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由「亞洲孤兒」到「民主典範」

2020-08-10 07:10

? 人氣

1972年2月,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訪問中國,在北京與毛澤東會晤。(AP)
1972年2月,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訪問中國,在北京與毛澤東會晤。改變了世界走向,所台灣成為最大受害者。(AP)

台灣的淒風苦雨在1979美台斷交後比1971退出聯合國嚴重。退出聯合國後,以我們台大學生為例,曾連續發起「國會全面改選」「言論自由在台大」「民族主義論戰」(指出中華民國國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不再是血濃於水的「同胞」關係,而是「敵我」關係)等運動;蔣經國日記也力言「要很現實的尋求與美日合作,在軍事上力求作戰自立化⋯今後立委之產生應不拘泥於現有法律,並選擇適當之台籍人士任必要職位。總之,確保民心之團結與安定為當務之急。」(註:「吹台青」的用人之策及社會評語就出於此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美台斷交後,已任總統的蔣經國卻產生「被害妄想」,在日記上說黨外是「反動派」「三合一敵人」,又說「共匪和美帝分別策動支持國內的流氓反動份子。」「反動派存心亡國害民。他們之所以敢如此大膽,是因為有美國政府作後盾。美國與我們為敵,痛恨至極。」「國內反動份子之所作所為,都是共匪的那一套,可以肯定他們的背後定有匪諜在有計劃的控制。」最後蔣經國決定「非採取強壓手段不得其定」,從余登發事件到美麗島事件都是「採取強壓手段」的結果。

蔣經國在美麗島事件後的日記說「我下令將全部禍首拘捕。一網打盡之後,再做斬草除根之事,為黨國利益不得不下此決心。」這時的蔣經國已跡近瘋狂,五六O年代「滿手血腥,殺人如麻」的面目再現,黨外受害也極大。美麗島事件之後又接連發生了林義雄滅門血案、陳文成事件、江南事件等。直到江南事件被美國「擠牙膏」破案,蔣家聲望跌落谷底,蔣經國才終於「悔罪」「江南事件之前與之後的他判若二人」,認真開啓改革開放之門。台灣能有今天舉世稱羡的民主,李登輝固然應居首功,蔣經國的「路徑指引」亦功不可沒。

也正因為台灣的民主成就與中共的反民主對比鮮明,台灣的價值逐漸浮現。再加上中共全球爭覇及建立數位極權世界秩序、消滅普世價值的野心,台灣「首當其衝」的戰略地位益形重要(台灣的安全攸關自由世界印太佈局),於是台灣也快速由「亞洲孤兒」晉升「民主典範」。如今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就讚美台灣是「區域民主典範及世界上的一股善良力量」,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更讚揚台灣人民「展現堅決捍衛自由民主、不受外來恫嚇與介入的決心」。美國之通過各種法案,增進美台關係,美國國會提出「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乃至自由世界共組「新的自由聯盟」,把台灣視為不可或缺盟友等,無不顯示台灣的角色與地位今非昔比。

一個月前我寫《台灣如何應對港版國安法》,結論是:「德不孤,必有鄰。既然台灣是中共歐威爾式魔手伸向各國的第一張骨牌,身為亞洲民主典範之一的台灣,只要堅持民主自由人權國家主權等普世價值,不向侵略者低頭,同時厚植反侵略反併吞的國防心防國安實力,努力駁斥中共的武統台灣論,讓舉世皆知我們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中共對台湾不是武力統一而是侵略,世界各國就有可能唯恐台灣骨牌倒塌引發第二第三張骨牌效應,從而奮起共同捍衛民主!共组民主國家聯盟!」如今不到一個月,以上結論已在落實,台灣由「亞洲孤兒」到「民主典範」的變化,正好應驗了孔子「德不孤必有鄰」的嘉言警句!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