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七)

2020-08-02 07:00

? 人氣

希里芬與老毛奇一樣,自己撰寫大部分的戰爭計畫,並與鐵路與動員部門密切合作。計畫制訂的時程如下:每年的冬季開始,11月1日希里芬將「部署指令」交給鐵路與動員部門的IIA科。這只有一頁的文件,以非常清晰精確的文字,說明兵力大小與邊境集結區域。根據這些資訊,鐵路動員主官準備鐵路運輸技術方案。他負責完成希里芬作戰概念的可行性報告,包括特定運輸幹道的使用,裝、卸載站與列車班表,並加入將野戰軍由一條鐵路幹道轉運到另一條幹道的應急方案。這些技術文件被送回給希里芬,所有的細節都精確而完整地列表,讓希里芬可以據此設定作戰目標。接下來,從12月到2月,舉行一系列的兵推來進行驗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鐵路與動員部門進行的兵推,都是持續數週的序列兵推,經常會加入新的問題來進行反覆驗證。與此同時,該部門的參謀持續改良鐵路運輸計畫,以達到最大運量。當時正常的民用鐵路運輸,在使用幹道時速度為每小時30公里,支線則為每小時25公里。軍方鐵路運輸計畫中,全部統一為每小時20公里。整個作戰計畫執行的基礎,就是這15到20天的時間內恆定的運輸速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第三度空間的空中武力尚未出現,這個時代能夠干擾軍隊動員集結的,只有騎兵部隊,因此在德、法兩國的作戰計畫中,都預先規劃了針對敵方動員集結的騎兵先制破壞行動。由於這些輕騎兵行動迅速,在正式宣戰之前可能就已經越過國界攻擊,結果變成交戰雙方都不宣而戰的現象。

1914年8月法國騎兵押送德軍俘虜(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14年8月法國騎兵押送德軍俘虜(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14年法國騎兵突襲德軍砲陣地(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14年法國騎兵突襲德軍砲陣地(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18年帶著防毒面具的德國騎兵(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18年帶著防毒面具的德國騎兵(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經過密集的兵推、可行性驗證、與反覆修訂,戰爭計畫在3月定案,於4月1日生效。隨後,計畫的部分細節在夏季的現調與演習中進行實兵測試。為了熟悉新運輸計畫的所有細節,當作戰參謀在夏季與野戰部隊一同演習時,鐵路與動員部門的參謀則被派往特定幹道指揮部進行3個月的實作。年度戰爭計畫有效的一整年內(4月1日到翌年3月31日),如果戰爭爆發,就是以現行計畫進行立即動員與部署。因此,1914年8月一戰爆發時,德軍進入戰爭的計畫就是1914-1915年度戰爭計畫。老毛奇曾說過,作戰計畫對戰爭成敗有決定性影響,初始的部署若是有誤,之後就很難彌補。在他說這句話的時代,軍隊機動性仍受鐵路網絡不發達所造成的僵固性限制;隨著鐵路建設的完備,列車調度技術的進步,這方面的限制愈來愈小。一戰開始時,法國幾乎完全錯估德國進攻方向,但卻能在一個月內,從兵敗如山倒的混亂之中,將數個軍團幾十萬人重新部署於馬恩河畔,充分展現了法國鐵路系統優異的彈性。此時,老毛奇說過的另一句話,就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了:沒有一個作戰計畫能在與敵人主力接觸之後存活下來。法國一戰時的第十七號計畫一接戰就破產,但法軍能在馬恩河扭轉敗局;一般說德國用的是「希里芬計畫」,卻在一個月摧鋒拔城的攻勢後功虧一簣,陷入長達四年的戰壕陣地戰。一戰德軍採用了希里芬計畫嗎?究竟希里芬計畫的內容是什麼?值得細加探究。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