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人會因「改革」而活不下去!

2017-07-04 06:20

? 人氣

德國職業軍人在職期間不繳納保險費,其退休金財源主要來自稅收給付,並由聯邦政府單獨編列預算。退役軍官按照國家公務員的最高標準領取退休金,同時一次性發給一定數額的補助金,即使軍官退役後不找工作,也可以達到中上等生活水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即便因入侵克里米亞遭到西方經濟制裁後,盧布貶值將近一半,財政困難導致了軍費預算壓縮6%,但為了維護俄軍內部穩定,寧可選擇削減裝備採購和研發經費,包括補助、退休金和退伍軍人其他一些待遇在內的福利,也依舊不變。(香港商報,2016.12.20)

韓國軍人年金制度實施初期,由於無須繳費的退員領取人數較多,早在1973年便已入不敷出,財務缺口由國家稅收來彌補。

依規定服役年資超過19年6個月的退役軍人,符合領取軍人年金的資格,每月收入相當於在職月薪的50%~70%。從2009年8月開始,因公共年金銜接機制建立,退伍軍人可以將其年資和國民年金的年資進行整合。

上情顯示,各國國情不同、做法不一,對待退伍軍人沒有更差,只有台灣最差。2015年在野的民進黨智庫諮詢委員李文忠,於發表《國防政策藍皮書》時批評:現在40幾歲退下來的校級軍官,絕大部份是去當大廈管理員或開計程車,優秀年輕人不會到部隊。筆者想就教今日貴為退撫會副主委的李文忠,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要仰賴什麼爭取優質的人才樂於從軍?有何良方美策,改善國軍體質?

以「生命」換「苟活」的年改

先前筆者在風傳媒的投書中,提出了「榮譽」與「待遇」是支撐軍人無後顧之憂,願意含笑為國犧牲的兩大支柱,而對於政府絕對的信賴,是軍人勇於承擔「死亡義務」的基本前提。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軍人出身,以色列歷任總理都當過兵,甚至有實際戰鬥經驗,因而舉國對軍人高度尊崇。對照台灣的三軍統帥或立委,有的甚至連義務役都沒當過,軍人的「價值」不被認同,對於戰備、演訓、留守、本外島輪調、救災等所付出的心血,不是無感就是輕蔑。對於職業軍人長年拋家棄子、離鄉背井、駐守前線,與家人聚少離多的辛勞與奉獻,往往一句「各行各業都很辛苦」,就輕輕帶過。

台大教授李錫錕日前在臉書專頁《Power錕的紙牌屋》貼出一段談及「年金改革」的影片,力倡支持軍人年金無須調整,並質疑「平常不給軍人尊嚴,打仗的時候要他們去死 」,符合人權嗎?同時舉例,1930年代的美國,由於承平太久,民眾普遍覺得軍人這個行業非常荒唐,浪費時間。影響所及,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馬洪(Robert McNamara)在柏克萊大學參加軍訓課程,於結訓閱兵後很不屑地把槍丟在地上。後來,他在回憶錄裡懺悔,當時人們看不起軍人,很幸運還有艾森豪、麥克阿瑟、巴頓等一些傻瓜願意留下,才能成就諾曼第登陸的勝仗,他到80幾歲才領悟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