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燁專欄:對岸眼中的李登輝

2020-08-07 07:00

? 人氣

李登輝打出的「兩國論」是一石多鳥的牌。(新新聞資料照)
故總統李登輝打出「兩國論」後,《新華社》連發5篇文章批評。(新新聞資料照)

《新華社》稱:「李登輝動輒抬出民主和民意做為幌子,但是他在公開毒化兩岸氣氛,破壞台灣海峽的穩定時,何曾想到了島內民眾所希望的穩定、和平與安全?」 就陳水扁當時的表態,《新華社》認為「以實現台獨為己任的陳水扁與李登輝心靈相通,李登輝的『兩國論』與『台獨』的政治本質完全一致。」而針對「兩國論」的國際迴響,《新華社》寫道:「李登輝很快就被浸泡到了冰水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評論李登輝時,《新華社》不時以兩岸民意代表自居,認為他「勢必會遭到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在當時的語境下,這可能是《新華社》過往語言風格的延伸。在長期的官方媒體語言包圍下,中國主流民意也對李登輝持相近的態度。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愈加頻繁,更多的中國觀光客有機會訪問台灣、了解台灣和台灣居民的生活,對兩岸關係的過去和現狀有了更加多元的理解。少數的中國民主人士對李登輝的一生讚譽有加,承認其「台灣民主之父」的歷史地位,當然也沒有避諱談他與黑金政治的關係。

此外,有部分民主人士認為,如果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角度來評價李登輝,他為這個「民族」和「文化」的民主化進程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登輝越過了「中國」

這種說法印證了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對中國的判斷。他認為,「中國」在民族國家之前,首先是一個文化概念。但這種文化與民族的角度並不適用於廣泛的華人世界,如東南亞諸國等。

假如李登輝仍在世,他或許也不會感激部分中國民主人士送給他的這一民族榮譽。畢竟他已越過了「中國」的民族和文化概念,全部的關注只有台灣。

*作者為哈佛大學碩士,曾在馬來西亞從事東南亞政治諮詢、在香港擔任政治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倩燁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