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經濟成長數據背後的隱憂

電子零件組件業受惠於華為禁令、5G開台,工業生產指數持續上揚。(柯承惠攝)

台灣經濟研究院與中華經濟研究院陸續發布經濟成長預測,分別上修台灣二○二○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一.八三%與一.三三%。中經院估計納入振興三倍券效應,將對消費有刺激效果,經濟成長率上看一.七七%。

傳產逐漸回溫,生產指數仍衰退

但國際預測機構IHS Markit則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負○.七五%,雖然已較四月預測的負一.六四%,上修○.八九個百分點,但國內外研究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預測仍有不小差距。預測差距來自幾個影響台灣經濟前景展望的重大變數,特別是全球的疫情會如何發展、美中關係全面衝突能不能有所節制。

受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雖然台灣整體輸出成長仍高於輸入成長,使淨輸出持續對國內經濟成長有正面效益,但各項產業受疫情衝擊程度不同,強弱態勢分歧。

以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為例,六月雖然由五月的一.七%大幅攀升至七.三%,但若是按製造業分類來看,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成長高達二三.三%,但金屬機電產業、化學產業、民生工業仍然處於衰退情況,顯示產業之間的強弱態勢十分明顯。

這與台商回台投資腳步快慢有關。隨著中美貿易戰逐漸白熱化,台商開始積極調整跨國生產模式,避免被加徵特別關稅。尤其是有資安疑慮的資通訊產業,快速將附加價值及自動化生產較高的製程移回台灣;而工具機、機械與石化等產業,原本大量依賴中國為主要出口市場,雖然也積極拓展其他新興市場,但速度如果不夠快,未來恐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而影響產業出口動能。

製造業中占比最高(三九.五%)的電子零件組件業,因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實施更嚴格的禁令影響,急單效應使晶圓代工生產持續攀升;加上5G開台提升需求,電子零件組業的工業生產指數持續上揚,年增率達二三.八%。而居家隔離增加上網需要,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需求反而強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工業生產年增率大幅上漲達一九.四%。

而傳統產業也有逐漸回溫現象,雖然生產指數仍呈現衰退。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率由衰退二九.六%進步到衰退一九.四%。機械設備仍衰退五.二%,紡織由衰退三七%提升到衰退二一.五%。這些產業生產呈現衰退,除了全球疫情因素外,受中國經濟拖累也是原因。

在武漢封城後復工的東風本田汽車工廠。(美聯社)
全球汽車工業受到疫情嚴重打擊,衰退的幅度驚人。(美聯社)

全球經濟有二次衰退的風險

整體海外生產比重由五月五六.一%下滑至六月五四.一%,反映產能仍有持續回流國內現象。資訊通信產品海外生產比重雖微幅下滑,但仍有高達九成是海外生產;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也超過四成來自海外生產。

或許政府在經濟相關政策上,可以多強化引導台商回台投資的政策誘因,並建立台灣發展高階智慧製造的有利環境。至少也應在新南向有關的政策中,加速協助台灣企業往新南向國家發展,除了多元布局,也有利於拓展新南向市場,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連結關係。

中美貿易衝突與疫情帶來的生產斷鏈、關鍵材料的短缺,都讓企業更積極尋求產銷多元化、生產基地風險分散,尤其是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戰略物資,應有更積極的自主製造與備援策略。

疫情之外,中美關係如何演變,將是影響全球經濟的重大因素。美國國務院以保護智慧財產權、公民個資為由,要求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中國外交部也採取對應行動來反制。

美國國務卿龐佩歐(Mike Pompeo)積極穿梭英國、北歐、積極拉攏印度,並發表對中態度演說。美國疫情持續延燒,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批評中國隱瞞疫情。加上中美之間從貿易戰、華為出口限制,再到香港問題、美撤銷特殊貿易待遇;雙方關係緊張、針鋒相對,關係惡化已達嚴峻程度。

全球性的肺炎疫情仍未控制,疫情帶給經濟的衝擊遠遠超過預期。在疫情未能有效控制之前,各國雖然陸續推出紓困與經濟振興方案,但相關效益仍然不敵疫情一波一波的衝擊。

無論是強調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或是耗費大量財政支援的振興措施,都有逐漸陷入政策疲乏的窘境。且大幅攀升的財政赤字,極有可能導致系統性的債務違約,造成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風險。

美國國務卿龐佩歐5月底時指出,香港不再具有自主性,將視香港為中國的一部分。(美聯社)
中美陷入新冷戰,美國國務卿龐佩歐日前在一場演說中批評中國「新暴政」。(美聯社)

紓困要有經濟結構轉型的戰略高度

我國政府正提出俗稱「紓困三.○」的特別預算案,追加預算額度高達二一○○億元,全數都是排除《公債法》,違背財政紀律舉債而來。除了應該滾動修正前幾次紓困措施的成效之外,也應該避免大撒幣討好特定對象。

要有經濟結構轉型的戰略高度,才能好好想想如何因應國際政經環境的大幅變動,除了消極紓困,或是輔導產業適應短期經濟衝擊,更要能積極輔導產業升級轉型。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錦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