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拿小茶杯舀浴缸的水」!CNN:三峽大壩神話早已破滅,防洪容量不到洪患10%

2020-08-02 10:00

? 人氣

中國最早的環境記者戴靜在其1994年著作《揚子!揚子!》(Yangtze! Yangtze!(註))寫下,許多代表幾乎是在準備投票時,才第一次看到有關三峽大壩工程的動議。當時的吉林省人大代表之一楊新人表示:「大多數代表都不知道這項工程的技術內容,就是閉著眼睛投票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如何,工程仍在1994年開始動工。

長家三峽大壩前後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長家三峽大壩前後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農民沒前景、古蹟沉水底

三峽大壩的爭議不只在控制洪患的能力高低,社會整體成本也是最為人詬病的部分。整個工程淹沒了長江2座城市、114座小鎮與1680座村莊,超過120萬人被迫遷移,光是移民經費就佔去總計劃45%。

反對三峽工程的重要人物、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曾指出,隨著水位逐年上升、地層變軟等因素,三峽工程移民歷經至少2至3次的搬遷,但獲得補助只有政府宣傳的1/3。根據中國科學院研究,因為工程而遷移的農民平均收入驟減20%以上,許多人落入無田可種、無工可做、沒有出路的「三無」狀態。2013年,中共當局首次承認,部分補助款項已被官員詐領或不當使用。

此外,三峽大壩不僅淹沒峽谷與良田,也造成至少1200處古蹟名勝從此沒入水下,大批學者奔走搶救也於事無補,包括白鶴梁、大昌古鎮和屈原的故鄉秭歸縣城都盡數沉入水底。部分建築物如張飛廟、屈原祠等古建築遭到遷移,但千年歷史風貌完全無法複製。

地震頻率增加18倍

最糟的是,三峽大壩造成嚴重的地理與生態衝擊,包括淤泥堆積於水庫,造成水質惡化,大規模開山破土也影響植被生態;中國官媒新華社還曾報導,水壩大幅增加地表壓力,容蓄水量又侵蝕土層邊緣,地震、土石流都變得更頻繁。

2003年,三峽大壩剛開始蓄水時就曾發生崩塌事件,當時水庫水位僅約135公尺,卻出現數起小型土石流,幾個星期後,一大片山頭突然崩落掉進江裡,毀掉了346棟房屋、造成20餘艘船隻翻覆,至少造成24人死亡。而根據中國地震局統計,從2003年至2009年之間,三峽水庫沿岸記錄下3429起小型地震,但在2000年至2003年間僅紀錄到94起地震,足足增加18倍。

中國洪災:長江部分水域的水位創下半世紀以來次高紀錄。(AP)
中國洪災:長江部分水域的水位創下半世紀以來次高紀錄。(AP)

新華社還曾報導,三峽大壩在2003年開始蓄水後沒幾天,就被揭露壩身出現多達80餘條裂縫,但當局卻說裂縫只會漏水,對水壩本身的安全性不構成威脅。對於還記得河南「75.8」潰壩事件(又稱駐馬店水庫潰壩)的中國人民而言,這些裂縫漏出的其實是恐懼。1975年8月颱風尼娜導致的特大暴雨衝擊下,河南省共62座水庫集體潰壩,一口氣淹沒了30縣市、680萬座房屋,官方統計的死亡數字就有2萬6千人,但若加上後續瘟疫、飢荒等影響,受災人數不知高出多少倍。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