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交易震撼市場:軟銀花320億美元收購ARM現在要找誰接手?

2020-08-05 07:10

? 人氣

軟銀於2016年購併 ARM,如今急忙脫手為哪樁?(圖/取自softbank官網)

軟銀於2016年購併 ARM,如今急忙脫手為哪樁?(圖/取自softbank官網)

你應該知道的是:軟銀花320億美元收購ARM其實是誤判情勢買貴了!面對RISC-V異軍突起來勢洶洶,以及Intel與AMD固守市場使ARM難以撼動,現在不論誰花400億買下ARM都註定要買貴了!但是趁股市高點這麼做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6年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花320億美元收購安謀國際公司(ARM)股權,溢價高達43%,當年投入積體電路矽智財,說法是看好未來物聯網產業持續成長,但是才四年的時間就打算轉手給別人,說法是為了彌補願景基金虧損,那麼到底當年買ARM的決定是對的嗎?今天賣ARM又是怎麼一回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我們先從處理器的種類與特性談起

處理器可以認得的所有硬體指令稱為「指令集(Instruction set)」,而這些指令的運作方式稱為「指令集架構(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處理器依照不同的指令特性與運算特性,大約可以分為「複雜指令集處理器」和「精簡指令集處理器」兩大類。

複雜指令集處理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比較多,功能較複雜,相關的電路設計較為困難,電晶體(CMOS/FinFET)數目較多,成本較高。由電腦產業的廠商使用,以Intel與AMD公司的X86架構為主。

我們可以把CISC想像成財務計算機或工程計算機,針對複雜的計算只要按幾個按鍵就能得到答案,因此可以使用較少的指令來完成複雜的運算工作。

精簡指令集處理器(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比較少,功能較精簡,相關的電路設計較為容易,電晶體(CMOS/FinFET)數目較少,成本較低。由資訊家電的廠商使用,以安謀國際(ARM)與美普思(MIPS)公司所設計的處理器為代表。

我們可以把RISC想像成一般計算機,針對複雜的計算必須按數十個按鍵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必須使用較多的指令來完成複雜的運算工作。

什麼是積體電路矽智財產業?

將一塊完整功能的積體電路設計圖授權給他人使用稱為「矽智財(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獲利模式通常是向客戶收取「授權費(License fee)」,包括「一次性費用(NRE:Non Recurring Expense)」,以及客戶每賣出一顆晶片按比例抽取「版權費(Royalty)」。

這種生意模式是由於「系統單晶片(SoC:System on a Chip)」而產生,因為系統單晶片需要在同一個晶片上整合各種功能,我們很難要求一家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的工程師能夠設計所有的功能,因此當遇到不會設計,或是人手不足不想設計的功能,就可以向別的公司購買設計圖。

將積體電路矽智財發揮得淋灕盡致,成為全球最大的設計圖授權公司就是安謀國際(ARM),由於ARM屬於精簡指令集處理器(RISC)相對Intel的複雜指令集處理器(CISC)省電又便宜,因此目前所有手機的「應用處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等公司的都是使用ARM的設計圖,所謂的應用處理器就是手機的心臟,也就是手機裡執行「作業系統(Android/iOS)」與「應用程式(APP:Application program)」的那一顆處理器,等於佔據了個人電腦以外的所有處理器市場。

全球IP矽智財授權領導廠商Arm將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9)。(圖/Arm提供)
安謀國際(ARM)是全球最大的設計圖授權公司,蘋果、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等公司的都是使用ARM的設計圖。(圖/Arm提供)

安謀國際(ARM)趁勝追擊大小通吃

由於ARM處理器在高階手機市場旗開得勝,ARM開始趁勝追擊,推出不同等級的處理器型號,全面攻佔所有電子產品,主要的型號分為三種,有趣的是三個產品型號合起來恰好是「ARM」:

Cortex-A系列: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應用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所使用的處理器,必須擁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來執行高階的作業系統。

Cortex-R系列:即時處理器(Real time processor),應用在工業與汽車電子產品所使用的處理器,運算能力較低但是可以配合「即時作業系統(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針對使用者驅動產生即時反應。

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授權給各廠商推出微控制器,這樣韌體相容性比較好,客戶比較容易更換平台不會受制於單一供應商,因此受到大家的歡迎。

然而表面上看起來大小通吃的ARM實際上卻沒有想像的美好,主要因為一次性費用通常是幾百萬美元,但是能收到的客戶數量有限,而版權費通常是每顆處理器銷售金額的一定比例,由於目前高階的應用處理器(Cortex-A系列)價格也就是幾十美元,低階的微控制器(Cortex-M系列)價格可能低到一美元以下,雖然數量巨大但是金額不如預期。

根據軟銀財報過去五年ARM的營收持平幾乎沒有成長,2015年營收14億美元(淨利8億)、2016年營收16億美元(淨利8億)、2017年營收17億美元(淨利4億)、2018年營收16億美元(淨利3億)。近年來淨利大跌主要是因為員工從2016年的4000多人擴張到2019年的6000多人。

RISC-V異軍突起來勢洶洶

ARM目前的處境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後起之秀RISC-V異軍突起來勢洶洶搶走了ARM低階的微控制器市場。RISC-V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Krste與David教授在2010年發表一個開放的指令集架構,學術與商業使用者可以自由使用。

由於規格較晚制定因此適用在現代化處理器,可以廣泛應用在雲端高效能處理器、智慧型手機、小型嵌入式系統等,新架構沒有向前相容舊指令的歷史包袱,而且可以在「柏克萊軟體散佈授權(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License)」條款之下自由使用,取得的程式碼開發出來的後續版本可以選擇自由軟體或封閉軟體,使得營利模式更加靈活,短短十年就使全球各大廠商爭相投入發展。

特別是中國大陸,由於美國可能的封鎖,ARM隨時有可能不再授權給大陸廠商,因此目前全力投入RISC-V,而RISC-V基金會也遷至中立國瑞士,以確保美國之外的大學、政府及公司可不受政治影響。

這裡要特別強調,「開放的指令集架構」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費自由使用這些指令集與運作方式,前提是你自己要有本事畫出設計圖,如果畫不出來或不想花時間畫,那就只能花錢找廠商代勞,例如:晶心科技、美國的SiFive、中國大陸的平頭哥等,因此並不是真的免費,只是比ARM更便宜,而ARM的指令集架構是屬於ARM的財產,因此就算你自己要有本事畫出設計圖也得付錢。蘋果、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等公司當然有能力投資自己畫設計圖,因此紛紛投入RISC-V的研發。

另外一個重點是,處理器的矽智財產業比的不只是指令集架構,更重要的是「生態系(Ecosystem)」,要成為大家願意使用的設計圖,除了指令集架構要好,還必須有完整的開發軟體、支援多樣的作業系統、各種周邊的驅動程式、不同場合的應用程式等,這絕對不是一兩家廠商一兩年可以做起來的。

ARM成立已經35年,設計處理器累積了多年經驗,也有完整的生態系,因此高階的應用處理器在五年內仍然保有優勢,RISC-V目前只能先鎖定中階的即時處理器與低階的微控制器市場。

Intel與AMD固守市場使ARM難以撼動

單一核心的ARM或RISC-V設計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RISC)再怎麼厲害,也很難比Intel與AMD設計的複雜指令集處理器(CISC)運算功能強大,這是天生的限制,就好像傳統計算機再怎麼厲害也很難比財務計算機或工程計算機運算功能強大,因此ARM努力多年仍然看不到成果的就是伺服器市場,這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然是個挑戰。

英特爾處理器
英特爾處理器。(取自網路)

雖然2020年6月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RIKEN 研發打造的「富岳(Fugaku)」超級電腦,以每秒416千兆浮點運算(Petaflops)的速度擊敗對手獲得第一名,號稱極限可達每秒1十億兆浮點運算(Exaflop)。

很多人以為ARM從此就要一帆風順打入伺服器市場,實際上這是同時使用48核心的ARM Cortex-A64FX系統單晶片總共16萬節點才做到的,講白了就是一個核心打不過人家就用一堆核心和你人海戰術,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偉大。

而且富岳的榜首可能不會佔據太久,目前Cray Computing以AMD處理器,以及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以Intel處理器分別打造每秒1.5十億兆浮點運算(Exaflops)以上的超級電腦,兩台都將在2021年啟用,到時候富岳可能就要退居第三了。

ARM多年來一直想要打入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市場,理論上這應該比伺服器還要容易,Windows還特別開發ARM版本來支援,但是也因為效能比不上Intel或AMD,再加上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軟體相容性也是問題,因此遲遲沒有進展。好消息是,2020年7月蘋果公司宣布將使用ARM取代Intel做為MacBook的處理器,由於蘋果的生態系相對封閉,幾乎是蘋果一呼百應,未來一定能夠成功轉換,和Windows的情況不同,但是市場當然就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了!

蘋果公司宣布旗下電腦未來將改用蘋果自家的ARM架構處理器,圖為執行長庫克。(美聯社)
蘋果公司宣布旗下產品未來將改用蘋果自家的ARM架構處理器,圖為執行長庫克。(美聯社)

軟銀花320億美元收購ARM其實是誤判情勢買貴了!

根據軟銀財報ARM在2019年營收大約16億美元(淨利3億),其中版權費佔2/3,大約10億美元,而同期客戶賣出大約60億顆處理器,平均每顆版權費才0.16美元而已。

換句話說,軟銀集團花了320億美元買了一家在過去五年沒什麼成長的公司,而且一年營收才16億美元,淨利3億美元,大約要60年才能回收成本,顯然是誤判情勢買貴了!

當然軟銀集團投資最成功的是阿里巴巴,但是之後「買貴了」的交易不在少數,2020年4月軟銀坦承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過去把許多新創公司的估值炒到天價,顯然傷到自己對創投產業也非好事。

ARM要增加獲利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漲價,由於目前ARM是寡佔市場,如果漲價客戶也只能買單,不過就可能有壟斷之嫌,很容易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相信軟銀集團也發現ARM的發展不如預期,因此最近傳出有意出售持股,趁著現在股市高點,甚至開價400億美元,被點名的對象包括:蘋果、三星、輝達等公司,若從商業模式及合併效益考量,蘋果、三星的機會不大,因為他們使用ARM的設計圖就是因為支付的授權費低風險低,現在反過來收購一家處理器設計圖公司,還得授權給競爭對手,怎麼想都不合理。

輝達會是下一個接手的廠商嗎?

目前呼聲最高的是輝達(Nvidia),輝達的主要產品是「圖形處理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應用在顯示卡與人工智慧運算,由於GPU伺服器通常少不了Intel處理器上執行的作業系統與網路通訊軟體,為了擺脫昂貴的Intel處理器,因此輝達在2020年4月收購了Mellanox,主要就是看中它的晶片可以用在「智慧網路介面卡(Smart 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直接連結網路,當然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使用ARM處理器執行作業系統與網路通訊軟體。

輝達過去股價長期都只有20美元,最近已經突破420美元,趁著股價創新高,買下ARM的確很有可能,少用現金多換股可能更有利。

輝達(Nvidia)過去五年股價變動。(圖/截圖自Yahoo股市)
輝達(Nvidia)過去五年股價變動。(圖/截圖自Yahoo股市) 

重點是ARM的未來發展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所以現在不論誰花400億買下ARM都註定要買貴了!要用ARM的設計圖只要花點授權費就可以了,不必花大錢去買一個未來沒有太多成長潛力的公司,當然這不表示ARM沒有價值,它在五年之內仍然會稱霸手機處理器市場,仍然是賺錢的公司。軟銀如果沒有找到下一個廠商接手,讓ARM上市或許是更好的選擇,畢竟現在錢如潮水氾濫成災,股票市場多的是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本益比50倍以上,直接從股票市場籌措資金可能更多的多呢!

事實上輝達買下ARM其實對ARM的未來發展不利,輝達與ARM目前的客戶都屬於晶片設計公司,多少都有競爭關係,關鍵技術被競爭者掌握對企業來說是個風險,萬一未來ARM不肯把最先進的技術授權給客戶,而是保留給輝達自行使用怎麼辦?客戶的擔憂可能會轉向使用其他替代方案,例如:RISC-V,因此保持ARM的中立性,讓ARM回到英國公開上市才是對ARM以及它的客戶比較有利的做法。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