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新疆再教育營......中國侵害人權不生枚舉,梅克爾為何不願大聲譴責?

2020-07-08 20:10

? 人氣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因為商業利益無法大聲譴責中國侵犯人權。但是近來要求德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呼聲讓柏林壓力越來越大。歐洲共同的立場也顯得更勢在必行。德國之聲就此分析國內討論,也請專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克爾宣誓就任德國總理以來已經過了15年。在此期間,她12度訪問北京,使德中關係日益密切。但近來因為香港情勢,柏林不願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的做法招致許多批評。

德國的猶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望和中國在經濟上維持和諧關係。從數字來看,2019年德中貿易額達到2060億歐元(約2330億美元),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整個歐盟也是中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無論是新疆大規模關押穆斯林維吾爾人,還是中國自7月1日起對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經濟利益使得柏林在人權侵害議題上往往遲遲不出手。

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總裁凱瑟(Joe Kaeser)在梅克爾去年9月訪華中後發表評論,強調德國長期以來對其 「以商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透過貿易讓中國逐漸民主化的政策不變。

凱瑟對德國日報《世界報》說:「如果在德國的就業情況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有爭議的(中國)議題,那麼我們就不應該添油加醋,而是應該仔細考慮所有的立場和行動。」

「香港人對德國失望」

德國在7月1日開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梅克爾當時表示,她擔心香港的自治權被 「侵蝕」,柏林將在任期半年內向中國提出人權等問題。但和以往一樣,她只是旁敲側擊,並沒有直接譴責。

對許多批評者來說,在試圖繼續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過程中,德國過於軟弱。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DGAP)資深研究員狄雨霏(Didi Tatlow)告訴德國之聲,近幾個月來,香港人 「對德國的反應感到失望」。

他說:「有人注意到,基本上德國在公開場合什麼都不說,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反應很薄弱。我覺得香港人很聰明,他們會把這個事情計算進去。他們會想:我到底該不該相信德國?」

他認為德國的作為沒有達到支持抗爭的港人心中預期的反應。

從布魯塞爾到北京

在處理中國的問題上,歐盟,也是德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陷入中美間的權力鬥爭。歐盟在中國問題上遲遲未達成共同政策。

而在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北京的全球野心所帶來的影響更大。像是義大利就簽署了中國龐大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計劃,其他較小的歐洲國家也正在通過「一帶一路」或其與中東歐國家的 「17+1 」集團,與中國建立有利可圖的關係。

定於9月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舉行的歐中峰會原希望能改變這種情況。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歐洲在面對中國政策上至少發出團結一致的信號。這個峰會也有可能重塑歐中下一個十年的關係,為在中國投資的歐洲公司提供更好的待遇,以及在氣候變遷問題上讓雙邊進行更密切的合作。這些都是議程上的重中之重。

然而,歐中峰會卻在6月初宣布因為疫情而延後舉辦。

經濟制裁的可能

雖然峰會被推遲,但在歐盟層面協調應對中國的呼聲越來越高。這項訴求來自社運團體,也來自政治人物。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歐洲議會前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對德國之聲表示,歐洲對中國的呼籲 「必須與明確的經濟信息掛鉤」。

他說:「如果 (中國)不尊重其承諾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中國商品的市場准入就可能會受阻。」

自由民主黨 (FDP)黨魁林德內爾 (Christian Lindner)則告訴德國之聲,在應對中國時,商業和民主 「不應該相互對立」。

他說:「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被收買......歐盟和中國之間的經濟依賴性是雙向的。」

自由民主黨 (FDP)黨魁林德內爾 (Christian Lindner)強調:「我認為我們不需要立即討論是否需要制裁,但德國政府現在的任務是確定價值觀的立場。」

德國能做什麼?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 (GPPi)研究員、埃朗根-紐倫堡大學(FAU Erlangen-Nürnberg)教授金舒巴赫 (Katrin Kinzelbach)表示,沒有明確計劃要如何實際讓制裁發揮作用,這種情況下,討論是沒有幫助的。

反之,她建議將香港問題提交海牙國際法院,因為北京實施的國安法違反了《中英香港聯合聲明》。

金舒巴赫說:「北京會拒絕法院的任何介入......但這樣的步驟至少會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也就是這項新法是不被接受的。」

此外,歐盟也能使用《馬格尼茨基法》,對涉及侵犯人權的個人實施有針對性的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這項法律不受國藉限制,中國也適用。

金舒巴赫說,雖然德國國內對政府的批評越來越多,但德國比起其他國家已經算是願意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

她說:「所有國家都必須平衡自己與北京的利益。重要的是要明白,梅克爾沒有權力改變北京做出的決定。」

「但她的聲音很重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