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自處?專訪王緝憲:莫忘連結國際優勢,為自己贏得更多籌碼與地位

2017-06-26 11:08

? 人氣

20170624-思沙龍王緝憲。(甘岱民攝)
王緝憲來台參與思沙龍,分享中國電商的發展和社會衝擊。(甘岱民攝)

「中國已崛起,香港應拋卻優越感」

無可避免的,我們也談到港人擔心與大陸加速「同化」,王緝憲不諱言指出,中國在三四十年間崛起的事實連英美都極為重視,香港人不能再帶著優越感看待,「香港要的東西現在可能還要不到,比如民主……但香港跟內地很多想法是不一樣的,這些可以帶來正面影響,大家都忘了這部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緝憲1985年來到香港求學,又在1993年回港任教至今,對香港和大陸的政府差異也看得透徹。王緝憲指出,香港政府是「服務型政府」,只負責在民生福利上「伺候百姓」,經濟則交給市場,政府不插手;中國各級政府卻屬於「發展推動型」(development-driven government),負責推動經濟,這是香港在大灣區概念下必須克服的轉變。

中港文化差異上,王緝憲也有深刻體會,30年來以移民視角觀察,王緝憲點出難忘的回憶,例如1985年他在香港第一次踏入超市,每種商品都有十幾二十款選擇,讓「第一次來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他嘖嘖稱奇;另一個文化差異則是效率,語調斯文的王緝憲打趣說:「香港人講話做事都很快,我到現在還跟不上。」

王緝憲說,香港文化在中國還是獨樹一格,他認為廣東文化跟英國文化交織的文化現象仍十分明顯,許多香港人講話一定會交雜英文單字,十分崇洋。但訊息自由也是一項特色,王緝憲說,中國大陸的報紙至今官方還是會控制版面,例如正向新聞要占比多少,在香港則習慣自己辨識新聞真偽,比較多家媒體說法已是習以為常。

20170624-王緝憲專訪。(甘岱民攝)
在香港生活多年,王緝憲從政府型態、文化等層面描述香中港差異。(甘岱民攝)

香港人與「新香港人」的矛盾

經歷過香港回歸前後,王緝憲說自己可能比很多香港人「更香港」,他認為香港回歸前後的差異,其實到近年才逐漸浮現。王緝憲說,香港現在是「80後」、「90後」的天下,檯面上可見的聲音多半是這群年輕世代,中國中央政府卻沒有意識,直到「佔中」、「港獨」等聲音都爆出,才驚覺苗頭不對。

王緝憲認為,這些「80後」、「90後」還分成兩個族群,一個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另一群是父母從大陸移民至香港的第二代「新香港人」。王緝憲說,「新香港人」數量並不少,還包含企業空降菁英和藍領階級兩種族群,「新香港人」基於廣東話弱勢,政治上較少發聲,香港人也不把他們視為香港人,矛盾與衝突因此產生。

王緝憲也提到,「新香港人」不一定與泛民派對立,例如「佔中」運動裡可能也有從大陸移民至香港的人,他們可能是對大陸體制不滿才會移民香港,但香港身為移民社會,卻沒有做到尊重、接納所有移民,這也是香港社會當前除了經濟、人口高齡化以外,最需處理的急迫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