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從納粹集中營到歐洲女議長,法國政壇奇女子韋伊精彩人生落幕

2017-07-04 06:30

? 人氣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1974年12月在國民議會針對人工流產合法化發表演說(AP)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1974年12月在國民議會針對人工流產合法化發表演說(AP)

7月5日也就是這個星期三,法國將舉行一場莊嚴肅穆的國葬,全國各地的紅白藍三色國旗都將別上黑絲帶,藍底12金星歐洲旗則一律降半旗。葬禮在巴黎的「傷兵院」(Les Invalides)軍事博物館舉行,長眠之地則是在法國有如聖地的先賢祠(Panthéon)。這位逝者雖然並非君王、總統或總理,但無疑是當代法國甚至歐洲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法國之外,知道西蒙.韋伊(Simone Veil)的人並不多。她生於1927年7月13日,上個月30日病逝巴黎家中,享壽89歲。就官職而言,她曾經兩度出任法國衛生部長,晚年加入地位崇高的憲法委員會(Conseil constitutionnel)與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她多次當選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並且是第一位人民直選的議長與第一位女議長。

她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但父親、母親、大哥都遇害

如果這些履歷榮銜聽起來有空洞堆砌之感,那麼,韋伊還有兩個特別的身分:猶太人與納粹大屠殺(Holocaust)倖存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韋伊全家人遭到拘捕,由納粹送進東歐的死亡集中營,父親、母親、大哥先後遇害。韋伊的左手臂上刻著她的囚犯編號「78651」,終身不曾磨滅。

當然,出身背景未必保證終身成就。但不用擔心,韋伊一生致力於捍衛人權、提升女權、鼓吹和平、推動歐洲整合。她不以論述見長,然而透過司法、行政立法機制劍及履及,實際建樹良多。幾乎可以說,今日的法國女性乃至於整個歐洲的女性,都直接或間接受惠於韋伊。

國會立法戰,奠定法國女權與政教分離體制的基石

韋伊從政生涯最重要的一道里程碑,是在1974年11月樹立:促使國會通過法案,讓懷孕女性人工流產(墮胎)合法化。在天主教傳統深厚、鄉村地區非常保守的法國,這樣的立法工作不僅困難,而且危險。當時韋伊立刻就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連自身所屬的右派政黨都有許多人對她極不諒解,甚至視若寇讎。但韋伊奮戰不懈,終於讓法案過關。時至今日,《第75之17號法》(Loi n° 75-17)仍被暱稱為《韋伊法》(Loi Veil),也一直是法國女權與政教分離體制的基石。

立法過程中最扣人心絃的一刻,一名國會議員咄咄逼人質問身為衛生部長的韋伊:「部長女士,妳是要將孩子丟進火化爐嗎?」韋伊向來冷靜堅毅,但此時也不禁熱淚盈眶。因為,她比誰都清楚什麼是「火化爐」;她待過的奧斯威辛─比克瑙(Auschwitz-Birkenau)集中營葬送了110萬個生靈,包括許許多多的「孩子」。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AP)
2007年7月22日,法國維琪政權大抓捕猶太人65周年紀念日,韋伊發表演講(AP)

戰爭陰影中的童年,歐洲猶太人的宿命

1927年7月13日,法國國慶「巴士底日」(Bastille Day)的前一天,韋伊誕生在地中海岸尼斯(Nice)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本姓雅可布(Jacob),父親安德烈(André)是知名建築師,母親伊鳳(Yvonne)則為了成家被迫放棄成為化學家的夢想。

當時歐洲社會反猶太氣氛日益險惡。二戰爆發,法軍潰敗,納粹在法國建立傀儡性質的「維琪政權」(Régime de Vichy),韋伊一家人雖然早已世俗化,一度避居義大利,但仍然被迫向維琪政權惡名昭彰的「猶太人檔案」(Jewish file)登錄資料,噩運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

韋伊勉力完成高中學業,對於進大學還抱持著一絲希望。但是1944年3月30日,納粹蓋世太保(Gestapo)逮捕了韋依的父親、母親、哥哥尚恩(Jean)、姊姊瑪德琳(Madeleine)。韋伊另一個姊姊丹妮絲(Denise)因為參加反抗軍(La Résistance)暫時逃過一劫。

「我被丟進一個死亡、羞辱、野蠻的宇宙」

父親安德烈與哥哥尚恩與其他法國猶太人被送上一列開往波羅的海地區的「73號列車」(Convoy 73),在從立陶宛轉往愛沙尼亞的過程中留下記錄,之後音訊全無,屍骨不存,沒有人知道他們最後去了哪裡。

韋伊與母親伊鳳、姊姊瑪德琳搭乘擁擠惡臭的運牛火車,來到位於波蘭南部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以韋伊的年齡,原本會被立刻送進毒氣室,她謊報年齡才逃過一劫。她跟其他女囚犯一樣,全身從頭到腳體毛剃光,手臂烙上號碼,從此她不再是西蒙.雅可布,而是「78651」。

60年後,韋伊回憶:「我被丟進一個死亡、羞辱、野蠻的宇宙……到今天我還會想起那些景像、氣味、慘叫、羞辱、毆打,還有在火化爐濃煙中化成鉛灰色的天空。」二戰期間的法國政府,至少將7萬6000名猶太人送到納粹手中。

「妳太美麗了,不應該在這裡死去」

集中營裡一個管事的波蘭婦人對韋伊特別疼愛,告訴她:「妳太美麗了,不應該在這裡死去。我會想辦法幫妳找一條生路。」婦人說到做到,安排韋伊和母親、姊姊到集中營外一家西門子(Siemens)工廠工作;韋伊後來又被分配到納粹黨衛軍(SS)營區的廚房工作,讓她可以偷一些些食物。

隨著蘇聯紅軍節節進逼,納粹開始清空奧斯威辛集中營。1945年1月,韋伊和其他還沒被折磨至死的囚犯踏上「死亡行軍」,前往位於德國西北部的伯根─貝爾森集中營(Bergen-Belsen)。同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這人間煉獄,但是韋伊的母親沒有撐到那時候,她在一個月前死於傷寒。

劫後餘生的韋伊瘦到只剩皮包骨,一位英國軍官問她幾歲,她要對方猜猜看,軍官說:「妳大概40來歲吧?」韋伊當時還不滿18歲,而且她知道對方說「40來歲」已經是很客氣的故意低估。

韋伊回到法國,儘管身心瘡痍,迫不及待地重拾學業,同時賡續自己和母親的志業。她先後進入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與國立法官學校(ENM),攻讀法律,也在學校結識未來的丈夫安東(Antoine Veil),兩人在1946年10月結婚,婚後育有3子,牽手66年,直到安東在2013年以86歲高齡病逝。

韋伊離開校園後進入司法界,曾經長期任職司法部,對獄政、囚犯人權特別關心,經常造訪各地監獄,原因很簡單:她自己曾經是集中營的囚犯。當時仍為法國殖民地的阿爾及利亞爭取獨立,當局強力鎮壓,大批阿爾及利亞女性遭到逮捕、囚禁、刑求甚至性侵,韋伊極力爭取將她們轉送來法國本土,改善她們的待遇。

「部長女士,妳是要將孩子丟進火化爐嗎?」

1974年,溫和保守派領導人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當選法國總統,拔擢韋伊擔任衛生部長。當時法國每年約有30萬個墮胎案例,幾乎全部非法。季斯卡在選戰期間承諾,為了提供婦女更周全的保護,將推動人工流產合法化;這項重責大任就交給了韋伊。韋伊先試水溫,推動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大幅放寬女性使用避孕措施,結果順利過關。

1974年11月26日,人工流產合法化表決大戰登場,韋伊站上國民議會發言台,面對議事廳幾乎清一色的男性:「我深信,墮胎永遠是特例,是沒有其他辦法的最後辦法。各位或許會問,我們如何一方面視它為特例,一方面又容許它、彷彿在鼓勵它?對此,儘管各位幾乎都是男性,我還是要分享一個女性共有的信念:沒有任何一位女性會以輕鬆心態訴諸墮胎。聽過她們的故事就知道,每一個案例都是悲劇。」

「我們再也不能對每年30萬件的墮胎案例閉上眼睛,這些案例殘害法國的婦女、踐踏法國的法律、羞辱或重創每一個經歷過的人。」

但是新法案遭到國會右派激烈反對,韋伊成為箭靶,而且箭如雨下:「種族屠殺」、「妳的法案要法國製造棺材而非搖籃」,「每年奪走的生命是廣島原爆的2倍」。當然,還有讓韋伊潸然淚下的那段話:「部長女士,妳是要將孩子丟進火化爐嗎?」韋伊自己是3個孩子的母親。

1974年11月29日,國民議會以284票對189票通過法案,次年1月17日正式施行:懷孕前10周(後來放寬到12周)可以合法人工流產,手術一定要由合格醫師執行,18歲以下女性須經監護人同意。40多年來法國左右政黨輪番上台,《第75之17號法》穩如泰山。

女性權益之外,韋伊也長期關注與支持兒童、身障與精障人士、蘇聯共產集團的被壓迫者、拉丁美洲右派政權的異議人士、第三世界戰亂國家的難民、移民。推動墮胎合法化的人很容易被貼上「敗壞倫理道德」的標籤,但韋伊在法國社會卻被視為良知的代表。

韋伊自己這麼說:「身為猶太人、身為集中營倖存者、身為女性,很容易就會在一個群體找 到歸屬感:一個長期被欺凌的少數族群。」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右)與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AP)
韋伊(右)與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攝於1994年(AP)

推動歐洲整合,因應和平、自由、繁榮三大挑戰

1979年歐洲議會議員首度由各國公民直選,韋伊領軍的法國民主聯盟(UDF)在法國拿下最高票,她更進而當選歐洲議會自1952年成立以來第一位女議長,國際地位可與同一時期的英國鐵娘子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印度總理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相提並論。

韋伊就任議長時昭告同僚:「歐洲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國都面臨三大挑戰:維持和平的挑戰、捍衛自由的挑戰、促進繁榮的挑戰。顯而易見的是,我們必須以整個歐洲的層面,來因應這三大挑戰。」

韋伊全力支持歐洲整合(一體化),根源就在於她親身經歷的納粹大屠殺。對她而言,歐洲整合並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條必走的路。2005年5月,《歐盟憲法條約》(TCE)在法國進行公投,已經廁身法國最高司法機構「憲法委員會」的韋伊,特別請假全力為支持陣營助選,只可惜公投結果是否決,讓韋伊非常失望,直以「災難」形容。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與以色列前總統裴瑞茲(AP)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與以色列前總統裴瑞茲(AP)

重回奧斯威辛集中營,永遠不會忘記的囚犯編號

2005年1月,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韋伊重回故地,但心下坦然,「這地方如今只是幾座傾頹的建築物。當不再有人進行殺戮,這地方也不再可怕。」

2008年,韋伊獲選為法蘭西學院創立373年以來第6位女院士。學院由40位終身院士組成,肩負規範法國語言、保護各項藝術兩大使命。院士地位無比崇隆,有「不朽者」(les immortels)之稱,一位院士去世後才能補選一位新院士,因此三百多年來只有726位院士。

每一位法蘭西學院的院士都有一把寶劍,韋伊的寶劍除了鐫刻著法國的國家箴言「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愛)與歐盟的國家箴言「Unis dans la diversité」(多元一體),還有一排數字「78651」,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犯編號。或許對韋伊而言,這就是她的不忘初衷。

法國政治家西蒙.韋伊(Simone Veil)(AP)
獲選法蘭西學院院士的西蒙.韋伊與她的寶劍(AP)

韋伊過世後,葬禮出了一些波折。她本人絕對夠資格入葬先賢祠(Panthéon),但家屬認為她不會想和在2013年過世的丈夫安東「分開」,畢竟兩人在世上廝守了65年。最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拍板定案:夫以妻貴,安東也遷葬先賢祠。

位於巴黎拉丁區(Quartier latin)的先賢祠啟用於1791年,226年來只有80位對法國歷史文化極具貢獻的偉人入葬,包括伏爾泰(Voltaire)、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雨果(Victor Hugo)、左拉(Émile Zola)、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莫內(Jean Monnet)、馬爾侯(André Malraux)等人;女性更只有4位,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偉大科學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