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七)

2020-08-02 07:00

? 人氣

現代戰爭不能缺少精確的地圖,而這是希里芬的第二項愛好,他的每日工作總是從參謀本部的地圖室開始。所有陸軍參謀都在戰爭學院受過紮實的地圖測繪訓練,但並非所有人都成為地圖專家;希里芬進入參謀本部的第一個單位,就是地圖測繪部門,他甚至親自參加了兩年的實地測量,對地圖測繪技術的進步如數家珍。專責地圖測繪的科學業務第二部門,雖然每年只接收獲選戰爭學院畢業生中的四分之一員額,卻是本部人數最多的單位,主管為少將官階,直接向希里芬負責。該部門製作的地圖精度不斷提升,並且每年定期更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謀軍官的考核在希里芬時代更為嚴謹。每年秋冬季不適合進行戶外考察的時間,就實施戰術問題測考。年輕的中尉、上尉要書面回答多次測考的題目,部門主管負責收回試卷,由希里芬與高階參謀共同閱卷,並在沙盤或地圖室召集所有軍官進行討論。之後還有5、6月間的期末測考,其成績直接影響年輕軍官下一年的職位。參謀本部也進行自己的兵推測驗,部隊參謀部則複製本部測驗的方式,在軍、師級單位進行考核。團級單位,甚至騎兵,都在秋冬季實施兵推的考核。

歐洲陸軍十九世紀的兵推(資料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歐洲陸軍十九世紀的兵推(資料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春夏季則將兵推演習活動移到戶外舉行,時間為4月1日到11月1日。1891年前,參謀本部一年舉行一次參謀現地調查,到1899年一年兩次現調已成為常態,分別在6月與10月。希里芬任內共指揮了31次,16次在西線,15次在東線。此外還有一種新的行政參謀現調,是後勤、補給、與運輸的兵推。希里芬還另加上一個要塞現調,測試戰略據點攻防戰術。威廉二世時代的秋季陸軍大演習有三個主要功能:一、這是每年一次可以與海軍艦隊演習相抗衡的公開活動,有預算爭取上較勁的意味;二、這個演習開放給國外軍事觀察員參觀,有某種程度的嚇阻效果;三、透過大規模演習來檢視戰爭動員的成效。

戰爭計畫的制訂

1894年時,鐵路部門已成為戰爭計畫制訂中支配性的角色。德軍對俄國動員速度很慢、法國動員速度較快的判斷,主要就是基於鐵路建設的狀況。法國輻射狀的現代鐵路系統,正與俄國落後稀疏的網路形成強烈對比。德國戰爭計畫的設計者,從法、俄兩國動員速度的差異中,看到了兩面作戰獲勝的機會窗口:在德國鐵路系統可支援的情況下,先擊敗西線動員較快的法國,再將部隊轉運至東線擊敗俄國。

1897年時,俾斯麥在1870年代早期規劃的鐵路系統已接近完工,軌道總長達51,500公里。這些鐵路仍處於公、私營並存,普魯士、薩克森、巴伐利亞、符騰堡各邦所有的混合制度下。1893年新的鐵路管理條例賦予參謀本部在新建路線與設備採購上重要的決策權。當時,帝國鐵路體系分為21個管理處,各自擁有相當的自主性,是一個分權的體系。以新管理條例為依據,參謀本部指揮的軍民聯合鐵路幹道指揮部,就近設於管理處所在的城市;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各野戰軍司令部所在地,強化戰時對鐵路的徵用效率。本部鐵路部門的負責人,則出席帝國議會預算聽證會,討論鐵路的戰略角色,作為整個國防法案的一部分來參與。1904年時,全國軌道總長增至56,300公里,擁有20,000輛鐵路機車(火車頭),法國則有12,000輛,俄國只有10,000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