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買了武器,前空軍副總要國軍提升操作武器的人

2020-07-25 11:10

? 人氣

國防部政策若因高層換人常常改變,將令部隊無所適從。(軍聞社提供)

國防部政策若因高層換人常常改變,將令部隊無所適從。(軍聞社提供)

中國在香港強推「引渡條例」及《港區國安法》後,已說明中共反民主、非理性威權體制,將為台灣未來帶來巨大、長久的威脅,且持續增加對台軍事與政治壓力,其專制體制極可能升高決策與錯誤判斷的風險,不得不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解放軍加速熟習台海戰場

「武統」一直是中國的國家目標。研判其將以頻繁軍事活動,對我進行挑釁,交叉靈活運用「惠台、武統」兩面手法,為達對台統一目標持續施壓。且經常藉由航母在台灣附近海域展示強大軍力,期發揮威懾作用,可看出反獨、遏獨、促融、促統的政治、經濟、軍事工具,將會越來越多樣。

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共軍機擾台十九次,六月被驅離或證實者就有十次,已逼近歷年最多的二十次。

近期曾飛入台灣西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包括轟-6轟炸機、殲-10戰鬥機、殲-11戰鬥機、運-8海巡機、空警-500等多元化機種,可看出欲加速熟習台海戰場環境需求。

其中,曾騷擾台灣東部的轟-6轟炸機,其機翼下分別掛載兩枚射程可達一八○公里的KD-63型空對地飛彈,顯示共軍擾台次數更頻密、強度增加,亦有心理戰及輿論戰的綜合考量。

解放軍轟-6轟炸機屢屢侵入台灣領空,計畫性地熟悉台海戰場。(翻攝自中國軍網)
解放軍轟-6轟炸機屢屢侵入台灣領空,計畫性地熟悉台海戰場。(翻攝自中國軍網)

中共將持續加大對台文攻武嚇力度,研判可能手段包括:軍機越線示威、繞台巡航,或以更逼近、更長時間越線滯留、挑釁,派遣無人機或主力戰機逼近台灣空域,升高對台壓力,甚至製造一場衝擊台灣社會與政治的戰爭邊緣危機。

其他可能方式還有:不時叫囂推出對台特攻計畫、刻意公布第一波攻擊方案、甚至預設登陸點等,都是對台心理戰與宣傳戰。這些雖屬叫陣性質,但擦槍走火的戰爭風險亦隨之增加。

從外部可能威脅再看國軍內部結構性問題,軍隊可分有形戰力及無形戰力。有形戰力以武器裝備及後勤補保能力為主,可由軍購快速獲得;無形戰力則包括思想、武德、武藝、戰技、士氣,這幾乎是國軍組織文化的總成。

一味講求服從可能扭曲士兵性格

目前國軍在無形戰力問題嚴重,已到必須改頭換面的關鍵時刻,否則沒有優秀的人才及高昂的戰志,買再多的武器還是白買。

軍中有許多成員是來自弱勢家庭,為了能找到一個支薪糊口的工作,為經濟需求而加入軍中,不然在少子化的今天,又有多少人願意將自己的小孩送到軍中,去接受有時不甚合理的管教?越基層的軍人越經常面對嚴格的領導方式,在軍隊講求服從氛圍下,個性是被壓抑的。

軍隊一直想要消弭爆料歪風,但若以防堵爆料為手段,而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等到事情嚴重到一發不可收拾而全面爆發,反而會受到社會更多責難。這種「防堵重於治本」的處事態度跟管理文化,難怪社會對於軍隊高層的說法總是半信半疑。

過當管教、言語霸凌、對菜鳥欺凌或不公平勤務、業務壓力大,以及某些不合理但常見的軍中陋習,甚至是共犯結構的「歷史共業」,以致調查、檢討報告往往未能對症下藥。在調查報告存檔後,問題依舊,讓社會大眾對軍隊信心盡失。

20200717-聯合登陸作戰操演16日在屏東加祿堂海灘順利完成,不少民眾也到場為國軍加油。(青年日報提供)
所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都必須仰賴官兵優秀素質及扎實訓練,才能發揮最大戰力。(青年日報提供)

軍隊有時犯了錯就關起門來互鬥,領導無方就「大哥推二哥、二哥推小弟」,關起門來修理基層,把問題丟給部屬而非上級領導問題。大官為了自尊努力找台階下,從不檢討自己;基層官兵敢怒而不敢言,以免吃排頭或被狠狠修理一番。在上行下效情況下,長久下來就與社會、現實面脫離太遠了。

在硬體方面,雖然近年對外採購許多新式武器裝備,可有效激勵士氣,但所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都必須仰賴官兵優秀素質及扎實訓練,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政策搖擺不定,部隊無所適從

如果訓練不夠精實,或者制度面存在結構性問題造成惡性循環,不僅戰力發揮僅能事倍功半,更會潛藏未解決的重大問題。就結果而言,就是意外事件頻傳,漢光三十六號演習過程中,發生四死一重傷的重大憾事,已說明一切。

其實二千三百萬國人對於建立強大國軍寄予厚望,民眾見到國軍應肅然起敬、欽敬之情溢於言表,但目前社會氛圍卻相反。這是國防部長要深切檢討的問題。

國防部一直期待能建立軍人專業形象,爭取社會大眾的認同及支持,卻又不能堅守專業立場、不能貫徹「依法行政」。政策搖擺不定,一旦換人吹號政策就變,規定常常改變,反令部隊無所適從。

在「長鞭效應」下,基層官兵產生更多的無力感,沒有方向感的改變,只會讓基層官兵更沒自信。這也坐實「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批評,致使軍隊失去很多脫胎換骨的機會,一再錯失民眾給予肯定的空間。

究其原因,或許是最高領導者書讀得不夠多,不求精不求實,專業領域及條件極其有限。然而時代變化太快了,在缺乏競爭和幾近封閉的環境中,抓不到軍事發展的脈絡及精髓。

「不對稱」經常流於口號形式

以國軍近年標榜發展「不對稱戰力」為例,即經常流於口號形式,未能找出核心努力的方向及目標;各軍種對於想購置的武器裝備,皆冠以「不對稱作戰」之名鍍金,卻沒有清晰的戰略架構及概念。

國防部在面對外界質疑時,也拿「不對稱」來當擋箭牌,做為建軍備戰合理化說詞,失去客觀論證的機會,一意以為如此即可抵銷解放軍武力威脅。這些說辭往往禁不起軍事學術的嚴格檢證。

國軍漢光36號演習最後一天,在台中港進行「反特攻操演」。(軍聞社)
國人對於建立強大國軍寄予厚望,民眾見到國軍應肅然起敬、欽敬之情溢於言表。(軍聞社)

高層說得多做得少就容易變成打高空,沒有嚴謹基礎的革新說詞,未經嚴格審慎評估的即興式想法,不但空洞也跟不上國際大潮流的發展,使基層走了很多冤枉路。

目前國軍最高層太多只知坐而言,未起而行,會議多行動少,嘴巴講「兵在精不在多」,實際上卻未積極推動,不然怎麼會有許多自西點軍校畢業的優秀軍官,服役年限一到就打報告退伍。

對於部隊形成劣幣逐良幣的反淘汰現象,必須深入檢討、積極改革面對,「面對問題,問題就解決一半」,才能讓社會看見國軍真正的改革。

守舊文化不改,永遠無法進步

尤其軍隊存在目的是保衛國家安全。沒人知道戰爭會何時爆發,因為政策經常變來變去的結果,原地空轉,戰力累積有限,基層官兵累壞了,卻成效不大。軍隊要如何進步,又如何能讓人民耳目一新?

「國家可以百年無戰爭,不可一日無戰備。」軍隊的存在絕對重要,全民也寄予厚望。若守舊文化不改,就永遠無法進步,戰力自然受限。

軍隊面臨少子化及現行兵役改制後,建軍戰略、戰術與科技更要與時俱進。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是由人操作,因此必須先從組織文化著手快速改革,否則買再多的武器裝備,也會變成靜態展示功能大於戰力發揮。(本文作者為大學教授、前空軍副司令、曾任美國華府Stimson Center智庫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