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五)

2020-07-19 07:10

? 人氣

參謀訓練的精進

兵棋推演一直是參謀訓練的重要工具,隨著戰爭形式的改變,兵推規則也必須加以修改,否則就完全失去意義。參謀本部根據1870-1871年普法戰爭的經驗,利用重要會戰中的紀錄,發展了一套推算部隊交戰傷亡人數的公式,改進了團級單位的兵推訓練。這套方法能幫助指揮官瞭解何時部隊會支持不下去而從戰場撤出,這對兵推中判斷交戰雙方誰勝誰敗有重要意義。基本的判準有三項:部隊是否疲累?部隊是否維持良好的秩序與士氣?(這一點取決於上級是否下達矛盾的命令)敵人火力對部隊造成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團級兵推是所有軍官都熟悉的訓練,但在戰爭學院與參謀本部,則加上幾項額外的訓練考核。首先是「年度戰術測考」:每年1月,由參謀總長親自擬定發給參謀軍官的書面考題。測驗由一個戰術狀況開始,應用於團級或騎兵中隊的行動。每個應試者被要求研判狀況並下達命令,以書面方式回覆。接著會根據不同答覆下達第二個狀況,同樣以書面回覆。最後,由參謀總長、資深將領、與各處處長進行書面與口頭批評,口頭批評是在全體參謀集會時進行,以匿名方式討論每一份試卷。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重要的測考期間,年輕參謀手頭仍有繁重的業務,只能利用晚間挑燈夜戰答題。

春夏之交,參謀總長會挑選出大約30名軍官(來自本部、部隊參謀部、與一線部隊),進行三週的戶外參謀現地調查。現調主要是戰略—作戰層次的兵推。參謀總長由幾名資深參謀協助擔任總裁判官,參加的軍官分為紅、藍兩隊對抗。兩隊各由一名校級軍官擔任指揮官,指揮一個軍級單位。總裁判官下達一個一般狀況給兩隊,各隊另有一個特殊狀況。通常會隨著虛擬戰況的進行,下達各種後續狀況。現調讓軍官能熟悉邊境地區的地形,獲取下達大型單位命令的經驗,更讓參謀總長得以深入認識下屬。現調也與當時的正式戰爭計畫有關,可用來測試計畫的問題與可行性。

20200709-歷任總參謀長小毛奇、法金漢與興登堡,以及魯登道夫、馬肯森、克魯克、比洛與提爾皮茲等陸海軍名將。(取自維基百科)
歷任總參謀長小毛奇、法金漢與興登堡,以及魯登道夫、馬肯森、克魯克、比洛與提爾皮茲等陸海軍名將。(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從6月初開始,則有一連串的戶外實兵演習。這些由小單位到大單位的演習,都是由參謀總長規劃、總裁、與評論。輪調至野戰單位的參謀本部成員,就是在這些實兵演習中體驗實際的部隊指揮,並接受本部考核。所有參加演習的師級、軍級單位都必須將每日的行動與敵情研判詳細記錄於作戰日誌中。如果時間允許,演習開始前還有演習地點的戰史演講,所有軍官都要出席。實兵演習不只是職業軍官例行的訓練,對現役部隊而言,則是磨練戰技的機會;更重要的,則是演習中各單位都以戰時編制參與,後備役的部隊更能因此熟悉戰爭爆發時的組織環境。第二帝國似乎已經摸索出建立並維持一支精實陸軍的方法,利劍在手,是否就該出手一試鋒芒?

1880年代最後幾年,德國社會因為快速工業化而產生濤天巨變。統一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各邦國的社會經濟變遷,在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有意無意地誘導下,匯聚成難以抗拒的洪流,開始沖刷貴族壟斷的政軍體系基礎。原本自認為高於社會的普魯士軍官團,在他們協助創立的帝國中,被迫在身份認同與效率原則間痛苦地自我調整。參謀本部,名符其實的陸軍靈魂與大腦,自然在這個變局中首當其衝。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