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TikTok收購案看出的一些事

2020-08-06 07:20

? 人氣

Tiktok是否被收購其實可看出許多事。(資料照片,美聯社)

Tiktok是否被收購其實可看出許多事。(資料照片,美聯社)

上周科技界的「盛事」就是在討論有關中國企業、著名的抖音海外版TikTok可能被微軟收購一事,不論此事後續發展,從中都可「讀出」不少有意思的訊息,值得各方參照警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TikTok是中國企業字節跳動的子公司,這家企業就是以推出短影音社交軟體「抖音」而聞名,TikTok就是抖音的「國際版」,在美、日、德、法等多國推出後,廣受年輕人與青少年歡迎,根據公司本身的資料,85%的用戶都在24歲以下,全球下載量超過20億;在美國市場則超過1億次以上,居娛樂類APP之冠。

這次的事件當然又是起因於中美貿易戰延伸為科技戰,TikTok在美國的流行,讓川普十分惱火,認為影響國家安全;依照國務卿的說法,下載這款app相當於把自己的私人信息直接傳遞給中國共產黨,因此美國有意禁止使用。白宮與業界傳出的妥協方式,則是由美國企業接手TikTok在美國(及其它海外)市場的經營,微軟就是在此背景下跳進來,準備收購TikTok。

坦白說,這件案子可看出川普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持續升高與擴大、而且所用的手段幾乎已到了不顧顏面、不擇手段的地步。因為這種由政府出面,在缺乏正當性與充份理由下,幾乎是強制要外資賣掉企業、出清出場的作法,較常出現在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中,利用民粹、以保護公益理由拿下外國企業。這次微軟能有買下TikTok的機會,主因當然就是川普政府要禁用TikTok的壓力所致。

事實上TikTok母公司已經努力作好避險:既讓TikTok由美國人管理、相關數據資料也放美國境內與星國、更讓TikTok的視頻無法在中國使用從而避免中國官方審查,結果還是無法避免美國政府的禁止。

說TikTok涉及國安,到底有多大的道理?日前英國金融時報作了一個測試,記者下載TikTok後使用,結果發現不註冊賬戶也能觀看視頻,如要註冊則可以在不向TikTok提供任何個人資料的情況下,用自己現有的Facebook、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Twitter賬戶登錄。這個意思其實是指沒有用戶的個資被送到北京,再考慮到川普連對進口洗衣機、鋼鋁加徵關稅時,都能不臉紅的舉出國安為理由,因此對TikTok影響國安的說法,就聽聽即可。

TikTok在白宮限期壓延下要賣,賣到好價格的機率其實相對就低了,微軟很可能藉此機會撿一個金雞母,趁機切入微軟短板的領域;不過,真正該注意的是川普如此行事,甚至不惜把美國變成「類流氓國家」,顯示其對中國發動科技戰、壓制中國勢力擴張的決心─事實上是可以有沒那麼粗暴、更合情理法的作法。川普的作法,其實只是坐實杭士基所說的「美國才是最大的流氓國家」。

這件案子還有一個「案外案」,微軟CEO曾與川普通電談收購事,之後川普一度傳出不支持收購;「江湖傳聞」指稱川普改變態度是為臉書,對臉書而言,最佳方式是完全禁止使用TikTok,直接殲滅一個競爭對手,微軟收購反而讓臉書要面對一個有強力後盾支持的競爭對手。最新消息則是善變的川普又變成支持收購了。

川普對中國揮出的大棒,從最早特定商品的加徵關稅、到擴張到幾乎全部產品的加徵關稅,對產業與企業則是從華為禁令、持續擴大到其它稍有重要性的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中的企業持續增加,而且不問公民營,同時禁制與打壓手法也不斷深化、擴大,這場仗看來會持續經年。

對深深整合在兩岸產業鏈、同時又與美國產業關係密切的台灣科技產業而言,太早選邊當然不智,最佳策略是左右逢源;只是萬一情勢不允許兩頭取利,或許企業該先作好「避險措施」─例如把對中與對美的接口、生產供貨先作切割。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川普還是那個喜歡交易取利的生意人,這從他竟然會要求美國政府要從微軟買TikTok中獲益即可看出。他說,如果這筆交易成功,財政部當然應該從中獲得「一大筆錢」,這筆錢是TikTok「在美國經營的補償」。這種說法顯然於法無據、幾近匪夷所思,如果真作成了,一來帶來道德風險,二來嚇壞國際投資人。

但對這位充滿「交易的藝術」的總統而言,又是那麼理所當然。1946年喬治•凱南在那篇代表冷戰開端、著名的「長電報」最後對美國決策者提出警示:「畢竟,在應對蘇聯共產主義挑戰中最大的危險,是我們讓自己變成了我們所需要應對者那樣」。現在川普讓美國成為一種型式的流氓國家,就是如此。當台灣把太多賭注壓在川普身上時,也該作好避險措施,別一個不小心就成為川普「交易的藝術」的實際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