把話說清楚!」美學者呼籲川普政府別再模稜兩可,別再賣昂貴無用的軍備給台灣

2020-08-13 18:41

? 人氣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的F/A-18超級大黃蜂正準備起飛。(雷根號臉書)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的F/A-18超級大黃蜂正準備起飛。(雷根號臉書)

隨著中美新冷戰的日益對立,美國政府與台灣的關係日益熱絡,除了美軍的神盾艦航經台灣海峽已成「新常態」,美國衛生部長艾薩日前也造訪台北、與蔡英文總統會面,台美特種部隊的訓練畫面今年6月也在臉書上流傳。不過在台美關係加溫之際,兩位美國學者投書《Defense One》暢談,直言美國雖然願意提供台灣訓練與武器,但也不會無條件協防台灣,華府應該表明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內容。台灣則該面對國防弱點切實改革,除了改善後備役令人堪憂的實力,更應停止購買昂貴又不切實際的軍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Defense One》10日刊出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與政策與政府學院的博士生戴維斯(Brian Davis)的聯名投書〈台灣需要的防務改革〉(The Defense Reforms Taiwan Needs),討論台灣需要的國防改革。特別的是,兩位師徒除了擁有國際政治專業,亨澤克過去曾在美軍陸戰隊服役,戴維斯曾是退休的美國陸軍外事軍官,兩人對於國防與國際事務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雷根號臉書)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雷根號臉書)

該文指出,美台關係確實正在不斷改善,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保持戰略模糊的作法,也到了應該重新評估的時刻。畢竟習近平對台灣的想法並未含糊其辭、拐彎抹角。解放軍經常進犯台灣領海與領空,也表明中國願意使用武力統一台灣。作者認為,美台關係的轉變可能導致美國提供台灣更多安全承諾,也意味著美國人民將冒著生命危險來捍衛台灣的自由。因此關於美台關係的政策辯論不該僅限於「美國能為、該為台灣做什麼」,也要討論美國可以合理地期待台灣能做些什麼,來改善自己的防衛能力,

幫不幫台灣,美國該把話說清楚

亨澤克年初在另一篇與杜魯門國安計劃(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研究員克里斯多佛(Mark Christopher)合著的投書〈It’s Time to Talk About Taiwan〉中表示,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後,美國有法律義務向台灣出售自衛所需的武器,然而美國卻在「兩岸衝突時是否會援助台灣」的問題上故意含糊其辭。他認為這種作法背後的邏輯是,只要繼續讓海峽兩岸猜測它可能干預的條件,美國一方面可以阻止台灣宣佈獨立,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止中國入侵。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甲板上的F/A-18超級大黃蜂。(雷根號臉書)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甲板上的F/A-18超級大黃蜂。(雷根號臉書)

不過中國日益展現併吞台灣的野心,台灣民眾也普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美國過去的模稜兩可或許依舊阻礙台灣追求獨立,但這種曖昧的態度已無法嚇阻中國的軍事實力。亨澤克認為,如果華府不能把話說清楚、給予台灣真正的安全承諾,反倒會增加發生戰爭的風險。因此無論是給予台灣明確的安全保證、或者是要徹底放棄台灣,美國都應該選擇更加明確的政策,否則過去的作法已經無法維持現狀。

台灣應該進行的三項國防改革

兩位作者指出,台灣目前確實在進行一些重要的改革,蔡英文總統在她連任的就職演說中就強調,台灣正在增強不對稱作戰的能力,台灣的國防預算也在她的領導之下日益成長,但台灣顯然可以做的更多。該文建議,美國應該敦促台灣至少進行三項改革,並且藉此對美國的選民與中國的戰爭發動者表明,台灣是認真對待防衛外敵入侵的問題。

第一、台灣必須停止將其有限的國防開支用於昂貴的傳統武器

該文提到,台灣去年花費超過20億美元向美國採購了108輛戰車,台灣擁有一支兩棲攻擊艦隊,而且正打算繼續擴軍。與此同時,台灣還啟動了潛艦國造計畫,打算自行建造8艘柴電潛艦。這些努力表面上看來可能不錯,但高昂的支出卻也讓人望之卻步。像是潛艦國造可能就需耗資至少5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是台灣年度軍費的一半。

採購M1A2戰車須增加兩百億元,軍方正想辦法籌錢。(翻攝自U.S. Army Reserve臉書)
採購M1A2戰車須增加200億元,軍方正想辦法籌錢。(翻攝自U.S. Army Reserve臉書)

真正的問題是,台灣政府即便花了大把銀子,如果碰上一場曠日持久的高強度戰爭,台軍的防衛能力依舊堪慮,因為這類武器無法滿足台灣的防禦需求。兩位作者以台灣去年訂購的M1A2T戰車為例,直言這種戰車對台灣的道路來說太大了,也很難躲過敵人的空中攻擊。只要看看美軍自己的運用狀況,就會知道這筆軍購案的問題。因為就在台灣購入這些戰車的同時,美軍陸戰隊卻在設法擺脫這些武器。

第二、 台灣需要認真推動「整體防衛構想」(ODC)

文章指出,台灣政府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與政治資本,發展空中與海上的拒止能力,這也是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防衛理念。但蔡英文政府2018年提出這項想法後,無論是理論探討或者實務執行,目前卻都裹足不前。

第三、台灣的後備戰力看似龐大卻日益空洞。

文章指出,台灣理論上能夠召集250萬後備役官兵(按:據後備指揮部資料,目前列管230萬後備軍人),但台灣的後備役普遍訓練不足(按:該文稱台灣後備軍人「每2年訓練5天」,實際上退伍後從未接受教召者所在多有,退伍後接受多次教召者更是少之又少)、裝備堪慮(台軍甚至沒有足以裝備後備役的步槍)。同樣面臨強大鄰國入侵威脅的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都建立起可靠的領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但台灣在這方面仍尚待努力。

20200713-漢光演習動員編成的後備軍人報到。(軍聞社提供)
20200713-漢光演習動員編成的後備軍人報到。(軍聞社提供)

兩位作者批評,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一直敦促台灣進行國防改革,但蔡政府只是口頭上答應,實際上的作為卻僅限於官僚機構的重組,以及不切實際地呼籲後備役的轉型。台灣政府對後備役進行教召的頻率、預算與法規限制,使得後備役的改革承諾只是徒勞無功。作者建議,蔡英文政府應該將後備軍人重組為一支可靠的防禦力量,讓台灣的後備役準備保衛自己的家園,這對入侵者來說也是一種威嚇。

除了對台灣提出建言,兩位作者也呼籲美國表明:「並非台灣做出任何選擇,美國都會無條件擔保台灣的安全。」此外,美國的決策者也該明確表示,他們希望看到台灣進行什麼樣的國防改革。作者呼籲美國政府必須停止對台灣出售昂貴、不適合其防衛需求的武器;美方不該繼續對台灣發出含混不清的訊息;美國的軍火商也不該繼續讓利潤左右美台關係發展的軌跡。兩位作者稱許台灣確實是個「值得擁有的夥伴」,但真正的友誼應該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上,如果要讓美台關係正向發展,就應該對台灣的國防改革進行坦率的對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