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什麼我質疑前瞻計畫中的軌道建設

2017-06-21 06:20

? 人氣

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將這幾千億設立軌道建設補助基金(或直接不設立,而是以一般預算編列),一部分用在目前看來問題不太大的高鐵、台鐵改善上,其餘供地方來分。交通部對地方較現行放低一定標準審議方式,視財務方案最好的優先補助,嚴格制定中央政府補助預算追加上限。如此一方面促使地方提高自償率,降低中央負擔,一方面避免造成因政治上事先承諾導致不合理軌道建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地區均衡發展問題非捷運建設理由

官員們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在媒體上說明發展大眾運輸的好處:具有運量大、安全性高、快速、可靠、便利、污染較低、省能源等營運特性,降低道路交通壅塞、空氣污染及噪音等環境衝擊,並藉此提高民眾使用公共運輸的意願,進而創造城市特色與競爭力………這些話早已經被說了不下數千遍,恐怕一般民眾也能模仿說出幾句來。林全也表示這些計畫地方政府早已經長期研議爭取,符合地方需求。國會助理交通部官員皆以此為論調力挺前瞻。

誠然,這些說法完全沒有問題,發展軌道的好處也已得到世界公認。但卻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問題:結果為好,便忽略手段與代價,非做不可。以高鐵延伸屏東一案為例,網路上就有論調像前一段所述,不斷強調快捷、安全、舒適……但即使如此,是否真的值得去做呢?若真的按照此邏輯,世界各國早已經到處都是高鐵了吧——花蓮台東也應該有高鐵。為什麼世界各國不這樣做?很顯然還是要考慮效益。即付出的代價是否大於回報,還是等於,還是小於?這才是核心所在。再如何強調好處也要考慮其代價。

網路上也有論調,或是先前各屏東區域立委認為:社會公平問題不應該以經濟效益來討論。由於社會公平問題不能以(或難以)定量來分析,該說法也常常被人引用,但事實上,某些建設即使把社會公平、促進地方經濟加入到評估認為的效益,仍然抵不過支出。如果蓋一條捷運的效益僅僅只有社會公平,恐怕也會最後以慘淡收場。以社會公平角度為蓋捷運理由加分固然可以,但必定是建立在有完善財務規劃的基礎上的。

台灣高鐵列車停靠於左營站月台。(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以高鐵延伸屏東一案為例,網路上就有論調不斷強調快捷、安全、舒適……但即使如此,是否真的值得去做呢?若真的按照此邏輯,世界各國早已經到處都是高鐵了吧——花蓮台東也應該有高鐵。(資料照,盧逸峰攝)

當然,筆者對前瞻中列入建設預算的哪一條路線是錢坑的說法保持中立,因為似乎目前看來都有一定可行性。只是想說:以社會公平問題來論軌道建設實為荒謬。

不過更重要的是,軌道建設是短期內投入大,但是回報週期漫長的過程,因此,除非能證明建設捷運后短期內「促進地方經濟」所增加的產值遠遠大於建設軌道所產生的開銷,否則無論對於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而言,都達不到總體上提高經濟的效果,即使是不會成為錢坑,也不符合「前瞻」的定義,捷運雖然可以拉動經濟,但效果十分有限,遠不如其它方面投資強,也在可預見的將來內未來軌道產業不會成為台灣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而前瞻計畫中近一半都投入至軌道建設,如同總統資政陳博志所言,「前瞻計畫似乎花比較多功夫改善生活品質,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應該要比較優先」。軌道建設可以做,不過應該是放在次要的位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