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與奴隸制─剝削造成貧窮:《除了資本主義》選摘(3)

2020-08-07 04:10

? 人氣

英國佔領他人土地時,帝國的榮光或許令人驕傲,但事實上,這些遠方土地代價極其高昂:英國必須征服、管理並捍衛殖民地,防止其他歐洲競爭者搶奪。結果,英國政府不僅無法從中獲利,由於戰爭費用飆漲,還必須不斷借款支應。1700年,英國的債務為1,420萬英鎊,1763年達到一億三千萬英鎊,到了1800年更高達四億五千六百萬英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旗幟(Wikipedia/Public Domain)
英國東印度公司旗幟。(資料照,取自Wikipedia/Public Domain)

史密斯認為,只要放棄對殖民地的控管,就能以較低廉的方式進行世界貿易。史密斯的評估沒錯,1776年3月《國富論》出版,同年7月4日美國宣告獨立,結果不同於許多英國人的憂慮,失去對移居當地者的控制後,英國與美洲的貿易不僅未中斷,橫跨大西洋的生意甚至加倍蓬勃發展。

史密斯反對任何型態的壓迫,他不僅反對印度人與美洲原住民無法享有任何權利,也反對北美洲與加勒比(Karibik)大農場的奴隸制度。史密斯並非唯一想廢除英國奴隸買賣的啟蒙思想家,但其他廢奴主義者總是以道德為由,而史密斯雖贊同這種說法,更首度加入經濟因素。

他期盼能讓大家理解,剝奪他人的權利並不划算。「各時代與各國的經驗顯示⋯⋯表面上看來,奴隸的勞動力只需負擔他們的生活費,實際卻是最貴的。」因為奴隸缺乏動機,不會賣力工作或謹慎使用工具。「一個無法獲取財產的人,除了盡可能多吃少做,其他一概不關心。」

史密斯知道,當時人們無法立即理解奴隸制並不划算的道理,因為在美國南部與加勒比的大農場獲利相當可觀。於是,史密斯直接翻轉理由:高額利潤並非仰賴奴隸制,即使施行奴隸制,獲利依舊高昂。棉花、煙草與糖都是高獲利產物,因此能承受強迫勞動的龐大花費。反之,種植榖物的獲利老早就不豐,因此在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和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已捨棄較昂貴的奴隸,改雇一般日薪工。「種植甘蔗或煙草能負擔奴隸經濟的花費⋯⋯在主要作物為小麥的英國殖民地,絕大部分的勞動由自由民擔任。」

奴隸 犯人(示意圖/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除了多數廢奴主義者以道德為由,史密斯首度加入經濟因素,討論奴隸制並不划算的道理。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史密斯以一種矛盾現象作為論據:奴隸制度若真的划算,便會在北美洲全面推行,因為在當地一般的日薪工人非常昂貴。當地工人隨時能夠以自耕農的身分立足,因此可以此威脅,要求高昂的工資。當時土地夠廣,日薪工人不當自耕農,為他人耕種必定划算。因此,工人雖昂貴,卻仍有條件與奴隸競爭:「到最後,自由民的勞動比奴隸還便宜,這種現象甚至在波士頓、紐約、費城這些一般工人工資極高的地區皆如此。」

奴隸果真比較昂貴嗎?關於奴隸制度在資本主義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為何此種強迫勞動的型態在十九世紀遭到廢除等,至今各家意見依然分歧。對此,史密斯提出的一個論點,再次點燃經濟學的戰火。

史密斯生性好挑釁,因此他在《國富論》最後,再度將夢想成為龐大帝國的殖民狂熱者揶揄了一番:「英國的統治者以⋯⋯在大西洋西岸擁有一個龐大帝國的幻象取悅人民,但直到現在,這個帝國只存在幻想中。這個帝國從未存在過,有的只是對帝國的計畫;沒有金礦,有的只是對金礦的計畫;一個從以前到現在都非常昂貴的計畫⋯⋯永遠不可能有利潤。」因此他建議自己的祖國,「調整未來的展望與計畫,使之能配合其真實的平庸狀況。」

真是大膽至極!史密斯先是寫了一本名為《國富論》的書,看似允諾大家發大財──最後卻建議大家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在史密斯看來並不矛盾:唯有鄰人也富有,我們才可能富有;平庸不可怕,平庸是平等的同義詞。史密斯希望自己的同胞能了解,剝削也會使剝削者變窮。

*作者烏麗克.赫爾曼(Ulrike Herrmann)為《塔茲》(taz)日報財經記者。本文選自作者新作《除了資本主義,我們有更好的方法解決當前的經濟危機嗎?:我們可以從史密斯、馬克思和凱因斯學到什麼?》(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