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美疫情拉警報,他們成了兩邊互踢的人球......中國留學生:美國想攆走我們,中國不讓我們回去

2020-08-04 12:1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因新冠疫情被困海外,又面臨中美緊張局勢,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進退維谷。國際局勢與個人前程的劇變正重新塑造他們對家鄉以及異鄉的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年前,當時13歲的帖世崢從中國搬到美國俄亥俄州郊區,只為了一個目的:上學。那時,她懷抱著躍躍欲試的「美國夢」,如今,她卻說在這裏感受到了敵意。

「作為一個在美國的中國人,我現在很擔驚受怕,」她說。今年21歲的帖世崢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即將升讀大四,她形容如今的美國「反華」、「太亂了」。

目前,在美國求學的中國留學生超過36萬人。

在過去幾個月,這些中國年輕人在異鄉經歷了兩起大事件:全球新冠疫情爆發與中美史無前例的緊張局勢。兩者正衝擊著他們原本的世界觀。

「政治化」與「憂心忡忡」

在美國的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為自費留學,他們希望西方教育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鋪路。

不過,華盛頓警告,不是所有來自中國的學生都是「正常的」,他們當中有的是北京的眼線,在美國校園從事經濟間諜活動,鼓吹親中的觀點,還監視其他中國學生的言行。

川普政府最近取消了3000個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因他們被指與中國軍方與軍校有關聯。

美國早前逮捕一個名為唐娟的中國籍研究員。她涉嫌在申請簽證時隱瞞自己與中國解放軍的關係,其後進入美國大學工作。她被聯邦調查局審問後,一度藏身於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

一名美國參議員甚至建議,美國應該全面禁止中國留學生學習理工科。

這些激烈言辭讓許多在美中國學生憂慮,華盛頓會把他們當作一個政治靶子。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美國對理工領域的中國學生與研究員的審查愈發嚴格,正修讀環境科學的帖世崢對她的學術未來感到悲觀。

「我曾經打算在美國讀完博士,或許會留下來工作,但現在我計劃讀完碩士就回國,」 帖世崢對BBC說。

美國雪城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馬穎毅表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如今「被政治化與邊緣化」,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她說,華盛頓正向他們發出「非常不友好的信號」。

惡化的中美關係影響了美國的公眾態度,最新調查顯示,73%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沒有好感,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馬穎毅在今年1月出版了一本名為《雄心勃勃與憂心忡忡》的著作,聚焦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經歷。「如果我現在寫這本書,我只會把『憂心忡忡』作為標題。」

滯留海外的遊子

新冠病毒在美國持續蔓延,帖世崢更願意回到中國,疫情在那裏的絶大部分地區似乎已基本受控。

不過,為防止輸入病例,中國大大減少了國際航班,數十萬的留學生滯留海外,與家人遠隔重洋。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的評論將留學生描述成被寵壞的紈絝子弟,指他們當初逃離中國高度競爭的教育體系,如今卻「萬里投毒」、危及國家抗疫的成果。

「美國想把我們踢出去,中國還不讓我們回去,」帖世崢說。

她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以多數人的利益為重,犧牲少數群體的利益。這一回,留學生的利益被犧牲了。「不應該為我們決定我們該犧牲,」她無奈地說。

UVA campus
疫情期間,大批中國留學生滯留海外。

不少在美的中國留學生都面臨這種進退維谷的困境。

在美國埃默里大學升讀大三的中國留學生艾瑞斯・李(Iris Li)看到一句話在留學生群體裏面被一轉再轉:這屆留學生真的太難了!

今年20歲的艾瑞斯・李形容,留學生 「被夾在中美之間當皮球踢」。「兩國政策都對這個卡在中間的群體不太友好,」她說。

種族歧視使留學生更「親中」

留學生最初焦慮不安地遠觀中國的新冠疫情,隨即親眼目睹了病毒在美國掀起的危機。

他們難以理解美國人最初不願戴口罩的文化差異。他們因川普「功夫流感」等用詞而感到不安。有的人甚至親歷了針對亞裔的騷擾。

Two women wearing protective facemasks stand inside a shopping mall in Bangkok on 5 February 2020.
 

馬穎毅教授說,新冠疫情中的反亞裔種族歧視讓留學生「對美國的泡泡破滅了」。

一篇新論文發現,反華種族歧視會令海外中國留學生變得更親中。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學傳播學助理教授詹妮弗・潘(Jennifer Pan)說,人們通常認為,新一代的中國年輕留學生全心全意支持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那並非真實情況,」詹妮弗・潘教授對BBC說,「改變他們政治觀點的是種族歧視。」

該研究讓來自中國、正在美國求學的大一學生看網站針對中國人的歧視言論,他們的政治觀點隨後變得更為親北京。而另一組學生閲讀批評中國政府新冠疫情應對的評論,他們的政治觀點並沒有發生變化。

詹妮弗・潘教授稱,這反映在美中國留學生能夠理性分析針對中國的批評,他們在研究中的回應「成熟、周到,經過認真思考」。

重新思考中美

儘管帖世崢對中國在疫情期間的旅行限制不滿,她說,出國之後她變得更愛國了。

今年6月,她在校報上撰文,批評美國的「反華」政策,她寫道:「我曾經相信美國是人人平等寬容、夢想中的仙境。我現在絶對不再這麼想了。」

今年2月,她曾經在網上寫請願書,抗議她的大學邀請香港民主運動人士黃之鋒、羅冠聰演講。

不過帖世崢認為,她並不是「小粉紅」。

「我是理性愛國,不是被洗腦,」她說,自己對中美政府都有批評,並以中國缺乏言論自由為例。她曾在知乎上撰文講述留學生近期的經歷,她認為言論中肯,文章卻很快被刪除,她的賬號也被禁言多日。

「我對兩個體制都失望過很多次,」 帖世崢說, 「但畢竟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更願意去承受它帶來的失望。」

跟帖世崢一樣,主修社會學與宗教研究的艾瑞斯・李(Iris Li)也打算在學成後歸國,然而她對中國與美國已完全改觀了。

7月初,美國宣佈一項禁止外籍學生留在美國上網課的簽證政策,但這一規定遭遇了排山倒海的批評,當局在一周後收回成命。

艾瑞斯形容,簽證政策被推翻「大快人心」。

「這讓我感覺美國的司法體系挺有希望的,」她說, 「在(中國)國內不會有這個空間。」

她曾經考慮成為一名記者,疫情期間尤其關注公民記者陳秋實的遭遇。 「他是一個理性的聲音,看到他被消失,對我來說是一個挺大的打擊。」

艾瑞斯・李認為,疫情將中美政治制度的優缺點展露無遺。中國政府的抗疫行動相較之下更為有效,而美國政府的低效有時讓人深感絶望,但它允許有反對的聲音,並且有的時候能夠自我糾錯。

她笑稱,美國教育可能讓她變得「更反華」了。

她還記得,6年前剛抵美,第一次看到台灣同學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時,她「感覺很不舒服」。

但與台灣同學結識後,她認識到儘管雙方的政治立場當初南轅北轍,仍可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這亦是美國課堂所鼓勵的氛圍。

「在美國讀書是我很重要的人生經歷,」艾瑞斯・李說,她不會後悔在美國求學,但期待畢業歸國。「對中國的很多問題,我看得很心急、希望去改變,這樣的工作會更有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