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改變中國」─看美國的「合縱連橫」

2020-08-06 07:00

? 人氣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針對美國與中國關係發表演講(AP)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針對美國與中國關係發表演講(AP)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7月23日發表的強硬對中演說,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改變中國」。他引用尼克森1967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的文章說:「從長遠來看,我們就是不能把中國永遠排除在國際之外。中國若不改變,世界就不會安全,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必須在能力範圍內影響事件的發展。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促成改變。」蓬佩奧的說法不但引發中共的強烈反應,也成為海外華人知識界的議論話題。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美國要如何「改變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蓬佩奧對「改變中國」似乎信心十足,因為蘇聯解體的歷史讓他覺得「自由世界可再次戰勝暴政」,而且他認為「中共步上蘇聯後塵,犯了一些同樣的錯誤。」冷戰期間,無論美國對蘇聯採取的是「圍堵」(containment)或「接觸」(engagement),目的也都是要「改變蘇聯」。圍堵政策的設計者、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肯楠(George F. Kennan)在1947年7月出版的《外交事務》撰文指出,蘇聯對外國一直心存敵意,其對外政策的特點,源自其內部權力的性質,而除非改變蘇聯的內部權力結構,否則其對外擴張的政策不會改變。所以肯楠建議美國應「長程地、耐心地、但卻是堅定與小心地,圍堵蘇聯的擴張傾向。」

但圍堵政策在艾森豪執政時受到質疑,時任國務卿杜勒斯(John F. Dulles)指責這項政策是「消極、無益和不道德」;相反地,杜勒斯認為美國應宣稱為自由而戰,並與共黨國家與人民進行對話。在艾森豪後,詹森與甘迺迪政府都遵循這項被形容是「架橋」(building bridge)的政策。面對蘇聯權力的擴張,尼克森上台後不僅以「聯中制蘇」對蘇聯進行圍堵,並以貿易「最惠國待遇」(MFN)為工具,對東歐國家進行「區別對待」(differentiation),最後造成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崩離析。

但中共畢竟不是蘇聯,蓬佩奧在演講中也承認「中國和蘇聯不同,中國深深融入全球經濟。」換言之,蓬佩奧理解單靠美國之力無法改變中國。前美國情報總監柯茨(Dan Coats)7月29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與中國不會有冷戰;即使有,我們也不會贏》(There’s no Cold War with China - and if there were, we couldn’t win)的文章。我不認為科茨有意「唱衰」蓬佩奧,因為他並沒有忽視「中國威脅」;科茨只是提醒,川普政府極力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以及在國際社會中不斷的「退群」舉動,已引發各國的反感,所以科茨建議:「面對來自中國的這些挑戰,應該由美國領導其他國家,一起用團結而長遠的眼光做出應對。最重要的是,美國及盟友的政策必須擴大外交和政治空間,以創造性和富有成效的方法處理問題。」

由此觀之,無論川普是否勝選連任,美國未來長期對外政策的主軸,將是結合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的共同利益,建立一個孤立中共的「國際反中統一戰線」。其中,由美、英、澳、加、紐組成的「五眼聯盟」,因成員在語言和文化方面具有高度的同質性,被視為美國的核心盟國。由於中美戰略對抗升高,這個聯盟可能從情報共享機制,轉化為政治、外交、軍事合作體系,在南海及反制中共「一帶一路」等議題上,配合美國的政策。

此外,強化「印太戰略體系」是美國圍堵中共的另一據點,其中以美、日、澳、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扮演關鍵角色。QUAD至今仍拒絕公開宣告以中共為針對目標,因為除美國外,其他成員都擔心與中共的雙邊關係會受到影響。然而目前情勢已發生變化,澳洲現為美國的「死忠」隊友;近期中印邊境衝突,促使印度很快倒向美國;日本先前試圖改善與中共關係的態度,最近也發生微妙變化。日本因疫情關係推延了習近平的訪問,國內民意甚至主張取消習的日本之行,讓安倍政府左右為難。

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美聯社)

日本因疫情關係推延了習近平的訪問,國內民意甚至主張取消習的日本之行,讓安倍政府左右為難。(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的外交統戰目標,也指向與中共具有「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俄羅斯。《BBC》引述《金融時報》的報導,美國一直有「聯俄抗中」的呼聲,蓬佩奧也認為有此機會,但最後俄羅斯還是拒絕了蓬佩奧所提聯合對付中共的構想。但俄羅斯與印度近期的軍事合作,引起外界的諸多揣測,懷疑莫斯科有意藉提升俄印關係,對北京落井下石。今(2020)年6月,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在訪問莫斯科前夕對外宣稱:「印俄兩國是特殊優先戰略夥伴關係」。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在中印邊境對峙期間,完成了一筆價值24億美元的軍售交易。

印度總理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相見歡(AP)
俄羅斯與印度近期的軍事合作,引起外界的諸多揣測,懷疑莫斯科有意藉提升俄印關係,對北京落井下石。(資料照,AP)

目前美國國內疫情仍十分嚴重,外交上的合縱連橫能否因「反中」而使川普的選情逆轉勝,目前尚難評估;但蓬佩奧7月30日在參議院外委會表示,美國抵制中共的行動奏效,且國務院及國防部已各自展開逾20項行動,致力於打造或強化聯盟。其中包括國務院2021年預算編列14.9億美元,將用於印太地區對外援助資金,以確保該區域的自由開放及繁榮。

中共顯然已注意到蓬佩奧演講後,美國可能對其啟動的外交攻勢。因此,中共外長王毅自7月24日至29日起,已先後與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外長通話或舉行視訊會晤,密度之高頗為罕見。中國大陸學者分析認為,北京正竭力爭取美國主要盟友的支持,盼瓦解美國試圖建立的「反華同盟」。

中美在外交上進行零和博弈,將會讓亞洲中小國家處於被迫選邊的困境,因為它們都想和這兩個大國維持良好關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受訪時就表達其憂慮,「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然後又認為在本地區沒有利害衝突時,決定撤手不管,讓亞洲國家自衛。」而臺灣因兩岸交惡,處境可能更糟。民進黨政府面對中美對抗,幾乎沒有選邊站的空間;臺灣若想配合美國演出,相較其他國家更須得到美國提出的安全保證。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