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習近平發憐憫之心」劉曉波家屬:他的肝硬化轉為腹水,已命在旦夕

2017-07-01 10:47

? 人氣

堅持立足國內、對自己的錯誤持懺悔態度、《零八憲章》的靈魂人物地位、承受苦難的意識,加上他在文學、哲學等方面的學養和才氣,所有這些集中在劉曉波一人身上,形成了他與眾不同的特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九前的重大決定

劉曉波曾於1989和1993年兩次到過紐約,特別是前一次,在他從一個文學批評家轉變為有抱負的政治異議人士上尤顯重要。

1989年,劉曉波完成了挪威奧斯陸大學的訪問學者研究後來到美國,當年3月來到紐約,當時他是來搞文學批評的,拎著一箱子自己的著作作為「敲門磚」。他參觀美術展,逛百老匯,買皮夾克。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貝嶺說,但是,在1989年「六四」返回中國前,劉曉波實現了一個轉變「“他對政治的興趣嚴重地覆蓋了文學和其它方面。」貝嶺說:「八九之前他已經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走入政治。」

正當劉曉波準備接任海外民運刊物《中國之春》主編職位、猶豫著要不要辦政治庇護的時候,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爆發了,他毫不猶豫地立即決定回國。旅美學者馮勝平回憶,當時大家都很激動,包括劉曉波在內,有5個人決定立刻回國, 「結果真正到了走的時候呢,四個人以各種理由都不走了,只有曉波一人走了。」

曾在美洲華僑日報任編輯的王渝回憶道,「我們都勸他不要回去,擔心他的安全,那他覺得這是一種責任,這個時候一定要回去。他倒沒有講要去領導這場運動,他的講法是他真的沒有想到這群年輕人這麼可愛,做了這樣的事,他要回去跟他們在一起。」

2014年1月的一個星期六,一些曾在紐約與劉曉波有過接觸的朋友,在《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家聚會。座談會的題目是「劉曉波在紐約——1989、1993」。

1993年,劉曉波在紐約只呆了幾天。當時他應邀到澳大利亞訪問,然後到美國接受文獻紀錄片《天安門》製作者的採訪,並在台灣《聯合報》發表《我們被我們的「正義」擊倒》,對「八九民運」作了批判性反思,引起海內外異議人士很大爭議。那次,劉曉波再次謝絕了海外一些朋友要他留下避難的建議,返回中國。

在此之前,劉曉波有過一段頗受爭議的經歷。「六四」鎮壓後他被捕入獄,寫過悔過書,還以「證人」身份說過「天安門沒有死人」的話,被官方利用來掩蓋屠殺。

他反反覆覆地懺悔

那年,胡平和劉曉波的好友陳軍,陪劉曉波去波士頓接受《天安門》製作人卡瑪的採訪,一路上他一直在談他“六四”後那些備受批評的事情。胡平說:「他老那麼說,就說明他希望留個好的記錄,他不希望有個不好的東西。而他自己不能迴避這件事情,因為大部分人都採取迴避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