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這是消費有理,精打細算有利之三倍券的故事

2020-07-08 06:10

? 人氣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以1000元換取3000元,達到經濟振興的效果。圖為民眾使用健保卡於超商預購振興三倍券。(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以1000元換取3000元,達到經濟振興的效果。圖為民眾使用健保卡於超商預購振興三倍券。(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和防疫的相關措施使全球各地經濟委靡,因此各國陸續出台相關政策以振興經濟。為刺激消費台灣將推出三倍券,而德國把刺激全民消費的政策重點放在降增值稅(台稱營業稅)。有趣的是,台灣關於三倍券的討論感覺特別熱烈,反之德國降稅的討論熱度就小非常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勾起我的好奇心,想去多了解三倍券一些。所以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看了一些相關新聞跟報導。很多新聞跟報導提供消費者有關如何以最划算的方法去使用三倍劵的資訊與建議。在我訝異於這類資訊之多與多元之時,我更想瞭解這政策本身的背景、內容、運作機制與預期結果等,所以我去點看了行政院振興三倍券的官方網頁,還看了政府的相關簡報等。政府簡報感覺有用心在做,但當我看到官網上的常見問答時,我得承認,我在看到第一題時就卡關了。

如果一項政策立意良善,得讓民眾真的了解它背後的意義,才能獲得民眾的支持而盡可能達到想要達到的效果。因為我在看到官網問答第一題就卡關了,所以我決定在仔細思考過後來寫這篇文,與有興趣的讀者分享我的看法,也許可以也讓您/你對這政策有更多理解。

等看完這篇文章,也許您/你也會得到一樣的結論,這是一個關於消費有理和精打細算有利的三倍券的故事。

振興三倍券官網的第一題問答是(7月4日看到的官網內容):

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2000元?

官網答:

(1)發現金未必完全用在刺激消費,若發2000元振興券,效益就只有2000元

(2)三倍券讓民眾出1000、政府出2000,合力發揮三千元的消費效果,還能夠帶動業者繼續加碼,創造更大的消費效益“

我看到這題問答卡住的原因不是因為問題本身。其實這問題提得非常好,是答案讓我思緒一時卡住,因為這個回答簡直把好幾條關聯線纏在一起,說答案不對也不是,但也不是真的對。

分享看法如下:

1. 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2000元?

如果把發「現金2000」跟「消費券2000」來做比較的話,公平誠實的講,現金政策不管是政府方、消費者或是營業者的交易成本會是比較低的,甚至可能低很多。低在哪裡?一、大家都知道現金要怎麼用。不需要花資源花時間去解釋去蒐集資料去了解。二、政府不需要花人力物力去印紙本券也不需要架設或改良相關電子交易平台。三、錢可以直接匯入大部分民眾的帳戶,民眾無需花時間去上網預購與排隊領取。四、營業方收到現金收入可以直接使用,無須以券換現金等等。

那交易成本低有什麼好處?消費者與營業方會比較容易直接去使用它,現金可以很快直接進入市場活絡經濟。

但使用現金政策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無法確定這兩千元真的會被用掉」。在沒有花錢的意願或必要的情況下,部分民眾會把錢直接留在戶頭不去用它,沒法透過消費進入市場。一般情況下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銀行扮演一個很重要的金融媒介的角色,它可以把存在銀行的錢貸出去,透過企業貸款投資也可振興經濟。但當經濟不振尤其是消費意願低的情況下,企業不太會想去大筆貸款,那這條路也就不太可行。

發消費券又限制消費者拿券換現金的話,政府比較能確定它注入的資金會被用掉而不是直接留在帳戶存起來(當然這前提是民眾不會拿消費券去買他想原本就想買的,然後把他原本要自己出的錢存起來。關於這點下面還有相關內容。)。消費券相對於現金的另一個好處在政府可以透過使用限制來引導消費者把錢花在政府可能選定的重點產業或商品,讓這些政府認為最需要現金注入的產業與業者獲得最大的幫助。

20200703-總統蔡英文(見圖)3日走訪深坑老街時,大力推廣振興三倍券政策。(取自總統府)
總統蔡英文(見圖)3日走訪深坑老街時,大力推廣振興三倍券政策。(資料照,取自總統府)

2. 那為什麼要花時間資源精力去推現在這個三倍券而不直接發2000元消費券就好?

上面提到官網的回答並不太對。不管是現在這三倍券或是2000元的消費券,只要這個錢是花得出去的,它的經濟效益絕不會僅止於面額上的3000或2000。經濟學上來看,消費對經濟有加乘的效果,最簡單的說,丁一花2000元跟李二買東西,李二收入2000元扣稅後增加的收入沒存起來的話也會用在消費(包括買他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料等),那這筆錢又再進入市場一輪到下個人手上,這是一種「錢滾錢」的概念。當然在所有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注資3000的效益會比2000的大。但,這也不是支持推三倍券的理由,因為理論上這三倍券的效果也可能可以透過政府發2000消費券同時鼓吹民眾自願加碼消費1000達到。只是,在此情況下,民眾是否真的會自願性的加碼1000是政府不可控的。也就是說即使政府鼓吹自願加碼1000,很可能最後還是頂多是發放的消費券上的2000被用掉而已。

而三倍券,政府讓你自己得先出1000去換的3000的消費額,政府比較可確定最後用在市場的是3000不是2000,畢竟跟無償獲得的消費券相比,這3000裡好歹有自己的1000元,你應該會比較上心然後記得把券花掉!不然我相信大家都有過把別人送的禮券放在皮包或是家裡某處,然後最後過期沒法用的經驗。(不過在數位三倍券的使用上,採取的是消費3000回饋2000的做法,而非像在紙本券要求先注入一筆1000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刺激這額外的消費靠的只能是回饋2000的吸引力而不是還有那事先投注1000的成本的推力。)

3. 三倍券是否該限制用處?

如上所述,發放三倍券或消費券的好處是政府可以透過使用規定去引導消費方向,但該如何規定是門藝術,限制過多過少了都會引響政策效果。官網公告規定三倍券不可用於水電費、罰金罰鍰、健保費、稅捐、行政規費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不然等同政府拿錢給你繳錢回去給政府,而這錢進了政府就入庫了,這樣消費加乘振興經濟的效果有限,除非入庫的錢透過政府的額外的消費與投資支出可再進入市場。(雖然理論上要是開放三倍券可繳規費等,可讓民眾省下錢去做其他消費,但民眾是否真的會把省下來的錢去消費就不可控了,民眾也是可能把省下來的錢存下來的。所以政府寧可你拿自己的錢去繳規費等,然後把三倍券拿去消費,這樣它比較能確定錢會進市場刺激經濟。)

至於是否該限制三倍券只能購買台灣當地商品也許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目前官方沒有這類限制)。畢竟每個產品背後都有它或長或短的產業鏈,有本地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注入也有外國的,也因此產業鏈上的增值有部分是國內創造的而部分是國外的,只是每項產品和每個產業的國內創造的增加值的比例不同。當然政府理論上可以先去研究那些產品產業的國內創造的增加值相對上是較高的,然後在三倍券的使用上更偏好這些產品與產業一些,但即使研究有成,最終的政策可能因此複雜到沒人真的可以去跟從,那也無意義。所以應該認知到即使買的是進口商品,台灣的進口商,販售業者與櫃員又或者運送與宅配公司的員工等都是該產業鏈的一員,都能從中獲利,透過他們的再消費也對經濟有益。

4. 三倍券振興經濟的關鍵是?

不過,雖然這樣看來三倍券有振興經濟的潛能,但最後成效多大其實更取決於民眾是否會以三倍券為始來作額外的消費,亦或是只是把原本想買的東西透過三倍券買了,然後把自己的錢省下來。如果是後者,那其實政策成效不大,只是改成當初民眾部份自己得付的錢換成政府幫忙付了 。同理,如果政府因為撥一部分預算到三倍券上,而減少政府原本既定的其他支出,那這刺激經濟的效果也會被打折扣。三倍券刺激經濟重點要的是額外的消費,而不是改變支付方或單純轉移使用方向的消費而已。

為了讓民眾更願意多掏錢出來消費,這就得靠業者的行銷創意與持續加碼,比方說綁定三倍券買多送回饋金之類的。利用送回饋金等把原本的700億餅(2300萬乘3000)持續做大,讓民眾持續有消費力。而且這回饋金不能太低,因為太低民眾無感會忽略回饋金的存在;但回饋金也不能太高,畢竟最終刺激經濟要的是額外消費,得要讓民眾肯再加碼掏錢消費才行。

看看現在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廣告行銷介紹如何能夠以最有利的方式使用三倍券,讓人不得不讚嘆台灣業者的創意與彈性。如果三倍券政策最終要達到其預期的振興經濟之效,靠的還是民眾的消費意願和業者們這些吸引消費者加碼再加碼的創意行銷功力了。

所以才會說這是消費有理,精打細算(回饋金等)有利之三倍券的故事。

註: 三倍券與業者加碼等行銷策略雖然短期可刺激消費意願,但民眾長期的消費力還是要靠勞動與就業市場的正向發展來支持的!

*作者為經濟研究員,長年在德國某大經研院從事研究工作。即使離鄉多年還是很關心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喜歡發文分享對台德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察、看法與建議。更多文章請看「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