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太礙游錫堃的眼,隨手給他「台一台」

2020-07-07 07:20

? 人氣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主張「中醫」改「台醫」。(盧逸峰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主張「中醫」改「台醫」。(盧逸峰攝)

所謂「大水沖倒龍王廟」,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大會開幕式,提到「中醫」只有百年歷史,而「漢醫」已有幾千年歷史,漢醫傳到朝鮮半島叫「韓醫」,傳到日本叫「漢醫」,傳到越南叫「東醫」,只有台灣叫「中醫」「中藥」,「如果叫『台醫』『台藥』應該也不錯。」游錫堃之言一出,立刻引發熱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能不佩服游錫堃「正名」一本初衷、一貫之,歷數十年不易其志,他說的也沒錯,「中醫」二字,最早在古籍中出現是在《漢書·藝文志·經方》:「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不過,這裡的「中醫」不是游錫堃口中的「中國傳統醫術」,而是唐代遜思邈《千金要方》所謂「古之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上醫治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是醫術一般的「中等醫師」的意思。因為這個「治不好死不了」的「定義」,早有中醫師倡議應該「正名」為「上醫」。

一直到一九三六年,國民黨政府訂定《中醫條例》,算是「法定」了中醫,這個「法定用語」,國民黨到了台灣延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繼續用,要論「中醫」的名稱創始,國民黨居首功;但不要以為早年的國民黨是宣揚中醫的,自清末樸學大師俞樾主張「中醫可廢,而藥不可盡廢」論,廢中醫就是「進步人士」的主張;民國人士反中醫者不計其數,代表號是少習中醫的余雲岫,魯迅、孫中山、胡適、梁啟超、嚴復、丁文江、陳獨秀…全部倡導廢中醫;討論《中醫條例》(草案),時任行政院長的汪精衛甚至說,「中醫言陰陽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學上實無根據;至國藥全無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張「凡屬中醫應一律不許開業,全國中藥店也應限令歇業。以現在提倡國醫,等於用刀劍去擋坦克車。」若非陳果夫、陳立夫挺身而出,召開「國醫館籌備大會」,宗旨是「以太學方法整理中醫學術」,中醫不無可能提早滅頂;「國醫節」的由來,正是延續自一九三0年代的「(中醫)醫藥救亡請願團」活動。

20200705-總統蔡英文5日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出席國醫節開幕典禮,只談「中醫」不說「台醫」。(盧逸峰攝)

游錫堃站在延自民國中醫的「歷史舞台」上,倡議正名為「台醫」,場下中醫師們不乏「樂觀其成」,也是一道滑稽的政治風景;游錫堃致詞開幕的是「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應該不只是「台醫」們的關門座談,而是與各國不論是漢醫、韓醫、東醫…交流,這裡中醫的「中」,當不是狹隘指涉政權的中國,而是傳統醫學文化定義的那個中華、中原、甚至漢唐華夏,游錫堃硬要把那個上下數千年傳統醫藥,硬塞進「台醫」的框架,不是不行,不論中醫台醫,治得好的就是上醫,問題是來自中國藥材算中藥還是台藥?早在十年前就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中醫針灸」,以後是都改為「台醫針灸」嗎?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蔡政府,有這麼一位堅此百忍,所到之處無不倡議「正名」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不知該哭該笑?民進黨若非「正名」不可,倒也是不難,比方說,衛福部直接把「中醫藥司」改牌為「台醫藥司」,因為該司位階不高,連組織法都不必修;再比方說,去年底才經過立法院三讀的《中醫藥發展法》,橫豎民進黨在立法院是絕對多數,又頗習慣法律一修再修,游錫堃發動一下,讓民進黨立委舉個手,法律立馬「正名」為《台醫藥發展法》,就給了「台醫」法定地位;當然,隨之而來的,包括蔡英文總統口中的「中醫藥優良製造確效作業基金」、「中醫優質發展計畫」、「中醫藥研究基金」,全部都一字之易「台一台」,沒那麼大困難。

台灣是太平盛世,多的是時間在「名稱」上窮折騰,這個毛病早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的扁政府時代就已經開始,比方說,二00五年就把「中華中藥典」改為「台灣傳統藥典」,至於藥典中的藥材是否都取自台灣,有無來自中國,就無人聞問了;馬政府時代悶聲不吭又把「台灣傳統藥典」改為「台灣中藥典」,既有台灣又有「中」,算是兩岸共藥的事實;游錫堃此番再倡議,不知衛福部是否要再改一次變成「台灣台藥典」?不過,「必也正名乎」是中國人(孔老夫子)的毛病,游錫堃能染上這毛病,北京應該相當欣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