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水資源爭奪戰

2020-08-04 06:10

? 人氣

埃及「水權」聲索的主要依據是1959年簽署的《尼羅河水資源協議》(Nile Waters Agreement),但衣索比亞並非簽署國。而且坐擁藍尼羅河豐沛水資源的衣國,怎麼可能永遠暴殄天物?更何況衣國至今仍有約70%人口沒有穩定的電力可用,供電問題是其經濟發展最大的絆腳石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埃及,開羅(Cairo),尼羅河 (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埃及,開羅(Cairo),尼羅河 (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尼羅河,衣索比亞的國家民族榮耀、區域強權雄心

早在1960年代,衣索比亞末代國王塞拉西(Haile Selassie)就已開始擘劃藍尼羅河大壩。長久一來,這麼大壩代表衣索比亞的國家民族榮耀、區域強權雄心。2011年,埃及深陷「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暴,衣索比亞把握時機,強推GERD建壩計劃上路。

但此舉還是驚動了開羅當局。2013年6月,時任埃及總統穆爾西(Mohammad Morsi)召開會議討論大壩問題,有官員建議利用衣索比亞反政府叛軍摧毀大壩。穆爾西也說:「如果尼羅河水不流,我們願意流血。」一個月之後,埃及發生軍事政變,奪權成功的軍頭塞西(Abdel Fattah el-Sissi)繼續對衣國軟硬兼施;蘇丹的立場與其地理位置一樣,夾在埃、衣兩國中間。

3國吵吵鬧鬧,幾年下來談判桌上乏善可陳,但大壩工地熱火朝天,衣索比亞顯然鐵了心要先造成既定事實,徹底改變尼羅河水權的勢力均衡。美國應埃及之邀,從2019年11月開始斡旋,但明顯偏袒埃及,迄今一事無成。

2020年7月,衣索比亞復興大壩衛星照(AP)
2020年7月,衣索比亞復興大壩衛星照(AP)

今年7月9日,歐洲太空總署(ESA)衛星「哨兵1號」(Sentinel-1)拍到GERD水位上升到近年的最高點,開羅當局大為緊張,衣國雖然聲稱那只是雨季的「自然蓄水」,但明眼人一望即知GERD已開始注水。

衣、埃、蘇3國領導人21日舉行視訊會議,非洲聯盟(AU)輪值主席、南非總統拉瑪福薩(Cyril Ramaphosa)親自斡旋,會後3方宣稱已有「重大的共同理解」,可望達成「突破性協議」,但未披露細節,許多分析家認為這代表衣國策略奏效,成為最大贏家。

7月22日,衣國總理阿比宣布GERD首度注水,第一年計劃注水49億立方公尺,兩部渦輪發電機組明年率先供電,合計發電量75萬瓩。

2020年7月,衣索比亞復興大壩(Hailefida@Wikipedia / CC BY-SA 4.0)
2020年7月,衣索比亞復興大壩(Hailefida@Wikipedia / CC BY-SA 4.0)

發展至此,衣索比亞看似高奏凱歌,埃及只能默認水權轉移。但其實衣國與GERD仍然面臨諸多考驗,區域衝突隱憂仍在。最重要的問題是:3國能否達成長期協議?一旦發生長期、嚴重的乾旱,衣索比亞如何管控留水與「放水」?

非洲東北部過去長期為饑荒、動亂與內戰所苦,尼羅河理應做為和平與繁榮的泉源,國際社會寄望阿比總理為水資源安全爭議樹立全球典範,切莫辜負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