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鴿之爭?318佔領行動隱現路線問題

2014-03-22 22:09

? 人氣

只要有人群聚,就有方向及維持秩序的問題,318佔領立院議場行動也不例外。(余志偉攝)

只要有人群聚,就有方向及維持秩序的問題,318佔領立院議場行動也不例外。(余志偉攝)

社運是什麼?組織是什麼?秩序又是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公民覺醒聯盟(前身為公民1985行動聯盟,且多數人仍習慣如此稱呼)22日下午約4點,在臉書專頁上發出聲明,表示原本分配到立院青島東路側內部,和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一起處理糾察及物資管理工作,但體力支撐不下去,昨晚將指揮權轉移給黑島青。

表面看來,純粹是包圍立院行動中的工作交接,但在這篇聲明及「體力不支」的委婉理由背後,昭然若揭的是這場運動中,路線分歧及溝通不良等問題;青島東路糾察工作的交接,更是少數參與的學生等人,自發性計畫出來的撤換。

糾察過度管控群眾 有人批「1985化」

台大新聞所碩士生吳學展22日以個人名義受訪表示,他和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魏揚等人,難以忍受這幾天的糾察隊死守什麼「醫療通道」或把一些道路定為「單行道」等規則,不斷在立院外對民眾進行嚴密管控,所以從昨晚開始,在網路上發出號召,並就近以台大社科院的大禮堂為場地,找來300多個志工,交代他們新糾察原則,要他們不要做得太誇張,甚至搜查證件等等,為的就是要把現在青島東路一側,也就是街頭民主課場地的糾察「慢慢洗掉」。

吳表示,針對這個地方的原因,是這個位置對保衛議場來說,具重要戰略意義,至於為什麼不斷稱原本的糾察是「1985化」?吳說,當初第一批糾察多是1985成員,他們認為,1985或多或少建立出這幾天的糾察文化。

另1名鄭姓學生公開在臉書上徵人時,也直指「要扭轉現場娛樂化、順民化、觀光化」的現象,「急需糾察人力換掉1985」。但直至今天,青島東路糾察雖然都換了人,卻不如他們的期望,仍緊拉圍起通道的線,汲汲於下達「不要逗留拍照」等等指令。

對此,魏揚今天在朋友臉書上留言「現在1985把場子讓渡給原本在青島東路的學生指揮中心,然而即使他們徹了,他們訓練出來的志工們還是維持超高的生命力!」

「要更衝VS溫良恭儉讓」這類論戰,2、3天來或許較難在立法院現場窺見端倪,卻一直在虛擬社群網路上發酵,對於「1985是順民」的攻訐,1985聯盟也不是白白挨打,成員洪偉一度在臉書公開發文說「對那種不明就理就中傷1985的流言,實在幹到不行。你要幹糾察隊就幹糾察隊,要幹糾察系統就幹糾察系統,不必發明什麼字叫做『1985化』。」

「如果我們鴿(意指溫和鴿派),第1天就不會10幾個人衝進去了啦!」1985聯盟核心成員也曾在洪偉臉書上留言,並表示運動的形式不是重點,問題在於能不能經由運動過程達成訴求。

面對路人的抨擊或許還堪忍受,來自盟友若隱若現的批評最痛;攻佔議場第1個晚上,吳學展是「衝組」1員,眼見這幾天運動漸趨溫和、空耗,火大在臉書上公開直言「我他媽的不是為了上大型街頭公民課,為了提升公民素養,才打破玻璃進入議場的!」但在議場內建立起醫療團的1985發起人之一柳林瑋,本身其實也是「衝組」1員,觀察他這幾天,幾乎都守在議場內照顧大家健康,累了就在臉上蓋一塊毛巾席地而睡,連續5天沒回過家。

與林飛帆共同作為「攻佔議場」總指揮的清大學生陳為廷,22晚間則對這一切紛紛擾擾說明,主導這次行動的20多人「決策小組」,從來也絕對沒有要排除1985,魏揚雖然是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重要成員,在這次的攻佔議場行動中並非核心組織者。

擴大參與圈 衝勁與溫和無法互相切割

但這場運動的話語權是誰的?路線是誰決定的?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任何人也無法怪罪作為核心組織者的「決策小組」,因為衝進議場這種「幹這麼大票」的行動,不可能事先號召、規劃數百人整齊地進行,並且還能在行動前保持秘密。有人質疑手段「激烈」,但如果不是打頭陣的幾個學生一股「衝勁」,立法院外圍如今不會自動生出數萬名聲援者。

只是,當初第一批進入議場內的學生被定調為「衝組」,第二批或第三批對於所謂秩序、紀律和禮貌,卻可能還是有基本的信仰,像是今日白天就有聲援者主動上台用麥克風呼籲「不要再噴漆、塗鴉,會被社會大眾當成暴民,但我們不是暴民」。

議場內也有糾察隊,並且也對想進入議場的人進行管控。就和清理垃圾志工隊一樣,這次運動裡的分工多半是自然演化出來的,譬如靠近門的就漸漸變成物資組,從來不是決策小組特別下達的指令;根據現場2位有豐富社運經驗、與「決策小組」也較熟稔的學生志工透露的說法,若攻佔議場那晚算第1天,那麼第1天和第2天,有時不讓更多人進議場,單純是因裡面已太擠、空氣悶得幾乎缺氧,但從第3天,志工在議場內收拾的時候,竟發現一些「很恐怖」的東西,包括電擊棒、汽油和釘子等。

至此事態,其中1位志工表示,第3天開始針對進入議場者搜包包,怎料經過這樣的檢查,還是見得到危險物品的蹤影,第4天起便以輕輕拍擊的方式搜身,雖然面對到「憑什麼」等質疑,在志工心裡也是一大難題,也只能盡量對每個人說明是為了安全起見,但沒有把發現電擊棒等物品的事宣布出來,怕引發現場恐慌,而大部分的人都頗配合。

「社運的秩序」 可愛也可厭的無盡對話

有關「誰可以管控誰」、「下一步怎麼做」等問題,這幾天有參與者在網路上發洩,有學生好幾天都靜靜配合,有被批評者隱忍積怨只為成全運動。有趣的是,這場運動頭幾天在部分媒體放大檢視下,外界強烈要求的「秩序」宇宙漸漸建立,卻又因程度或權力問題,給部分參與者帶來困擾。

而有許多媒體記者,這幾天在進出立法院,被學生代警察之勞要求查記者證,以防「可疑人士」出入,或在人行道被糾察揮手驅趕表示不要逗留「緊急通道」時,也才發現「秩序」的可厭,似乎不如原先冷眼旁觀、指手畫腳這場運動時那麼可愛。

社運是什麼?組織是什麼?秩序又是什麼?學生攻佔議場第5天,外界與群眾、群眾與群眾、群眾與媒體之間的思辨與對話,隨著故事尚未收尾、隨著永遠有一批又一批,對政府有所不滿而衝撞體制的人民出現,將一直拉扯下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