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希望不會讓戰爭消失,自由主義仍要依附於權力:《地理的復仇》選摘(2)

2017-07-17 05:50

? 人氣

譬如,衛瑟蒂爾舉一九九四年一百萬圖西人(Tutsis)喪生的盧安達做例子:他寫說,如果我們介入制止殺戮將使西方軍事陷入泥淖,但寧要泥淖、也不要百萬人被殺害。衛瑟蒂爾就和賈頓.艾許一樣,是當時最強大、道德上最有說服力的聲音,他寫的是北約組織有限度、遲遲才發動空戰拯救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穆斯林,不再受米洛塞維奇驅離及殲滅政策的迫害,令他所感到的挫折。空戰針對塞爾維亞的城鎮發動攻擊,而根據人道主義干預派的說法,需要的是以地面部隊解放科索沃城鎮。柯林頓猶豫不決的打仗方式造成大規模傷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衛瑟蒂爾寫到:「理想主義降低到只能賑濟和施救、只能在災禍之後才工作。我們本該急急開槍,現在卻急急在送毛毯。」他說,柯林頓找到一種作戰方式,「美國人不會死……以精準科技怯懦地作戰,讓民調及良心不受擾動」。他預測:「這種免疫的時代不會永久持續下去。美國遲早將要派出部隊……到他們會有死傷的地方。重要的是理想是否正義,不是理想是否危險。」

《地理的復仇》書封(圖為麥田出版提供)
《地理的復仇》書封(圖為麥田出版提供)

*作者為美國資深記者、地緣政治專家,在台出版作品包括《世界的盡頭》(馬可孛羅)、《南中國海》(麥田)等,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地理的復仇:一觸即發的區域衝突、劃疆為界的地緣戰爭,剖析地理與全球布局終極關鍵》(林添貴譯/麥田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