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歐後的好夥伴」到「封殺華為」!英國與中國關係急轉直下,大不列顛吃得消嗎?

2020-07-15 18:22

? 人氣

英國首相強森層染上新冠肺炎又痊癒,如今因高級顧問康明斯的違規醜聞面臨重挫。(AP)

英國首相強森層染上新冠肺炎又痊癒,如今因高級顧問康明斯的違規醜聞面臨重挫。(AP)

英國14日正式全面封殺華為5G網絡,與半年前的「部分限制」可說天差地遠。對英國而言,與中國決裂的代價相當可觀,但西方盟友日漸高漲的防備心,也促使英國以全新眼光看待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金時代的黎明

近年英國與中國關係發展可以回溯到2010年。那一年,剛上任的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造訪北京,年僅44歲的他意氣風發,是英國200年來最年輕首相,在北京大學演講也是人氣爆棚。《經濟學人》(The Econnomist)報導,當時有學生請他「在多元主義漸長的時代,給予中國共產黨一點建議」。

「室內響起一陣美妙的吵雜聲,半是佩服半是震驚,」卡麥隆事後回憶:「我看著滿滿的臉龐,心想:這個制度真的能延續下去嗎?我的結論是,依照現在的型態,不可能。」

卡麥隆。
卡麥隆。

根據BBC,卡麥隆隨即鼓勵中國進行政治改革,呼籲中國將此視為確保社會安定和經濟持續成長的最佳途徑,這份「勇氣」令不少人驚詫。他還提到選舉與政黨和平輪替、獨立司法制度以及大眾擁有知的權利等重要性。

「中國近年的經濟成長,對中國和全世界而言都是獲益匪淺,我希望未來將能見到政治更加開放,」卡麥隆說。

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則回應,對卡麥隆促進中英關係的努力「印象深刻」,還稱讚他「充滿活力」,也同意中英關係將在其任內變得更好。這的確符合卡麥隆的期望,也就是自己可以成為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黎明,背後隱藏的想法是,英國將藉由生意往來慢慢改變中國在貿易和人權上的做法。

東方紅日赤炎炎

這股希望只持續不到10年。中英貿易往來確實增加了,但中國對國內的人權壓迫不斷加遽,在海外也變得更強勢獨斷,日益膨脹的共產中國讓英國愈來愈難接受。最終,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政府宣布從明年開始封殺華為5G網絡系統,所有通訊業者必須在2027年以前撤換已安裝的華為產品。

美國近來全力勸阻盟邦使用華為設備,批評該公司讓中國政府遂行滲透與監控,不利於美國與盟邦的情報交換。英國在1月28日才宣布將讓華為持續參與5G建設,但「敏感」、「核心」部分不得使用華為,總比例不得超過35%。專攻通信的英國情報單位「政府通訊總部」(GCHQ)指出,美國制裁將切斷華為的可靠供應商來源,可能導致其產品安全性根本無法驗證。

美國6月宣布將修改美國企業與華為生意往來的禁令,全球半導體業者都會受到衝擊。(美聯社)
美國6月宣布將修改美國企業與華為生意往來的禁令,全球半導體業者都會受到衝擊。(美聯社)

此外,強森也在7月1日宣布接受持有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NO)的300萬港人入籍英國,另有2位國會議員向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呼籲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列入制裁清單;強森政府也打算推動長期擱置的外資交易審查法案,擴大政府權力,以便能以國家安全為由調查或阻止外資對英國企業進行任何交易。

強森曾經形容自己是「親華派」(sinophile),他擔任倫敦市長時甚至比卡麥隆更熱衷於對中貿易,幕僚還透露他希望中國也能在氣候變遷與全球公衛議題上成為盟友,但英國企業已被忽冷忽熱的雙邊關係煩透了,希望政府能採取更一致的態度。

人權、國安問題交雜

中國內政是讓中英關係猶如三溫暖的關鍵因素之一,舉例來說,中國在香港訂定的《國安法》7月1日生效後,北京當局就能以內地法律逮捕並審判香港政治異見者,形同完全背棄1997年《中英聯合聲明》保證的「一國兩制」;中國在新疆地區對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的嚴重迫害,也招來國際社會與英國議員大力譴責。

撇開中國自身,美國與澳洲對華為的警戒同樣讓英國無法忽視。英國不僅與他們同樣身為「五眼聯盟」(Five Eyes,由英、美、加、紐、澳組成的情報聯盟)的一員,更急需在脫離歐盟之前與美澳達成貿易協議,華為禁令也就變成了阻礙。

在下議院內,保守黨逐漸形成一股勢力,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秩序和自由社會的威脅,議員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領頭組成了中國研究小組(The China Research Group),訴求甚至比支持「硬脫歐」的歐洲研究小組(the European Research Group of Brexit)還要廣泛。圖根哈特表示:「英國曾經充滿希望和雄心,但這些希望和期待撞上了極權國家冷冰冰的現實。」

最大在野黨工黨(Labour Party)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帶領下,對中國態度近日也不斷向鷹派靠攏,工黨影子外交大臣南迪(Lisa Nandy)呼籲,英國應該找到「本土替代方案」取代中國通訊與核能發電業者。

20181003-廢除死刑真人圖書館,英國工黨國會議員施凱爾。(甘岱民攝)
20181003,英國工黨國會議員施凱爾,如今已是黨魁。(甘岱民攝)

中國經濟大棒,英國吃得消嗎?

過去幾年來,中國政府不斷表示,希望趁著英國脫歐、急需增加非歐盟貿易的時機加強與英國的關係,英國突然大幅轉向自然引發中國不悅。中國駐倫敦大使劉曉明7月6日批評英國還帶著「殖民心態」,更稱排除華為將會釋放非常糟糕的訊號給中國企業。

劉曉明威脅稱:「我們想當你們的朋友、夥伴,但你們若想把中國變成敵人,後果自己承擔。」

中國的威脅不會只有口頭聲明,通常伴隨政治冷凍與商業威脅。在2012年,卡麥隆會見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之後,中國因此取消英國官員的所有訪中會晤行程長達一年時間;在商業上,中國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占國際貿易總量5%,僅次於美國和歐盟,而且中國非常擅長以經濟挾持政治。

例如,挪威諾貝爾獎(Nobel Prize)委員會在2010年將和平獎頒給民主運動先鋒劉曉波,中國因此終止正在進行的漁業合作談判,還一度全面禁止從挪威進口鮭魚;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澳洲,當澳洲出言支持對新冠肺炎疫情源頭展開調查之後,中國立刻在5月大減澳洲牛肉與大麥的進口量。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取自Youtube)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取自Youtube)

即使是由英國主動封殺華為,還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根據文化大臣道登(Oliver Dowden),封殺令將導致5G推遲2年至3年才能上路,還要額外耗去20億英鎊(約台幣737億元),中國「教訓」英國還能從很多方面著手,例如蘇格蘭威士忌、Jaguar Land Rover休旅車等,中國是後者的全球第五大市場。

金融產業更是如此,匯豐銀行與渣打銀行分別有2/3與1/2的獲利來自中港澳地區,兩家公司目前都已經表態支持推行香港《國安法》。如同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者馬格訥斯(George Magnus)所說:「如果中國想戳痛我們,只要制裁在中國的英國企業就好。」

對中國抱持樂觀者依然存在,英國前外交官、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帕頓(Charles Parton)認為中國的抵制往往不持久,時間一過貿易就能回升,政治人物不該犧牲本國利益挑釁中國。帕頓相信,中國企業來英國投資的目的就是獲利,政治和慈善都不是主因。他說:「真實世界會繼續運轉,學生上學、遊客旅遊、生意人繼續做生意。」

然而,與中國決裂的代價遠遠不只如此。英國原本一心寄望擺脫歐盟,以自由之身在全球貿易搶占先機,如今倫敦與上海證交所緊密的關係可能受挫,潛在新興領域也岌岌可危,例如中國企業在英國發行的綠色債券等。種種挑戰讓不少議員十分焦慮,擔憂英國承受不起眾多打擊。

「我們有新冠肺炎,我們還要脫歐,真的需要在這個時候挑釁中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