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從納粹集中營到歐洲女議長,法國政壇奇女子韋伊精彩人生落幕

2017-07-04 06:30

? 人氣

劫後餘生的韋伊瘦到只剩皮包骨,一位英國軍官問她幾歲,她要對方猜猜看,軍官說:「妳大概40來歲吧?」韋伊當時還不滿18歲,而且她知道對方說「40來歲」已經是很客氣的故意低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韋伊回到法國,儘管身心瘡痍,迫不及待地重拾學業,同時賡續自己和母親的志業。她先後進入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與國立法官學校(ENM),攻讀法律,也在學校結識未來的丈夫安東(Antoine Veil),兩人在1946年10月結婚,婚後育有3子,牽手66年,直到安東在2013年以86歲高齡病逝。

韋伊離開校園後進入司法界,曾經長期任職司法部,對獄政、囚犯人權特別關心,經常造訪各地監獄,原因很簡單:她自己曾經是集中營的囚犯。當時仍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爭取獨立,當局強力鎮壓,大批阿爾及利亞女性遭到逮捕、囚禁、刑求甚至性侵,韋伊極力爭取將她們轉送來法國本土,改善她們的待遇。

「部長女士,妳是要將孩子丟進火化爐嗎?」

1974年,溫和保守派領導人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當選法國總統,拔擢韋伊擔任衛生部長。當時法國每年約有30萬個墮胎案例,幾乎全部非法。季斯卡在選戰期間承諾,為了提供婦女更周全的保護,將推動人工流產合法化;這項重責大任就交給了韋伊。韋伊先試水溫,推動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大幅放寬女性使用避孕措施,結果順利過關。

1974年11月26日,人工流產合法化表決大戰登場,韋伊站上國民議會發言台,面對議事廳幾乎清一色的男性:「我深信,墮胎永遠是特例,是沒有其他辦法的最後辦法。各位或許會問,我們如何一方面視它為特例,一方面又容許它、彷彿在鼓勵它?對此,儘管各位幾乎都是男性,我還是要分享一個女性共有的信念:沒有任何一位女性會以輕鬆心態訴諸墮胎。聽過她們的故事就知道,每一個案例都是悲劇。」

「我們再也不能對每年30萬件的墮胎案例閉上眼睛,這些案例殘害法國的婦女、踐踏法國的法律、羞辱或重創每一個經歷過的人。」

但是新法案遭到國會右派激烈反對,韋伊成為箭靶,而且箭如雨下:「種族屠殺」、「妳的法案要法國製造棺材而非搖籃」,「每年奪走的生命是廣島原爆的2倍」。當然,還有讓韋伊潸然淚下的那段話:「部長女士,妳是要將孩子丟進火化爐嗎?」韋伊自己是3個孩子的母親。

1974年11月29日,國民議會以284票對189票通過法案,次年1月17日正式施行:懷孕前10周(後來放寬到12周)可以合法人工流產,手術一定要由合格醫師執行,18歲以下女性須經監護人同意。40多年來法國左右政黨輪番上台,《第75之17號法》穩如泰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