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原爆75周年紀念日與日本投降

2020-08-09 07:10

? 人氣

今年的8月6日,為廣島原爆75週年。(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今年的8月6日,為廣島原爆75週年。(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今年8月6日,是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被當作「試金石」75周年紀念日,不幸的是首先用在殺人上!不過日本應該「感謝」美國這兩顆原子彈,否則後果將更慘。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日本還不願意投降,8月8日蘇聯參戰,8月9日美國又投下第二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不得已才宣告投降。兩次爆炸總共造成數十萬人的傷亡,這也是歷史上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蘇聯的參戰雖是日本投降的關鍵之一,其投機心態也由此可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14日於白宮宣布日本投降。(Wikepedia/Public Domain)
杜魯門總統於白宮宣布日本投降。(Wikepedia/Public Domain)

至於當時的中國政府,則有國共爭搶勝利果實,誰不讓誰。老蔣為了搶先獲得日本留下的據點,祭出「以德報怨」口號爭取日本守軍的合作,連日本駐華總司令岡村寧次也免於受審,結果日本對中國民眾的傷亡,一毛錢也不用賠,反觀澳洲與菲律賓等受害國,則要求鉅額戰爭賠償。老蔣可能將台澎當戰利品,所以對日本才沒要求賠償,結果國府的官員貪污腐敗,造成228事件

1945年9月2日,日本派代表重光葵與梅津美治郎到密蘇里艦簽訂投降條約。儀式結束後,麥帥發表感性演說:

「今天,槍砲聲沉沒了,一場大悲劇結束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贏得了。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只用於貿易交往,人們在陽光下可以到處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寧和平,神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在此向你們報告,我替那些無數遠赴叢林,沙灘,太平洋深處並且永陷其中,已無法出聲的人們說話。我要感謝慈悲的上帝給我們信仰、勇氣和力量去塑造勝利。我們體驗了失敗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從中領悟到決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前進,在和平中維護在戰爭中贏得的東西。我們面臨一個新的時代,隨著科學的進步,戰爭的毀滅潛能實際上已經到了要對傳統戰爭概念修正的一個節點了。最後讓我們為那些戰死在各地的盟軍將士致上最崇高的敬意,他們血染沙場,慷慨捐軀,為世人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與人權而奮戰到最後一刻。」

隨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立即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各地日軍向同盟國投降,命令中規定在中國(滿州除外)、臺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蔣介石投降,蔣介石隨後委派何應欽為其負責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委派龍雲為其在北越的代表,陳儀為其在臺灣受降的代表。龍雲與陳儀卻分別給北越與台灣帶來貪汙腐敗,龍雲部隊後來被胡志明聯合法國驅逐出境。台灣卻無此幸運!當時滿州與北韓是由蘇聯所接管,蘇軍也曾經對東北人民造成巨大災難,但是最後還是自動撤出中國;反觀國府對台灣並非如此,認為台灣是他們「收復」的。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1951年4月1日在參院聽證會上亦證稱:在法律上,台灣仍然是戰敗的日本的一部份。同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日本單方面放棄台灣與澎湖主權,沒有說移交給誰。1949年初,蔣介石也曾經電告在台灣主政的陳誠說:「台灣與澎湖只是盟國委託我們代管,千萬不要認為是我們的復興基地」。同時年10月底他抵台灣時也說,中共已經在10月1日於北京建立新中國,舊中國因此滅亡。日前大陸學者汪浩也說,1950年3月1日,老蔣在台灣復行視事,所建立的國叫做「中華民國台灣」,也是小英總統今年就職時所說的。

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AP)
總統蔡英文於就職典禮以「中華民國台灣」為稱呼。(資料照,AP)

當時駕駛B-29轟炸機伊諾拉蓋伊號的機組員之一的范柯克,五年前在美國亞特蘭大近郊一處養老院過世,享壽93歲。范柯克是二戰時期美軍B-29轟炸機的機組員,他所隸屬的伊諾拉蓋伊號轟炸機於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人類歷史上首顆原子彈,當時他才24歲,當時的轟炸造成約14萬人死亡。范柯克在2012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投出原子彈的意義在於結束了二次大戰,並將美日雙方的損失控制在最低,他並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但強調人類不能再次使用核子武器。」

原子核裂變發現時是1938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夕,歐洲許多科學家受到法西斯的迫害逃亡國外,他們聽到風傳德國正加速研究鏈式反應,感到萬分焦慮。首先發現核分裂的是德國科學家,如果納粹利用核分裂製成原子彈,其摧毀的力量遠遠勝過當時的一切武器,那大戰還有什麼好打?如果有這樣的武器,對殘暴不仁的納粹黨而言,絕對會用在其他不投降他們的國家身上。

當時流亡在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維格納與特勒等人,一起拜訪當時也在美國作客講學的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是當時被世人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原子彈理論基礎–質能互換公式的發現人,沒有人可以忽視他的意見,所以他們希望借助他的名望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以敦促美國趕在納粹德國之前造出原子彈。

愛因斯坦當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在1939年8月2日,他簽發了著名的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促請美國進行原子彈的研究,並警告德國可能已經展開原子彈的工作了。羅斯福雖然簽署但並不積極。直到1942年夏天,德軍幾乎攻佔了整個歐洲,日本也拿下了東南亞,而情報也顯示,德國已經在其首席科學家海森堡的主持下進行原子彈的研究,在這緊張的一刻,美國開始了人類史上最緊張的努力。

羅斯福總統終於下達總動員令,以製造原子彈為目標,成立了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畫》,負責這個計畫的是加州柏克萊大學猶太裔物理學家歐本海默,他集合數千名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科學家在新墨西哥的小鎮基地阿拉摩斯做研究,其中負責原子彈製造的主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義大利科學家費米,他也是193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當年他藉口到瑞典領獎而舉家逃離納粹魔掌。

1945年7月,原子彈試爆成功,但是當時納粹的德國已經投降,日本還在頑抗。8月上旬,美軍於廣島、長崎分別丟下兩枚原子彈,瞬間奪去總計共30萬人的生命。核轟炸的消息傳來,杜魯門和許多官員興高采烈,但是大多數參加《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們卻心情沉重。愛因斯坦曾痛心地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製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和遺憾。」他甚至懊悔當初從事的科研說:「早知如此,我寧可當個修錶匠。」

其實愛因斯坦不必為此感到愧疚,因為美國之所以如此做,實在是日本軍隊太頑強了,無論是盟軍跳島作戰或是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攻擊,都曾對盟軍艦隊與官兵造成重大傷亡。如果不如此做,日本不會投降,將來盟軍登陸日本,勢必要多投入百萬部隊,犧牲數十萬官兵的生命。何況與當時日本在中國與東南亞所造成的諸多暴行相比,兩顆原子彈所造成的傷亡,實在微不足道。誠如麥克阿瑟將軍所說:「勝利無可取代,對好戰國家而言,以戰止戰是唯一的辦法。」

日本之所以發動戰爭,主要原因之一是,當時西方列強紛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尤其是亞洲,日本有鑑於西方殖民國家的威脅,加上其本國人口漸多而資源匱乏,於是先對積弱不振的中國發動侵略,之後為了爭奪石油與橡膠等戰略資源,才對東南亞被殖民國家下手,表面上是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只是想取代西方列強後變成東南亞各國的新主人,雖然最後以慘敗收場,卻也讓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

對東南亞國家而言,日本的侵略打破西方列強永不敗的神話,也證明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沒有誰比較優秀。只是很不幸的是,當東南亞國民紛紛獨立時,台灣受麥帥指令讓國府來接管,負責在台日本軍民的遣送事宜與維持社會秩序,卻因為國府官員的貪腐造民怨與暴動,讓蔣介石找到鎮壓的藉口,於是發生慘絕人寰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甚至將台灣捲入國共內戰的紛爭中,至今仍然糾纏不清。

其實日本應該「感謝」美國這兩顆原子彈,因為美俄兩國原本計畫,若日本還不投降,將大舉轟炸日本,包含轟炸日本的聖山–富士山,引發大地震與海嘯,還有毒氣彈,至少消滅日本一半以上人口,然後才登陸日本收拾殘局。幸好日皇還有點理性,及時宣佈投降,否則日本後果將不堪設想。此外,當時日本在中國與東南亞的日軍也可能會對當地民眾展開大屠殺。

以史為鑑,各國應重視自由、民主與人權等之普世價值,並互助合作與彼此尊重,以避免重啟重大戰端,否則誰也無法在下一次孩子浩劫中獨自苟活,畢竟愛因斯坦曾說:「我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發生,人類若有倖存者,恐將回到石器時代」。

*作者為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