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來堅持不變!當年輕人嫌傳統糕餅「又油又鹹」,老師傅這樣挽救台灣失傳記憶

2017-07-04 14:31

? 人氣

沒有華麗裝潢也沒有柔和卻顯摩登的黃光,簡單日光燈點亮招牌的街角小店裡,身穿桃紅碎花襯衫的阿婆,在一片油香裡被豔紅塑膠椅圍著,發愣著……這是台灣傳統餅店的看似不起眼、卻暗藏寶物的日常。

年輕人只看見小店門可羅雀,只看見那堆積如山、看似膩口的糕餅,卻看不見廚房內師父揮汗如雨、使勁桿出一張張老顧客忠實追隨數十年的好滋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街上幾間美輪美奐的咖啡廳兩三年便換了一輪,總是閃亮登場黯淡退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傳統餅店卻幾十年屹立不搖,老師傅們用粗糙的手,堅持做出最細膩而道地的漢餅記憶,每一口都寫滿台灣人跨越數百年的生活積累,承載許多快要被遺忘的古早儀式與祝福。

 

Pluma Lin(@plumalin)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老店不求華麗而求堅守古早味,苦心磨出對新生兒最美祝福

或許時代早已遺忘老店,師傅卻仍埋頭桿著,例如緊鄰碧潭橋邊、位於新店老街上的這家金成蘭餅店,捨棄裝潢與包裝,將所有精力集中在做餅上。

店裡沒有精緻的手工吊燈、金黃壁紙,只有日光燈照亮店裡的「金成蘭」大字。店內以古董糕餅模作為擺飾,以台灣的做餅文化豐富了小空間,也從中展現出他們對於做餅的堅持與驕傲。

走過百年、歷經陳家三代的金成蘭堅持「初食」,儘管店主明白現代人重視健康,飲食講求少油、少鹽、少甜,他們依然認為,有些食物就該保留他最原始的味道,才能保存下最純正的漢餅文化。

這樣的堅持,也讓金成蘭成了傳統台灣文化的最後幾位守護者,例如在嬰兒4個月大時做「收涎禮」所用的收涎餅。

收涎這儀式,在當紅樂團「糜先生」的〈囝仔〉一曲歌詞也有提及:「滿月收涎,收起做囝仔的時間。」將中間開洞的收涎餅以紅線成串掛在嬰兒身上,由長輩、親友一邊用酥餅輕抹寶寶的嘴唇一邊給予祝福,希望孩子經過這個儀式不再流口水,平平安安地長大。

收涎可說是台灣人對下一代最深的關懷,可惜隨著該儀式逐漸式微,想要找到最正統的收涎餅,或許得跑一趟新店了金成蘭、或迪化街老店「李亭香」了。

薄如紙張鳳梨酥餅皮是賣點,還延續台灣人的信仰香火

在大台北另一頭的新莊,也有這樣的風景。新莊夜市騎樓裡不起眼的這家麵包攤販,販售著多款台式麵包,古早味海綿蛋糕、布丁麵包、綠豆椪等,沒有仔細觀察,很容易會忽略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老順香餅店」。

儘管店裡的傳統麵包也相當美味,店裡真正的招牌其實是鹹光餅。掛在神明身上的鹹光餅,除了讓孩子們吃了「涎光」外,在傳統信仰裡也有保平安的意義,廟宇遶境時會掛在七爺八爺身上供信眾分食,也稱為「平安餅」。

 

黃阿哲(@azhehuang)分享的貼文 張貼

每年5月新莊大拜拜時,老順香客人訂購的鹹光餅總是高到擺滿整間店面,就算是平日,似蘋果麵包香甜、似於麵包柔軟又富有嚼勁的口感,也讓鹹光餅相當受到大眾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