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量子電腦春暖花開

2017-06-30 06:40

? 人氣

事實上,目前的量子電腦技術多半利用超導體的量子特性,因此除了處理器和光纖連結主體本身以外,還需要完整的冷卻系統來把材料降溫到出現超導體的量子特性為止。以D-Wave那篇2011年的自然期刊論文為例,他們進行實驗的三個溫度分別為:絕對溫度22毫度、50毫度和90毫度,不僅根本就是在絕對零度邊緣徘徊,彼此差距也只有幾十毫度。換句話說,量子電腦的冷卻系統不只要夠冷,還要夠準——光華商場賣給電競玩家的超高級散熱風扇肯定是不夠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張照片對台灣的電腦產業可能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它們怎麼看都像是手工的精密機械,而不像在深圳的工廠所能大量生產的。如果量子電腦開始取代傳統電腦,台灣的供應鏈會出現什麼樣的地殼變動,大概不是每天追著代工廠供應鍊跑的證券分析師可以想像的。

最後,量子領域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各國公家投入的研究經費非常高,而且並不只限於美國!

(來源:經濟學人)

麥肯錫統計的2015年量子相關科技研發經費(來源:經濟學人

上圖是經濟學人根據麥肯錫的調查數據所整理出來的,可以看到2015年一整年,美國、歐洲和中國各投入了360M€、550M€和220M€的研發經費在各種量子領域中,而全球研發總支出更高達1.5B€!

燒了這麼多錢,多數死老百姓卻連量子電腦都沒聽過,如果放在台灣肯定會被網軍追殺吧⋯⋯

另外在專利申請上也有相當有趣的分佈:

(來源:經濟學人)

2015年量子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趨勢(來源:經濟學人

從上圖可以看到,整個歷史累積下來,美國和中國在量子技術的專利申請上毫無意外地位居前兩名,其中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Quantum cryptography)上更是大幅超越美國高居第一。但更有趣的是,美國的專利申請在2005年前後到達了高峰,隨後幅度就大幅縮小,反而是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從2010年起飛,然後持續放大中。這也造成一些美國專家憂心中國量子技術超越美國,就像有些專家憂心阿里巴巴橫掃美國一樣。

那麼台灣呢?也許你會問。

其實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量子感測器(Quantum sensor)的領域,台灣申請了兩個專利,並沒有在三個領域都掛蛋。考慮到量子感測器公認是幾個量子技術領域中能夠最早實用化的,我們應該要有點慶幸。

但台灣是不是應該在前瞻計畫之類的大拜拜裡納入量子技術項目?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就留給你們評論了,我自己還得忙著追歐盟量子宣言(Quantum Manifesto)中宣布要投入的十億歐元研發經費將流向哪些實驗室,因為對於風險資本家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槓桿了!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