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中醫」改名不應只淪為意識形態的爭辯

2020-07-08 06:40

? 人氣

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拋出「中醫」、「中藥」是否要改名為「台醫」、「台藥」。(資料照,盧逸峰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拋出「中醫」、「中藥」是否要改名為「台醫」、「台藥」。(資料照,盧逸峰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掀起了「中醫」「中藥」 改稱「台醫」「台藥」也不錯的話題, 台下掌聲響起,立即引起媒體的注意與報導,不過焦點都擺在「改名」上, 結果然又是一場意識形態的論辯,真正台灣中醫的問題與發展根本不願意深入探討,那些台下鼓掌的中醫藥界人士所期待執政黨的作為可能又將再等一等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大三學生媒體實務課程做電子書專題時,學生關注到中藥店的問題,他們認真蒐集資料、實地採訪後,整理編排與後製完成了《藥怎麼辦》電子書,學生初步的觀察是中藥是華人文化重要的一環,經歷數千年的傳承,秦漢時已有《神農本草經》等藥學文獻, 但是如今台灣中藥產業式微,中藥店驟減,許多業者被迫關門,能夠掙扎生存下來的業者靠得就是轉型,有人打出藥膳、有人轉型成咖啡店來吸引年輕世代,……各種轉型都會碰上一個關鍵問題:民國82年以後,政府就沒有辦中藥國考,當然也沒有發出一張執照,更沒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

這樣的「禁置」無疑地就是扼殺了中藥生存發展的契機,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民國94年中藥店有12,682家,到了107年只有9,971家,每年以200-300家的速度銳減,無怪乎107年11月6日上千名中藥業者上街頭陳抗,陳時中部長當時承諾3個月內釐清法律爭議,後續再提解決方案。(去年12/6立院三讀通過《中醫藥發展法》,提供了中醫藥發展的法律基礎)

學生的觀察中,中藥店有百年歷史的業者通常都是家庭事業傳承而得以生生不息,另外靠得就是學徒制來留住有心投入中醫藥行業的人士,如今既不辦國考又不發證照,即便百年老店,目前經營者年齡多半偏高(平均65歲),沒有就業與創業的證照做為保障,有志之士怎麼可能甘願從學徒做起,一步步發揚光大呢?

《中醫藥發展法》主要要點有:(1)中醫藥發展之補助或獎勵。(第 7 條)(2)強化中醫藥於全民健康照護之功能及角色,並提升中醫醫療資源可近性及醫療品質,發展中西醫合作與具中醫特色之醫療照護及服務。(第 8 條至第 11 條)(3)政府應發展及輔導國內中藥藥用植物種植,完善中藥品質管理規範,加強中藥上市後監測,並輔導中藥產業開拓國際市場。(第 12 條至第 15 條),……只是對於如何讓中藥商與中藥店的未來發展還是沒有給予完善的輔導與轉型機制

游錫堃院長只見到中醫中藥與台醫台藥的「政治誘因」卻不見民國87年衛福部修訂的《藥事法》第103條迄今對中醫中藥界造成的限制與困擾,不在當幫助之處幫忙,只在名稱上起鬨,原來立法院院長就是可以如此糊弄大眾以取寵啊!(小英總統致詞時還會提到了現階段政府對台灣中醫藥的政策核心,是在如何促進中醫藥的完善發展,以照護民眾的健康福祉,並繼續在防疫領域,成全民最有力的後盾。)

20200705-總統蔡英文5日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5日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盧逸峰攝)

中醫藥在這次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爆發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在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治療指引中,除了列出各式西醫支持性療法外,也提到「可考慮中藥治療」。 應該說,由於疫苗還未開發出來,全球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治療與防疫機制主流還是採取西方醫療與公衛系統來對應,中醫藥主要扮演的角色多半還是支持性治療。

目前中藥的支持性作法主要有兩大模式:

可阻擋病毒通道的中藥: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機轉是運用病毒外膜的棘狀蛋白,與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達到感染人體細胞的效果。目前研究的重點就是透過模擬篩選,將常用的中藥材逐一與ACE2受體進行結合,找出「具備ACE2結合力」的中藥材,就有可能幫助阻擋病毒進入人體的通道,讓病毒無法順利感染人體。

具有化溼功效的中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臨床上會出現呼吸窘迫、須插管治療,肺部電腦斷層也可看出毛玻璃樣病變;這就中醫所說的「痰溼」,肺部會出現痰熱或水溼等填充物。西藥中缺乏藥效良好的化痰藥物,中藥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強項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特別出版了《新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來協助第一線的抗疫與防疫工作,其中整理出症患者的3種證型──寒溼疫毒襲肺、溼熱疫毒蘊肺(熱重於溼)、寒溼疫毒襲肺(濕重於熱),三者共同特徵都是「溼」,驗證了中醫在新冠肺炎治療「化溼」的重要性。

在武漢重疫區,大陸方面採取的是中西醫合作模式來治療,臨床上發現中醫在治療輕症有效,讓原本10%的轉重率,下降到4.1%,主要用藥有: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顆粒、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等3個中藥方劑和3個中成藥對新冠肺炎有明顯療效。(其中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都源自我國兩張古方——近2000年歷史的張仲景《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和清代《溫病條辨》銀翹散。)大陸的西醫在處理重症病患時,發現了中醫與現代醫學共通處,像「肺與大腸相表裡」,比如重症胰腺炎的病人,肚子很脹,肺呼吸也不好。把腹脹解決了,結果發現肺功能也跟著改善了。從西醫的角度看,腹脹物理因素對膈肌的影響加重了肺的功能障礙,腹脹時腸道大量堆積毒素也會加重肺損傷,所以把腸道問題解決了之後,肺功能也就跟著改善了。隔西兩者說法不同,但是原理卻是貫通的。一旦異通之後,採取的治療方式就更有確,成效也佳,對重症處理也起了臨床上的治癒成果。

在江夏的方艙醫院病人全部吃中藥,收容564個病人,基本上都為輕症,由武漢的5個中醫院校組成的醫療隊承包治療。不過化驗檢查、移動CT等現代醫學設備一樣不少。該吸氧的還得吸氧,該輸液還得輸液,肺部影像還得檢查,一些常用基礎西藥我們也備著。換言之,還是中西兩套醫療系統並進,以中藥治療為主,輸液較少。除了吃藥外,還有打太極、練八段錦、針灸、按摩、穴位敷貼等中醫治療模式。實驗結果證實了:「對於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用中藥完全可以達到治療目的。」

醫療與防疫是一體兩面的工作,防疫得當醫療壓力相對減輕,反過來醫療成效卓著,對於疫情緩解助益甚大。這次的新冠肺炎大作戰中,大陸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是也在臨場與防疫現場上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中西醫合作治療模式,在台灣的《中醫藥發展法》列為立法重點,不過這次的新冠肺炎卻沒有機會發展出中西合作的新模式(由於台灣病例不多),但是是否願意深入了解大陸在這次中西合作治療所做出來的實驗與經驗呢?以蔡政府的防疫政策來看,拒絕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這些都是來自「中國」的,所以連立法院長游錫堃都只在乎台醫、台藥而不想擴大與深化對中醫藥在新冠病毒的治療與防疫,那麼小英期許的國醫界「如何促進中醫藥的完善發展,以照護民眾的健康福祉,並繼續在防疫領域,成全民最有力的後盾」又要怎樣落實下去呢?

兩岸交流是有國安的考量需要警覺,可是還有其他領域,特別是教育、文化、醫療、防疫、經貿、觀光等等,不但應該開放,更應該多鼓勵,因為從這些交流中我們的優勢與民主有可能讓更多華人看到感受到,一向自詡為台灣民主的護衛者的民進黨為何還要懼怕來自大陸的交流呢?不敢向大陸民眾推銷台灣的民主,又怎能大聲批判北京的專權呢?

最後,要為仍停留在武漢的小明們請命,若是對於大陸疫情控制有所質疑,那麼對於接回武漢台商台僑與台生至少已有兩波,事實登明他/她們回台之後並未引起社區感染或流行,那麼為何不能早讓這些小明早日回台?是對自己的防疫沒有信心?還是仍在「恐中陰影中」自己嚇自己呢?

*作者為大學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