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潤生觀點:中美共存共榮之道

2020-07-19 06:20

? 人氣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能否突破將是中美未來的關鍵之一。(圖:flickr)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能否突破將是中美未來的關鍵之一。(圖:flickr)

2019年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以「牆」為題,對應屆哈佛大學畢業生的一席演講,如今用來檢視現行的世界局勢,仍然振聾發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不僅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相應可能的解決之道。這與六月十三日川普總統在西點軍校的演說,除了吹捧自己的政績,以輕慢的態度談及疫情,並用隱晦的言語藐視中國,極盡煽情之能,卻仍乏善可陳,真有天壤之别。二者相較,高下立見。

梅克爾的高,在於她的見識、胸襟與高度;川普的低,在於他的人品、典型商人特質、狹窄、浮誇與不自知,並且充滿了低俗的金錢價值觀。雖然他也手拿聖經在白宮附近的教堂(St. John’s Episcopal Church)前做秀, 其目的不外是鞏固並冀望獲得更多美國基督教傳統福音派的支持和選票。

但正如拜登,他的競爭對手,對川普的批評:「希望他有時間,多翻閱一下聖經」。然而就川普不學無術的作風,筆者認為,即或他多讀幾遍聖經,可能對基督教「博愛」及「人本」的思想價值 真諦仍難領會;更遑論對耶穌人性柔和、謙卑,行為榜樣的遵行!這就是他民調一再落後 的根本原因。

梅克爾在她的演說中提及:「永遠不要將謊言塑造成真理,或把真相詆毀成謊言, 亦不可把缺陷看為正常」。因此,她鼓勵畢業生需要有勇氣,以誠待人,學習誠實的面對自己。 在問到什麼是阻礙人生旅程往前的最大原因時,她的答覆是「牆」。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是否能有所突破,取決於每位畢業生自己。

因此,若有勇氣打破桎梏自己的那堵「牆」,擁抱開放,並能真實地進入一個新的開始,萬事皆有可為。當我們開始走出去時,風險隨即產生,要學習認識任何開始都有結束,生命最終也逃不脱死亡的界限;從開始到結束,在「生」與「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空間,其大小長短則因各人的見識、 高度、胸襟而異。

我們都需要做好準備,習慣結束,並預備另一個新行程的開始。勇敢地推倒無知、狹隘的「牆」,因為這世界和其上的事正在過去,但那存到永遠而有的價值, 就是能貫穿、超越人間的美德,如「愛、光、聖、義」的性質,則必須竭力堅守與维持。

面對這兩位世界級政治領袖的言談,請問你會如何選擇?筆者久居美國德州,它應該是共和黨和「川粉」的大本營。但在最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上,卻拙劣至極,加上政治人物的自私自利,看起來實在是荒腔走板。共和黨為化解連任危機,迫不及待地 「甩鍋」,甚至「砸鍋」,將矛頭指向中國,並尋找任何可能的替罪羔羊,種種劣跡,歷歷在目。

猶記1989年六四後的12月 10日,鄧小平在北京會晤老布希總統特使時說:「中美兩國以往雖有糾葛,同時也有各種的問題與對問题看法的分歧,但歸根結底,中美兩國的關係必需好起來才行」。

之後40年,中國在世貿組織有利的大還境下逐漸崛起, 中美兩國因總體國力接近而齟齬擴大。爭鬥的範圍,由軍事、科技、地緣戰略至貿易、金融、人權、港、台、新疆與西藏的自治及體制⋯⋯等,幾乎無所不包地全面展開,其間妥協與迴旋的空間可謂愈來愈小,雙方是否仍能在全方位的對抗中「鬥而不破」?實在是對兩個陣營領導階層的智慧、耐力與底氣的絕佳考驗。

若想要根本解決個中問題,或許有賴中華文明所依恃的「中華文化」與西方基督教 「聖經思想」間的相互尊重,求同存異。 換言之,須視雙方是否能打破其引以為傲並賴以生根立基所形成的那道「牆」。不容否認,那堵「牆」,過去曾是兩陣營自我的驕傲;它確實也奠定了各自民族的生活行為準則,並衍生出一套維持民族尊嚴的法規、 系統、 治理及價值體系,且守護了各自的民族;然而也逐漸形成了民族之間的鴻溝,限制了全球化進程中原本應有的尊重與融合。

勇敢拆毀心中的「牆」,將是後疫情時代兩陣營急需也必需面對的問題。但實際地情況則是在今日高舉基督教文明,以聖經為依據的「五眼聯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以中華文明—以儒家思想為本的中國, 在各自的領導階層中,能有幾位真認識其中的奧秘與真諦?更遑論確實付諸實行。在上執政者不知教化,在下眾人民便謬以千里,這正是今日世局崩裂的原因。

關心世局的人都清楚,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但如何能達到「合」的境地?仍需回到兩陣營的文化底蘊上。如今兩強在科技、軍事、武器及維持其強大所依靠的經濟實力上,幾乎無分軒輊,在伯仲之間。欲分高下,恐怕尚需數十年方見分曉。因此,鬥而不破之局,將是今後國際政治的常態。但究竟何者能夠勝出?或許可從雙方所依恃的文化底蘊上探求。

中華文明歷經三千多年,有人說它是封建老朽,冥頑不化;但它畢竟浸透、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透過所奉行的民俗、信仰、時令、節期,一再影響海内外華人的行為模式,它不會因政黨、政權、體制的一時更替而改變。

須知今日儒家文化,不僅是儒家思想,同時它也融合了道家、佛教的理念,這項融合歷經數千年之久。因此,對中華文化底蘊的瞭解,並把握其中真諦,或者可以跨出心中的這道「牆」。

就如,今日全球各地華人社會, 多少領導階層真正瞭解「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之道?因而選擇力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王道」治國理念。同樣,西方基督教文明,若將新舊約聖經合並計算,亦有 3,500年之久。從摩西五經,至新約各卷書信,一再啟示出「人本之道」。創世記一章即明言人是按著神的形象,照著神的樣式造的,使人能代表神並管理神所造之物。

因此,「人」是宇宙的中心;整本聖經啟示出神的旨意和計劃,就是要將神所造的萬有,藉著人在基督裡歸服、並歸一於其下,達到神起初創造極其和諧,有秩有序的完美境界。這個「以人為本」的論述,在宗教改革與其後的文藝復興及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積極釋放了人的潛能,迄今已逾600年,對西方世界的各階層都影響深遠。問題是多少西方執政者真正體會並認識其中精髓?

以筆者觀察當今美國各階層政府及宗教各派的領袖,「聽其言」,「觀其行」,均相當偏離了聖經的「人本之道」;雖也手按聖經,宣佈就職,定期進教堂或聚會,但多少聖經真理,浸潤在他們的思想,展現在他們的行為裡? 名不符實,他們做了最壞的榜樣。 但西方的文化底蘊-「聖經真理」卻絕非如此不堪一擊 ,經不起考驗,個人對它仍充滿信心。

中美雙方在今後,若能確實進入、瞭解並實行其優良文化,必能拆毀各自心中的那道「牆」,以開放的胸襟,和平的態度,平等的地位,接納並引進另一種文明的優點,存異求同,才是世界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當今舉世正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的蔓延與肆虐,在「生」與「死」的抉擇間,各所堅持並引以為傲的體系、制度,顯得蒼白而無力,又有多少真實永存的價值?值得大家省思!


責任編輯/ 周岐原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