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補習班模擬考、滿分試卷印成範例...揭歷史課沒教的清朝科舉超歡樂實錄

2020-07-09 14:40

? 人氣

國考是現代許多人企圖翻身的手段,那清朝的國考跟現在有什麼不同呢?(圖/photo-ac)

國考是現代許多人企圖翻身的手段,那清朝的國考跟現在有什麼不同呢?(圖/photo-ac)

大清讀書人科舉攻略

理想好學校、公職鐵飯碗,為了追逐風追逐夢想,現代考生們煎熬奮戰── 你們的苦,古人懂!為求一朝金榜題名天下知,清朝讀書人寒窗十年,不少人甚至活到老、考到老,一生懸命只為科舉功名,讓乾隆皇都忍不住下令,七十歲以上的老舉人可直接獲職銜。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推出「金榜行動」線上展覽,研之有物帶你一同透視清代科舉,即使一覺醒來魂穿大清,也能知己知彼搶登金榜。

清朝國考闖關說明書

在大清王朝,讀書人想要出頭天,須與天下學子共擠科舉窄門。但封建時代難逃階級歧視,倘若不幸擁有以下身分:娼(妓女)、優(演員)、隸(官府中供官員使喚之雜役)、皂(軍隊中執役者)、捕快、禁卒、轎夫、車夫、長隨(官吏身邊的僕從),當然……還有女性,很遺憾,還沒入場你已被強制登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不屬於上述黑名單,家中財力又能支援十年寒窗苦讀,恭喜!歡迎加入清朝國考大隊。不過,在此溫馨提醒:考試一定有風險,科舉人生有得有失,務必參閱以下大清公務員窄門說明書。

1圖片來源│黃睿文。(圖/研之有物)
(圖/研之有物)

【關卡 1:科舉入場券「童試」】

若想獲得科舉入場券,學子必須先通過地方官府舉辦的「童試」,童試依次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還未考過的讀書人通稱為童生,一旦通過童試便獲得生員資格,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在古代,秀才已經屬於小特權階級:見知府可不下跪,免除部分徭役賦稅,官府也不得隨便用刑。另外,生員還可進入官學,也能參加歲試和科試。國家會依歲試成績分發福利,科試則是下一階段的「資格考」,成績優異者可獲得鄉試資格。

【關卡 2:鄉試、會試、殿試】

通過地方型考試,接下來才是硬實力較量,也是踏入官場的基本門檻。清代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等級,皆屬於中央級考試,由朝廷指派官員監督。

第一關的鄉試三年一次,多半在秋天舉行,生員要赴省城會考,一旦上榜便可取得「舉人」身分。古時舉人身分相當難得,雖然距離終局之戰仍然遙遠,但與普羅平民間已劃分出巨大的階級差異。

比如我們熟悉的〈范進中舉〉,屠夫丈人從來不給范進好臉色,范進剛中秀才時,仍以長輩身份教訓他,然而范進一考上舉人,一朝狂喜而癲狂,向來蠻橫無禮的老丈人立刻變臉,完美展示前倨後恭,畢竟有資格任官的「舉人老爺」,可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通過鄉試後,下一關是隔年二、三月舉行的會試。會試取中者稱為「貢士」,也意味考生終於能叩關終極挑戰賽:殿試。

殿試屬於排名戰,所有考生不再淘汰,只依照成績排名次,皆為清朝準公務員,即將金榜題名、官袍加身。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名次分為三等級,第一甲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通稱為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則是同進士出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