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慎防「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口號成真

2020-07-07 07:10

? 人氣

以往香港民眾走上街頭經常揮舞英美旗幟,在「港版國安法」生效後,可能被認為是勾結外國勢力。(美聯社)

以往香港民眾走上街頭經常揮舞英美旗幟,在「港版國安法」生效後,可能被認為是勾結外國勢力。(美聯社)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30日急速審議通過「港版國安法」,並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立即簽署公布實施。北京這次處理香港問題的節奏夠快,外界的反應也是迫不及待。美國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宣布對中共和香港的制裁措施,美國國會更加緊動作,由參、眾兩院透過跨黨派合作,分別於7月2日及1日通過了《香港自治法》(Hong Kong Autonomy Act),將送往白宮交由川普總統簽署發布。這項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制裁損害香港自治的中國大陸官員及金融機構,且明定總統應在一定時間內付諸實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認為,美國在香港主權移轉後,即陸續以制定美國的國內法來干預香港事務;美國則批評中共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當中給予香港高度自治權的承諾。然而中共這次祭出了「國家安全」的大旗,就讓美國的反制行動顯得「理不直氣壯」。何況,在國際政治操弄下,國際條約經常形同廢紙,這點川普最應心知肚明。他上任後採取的一連串「退群」行動,就是以「美國優先」為考量。對岸有人形容,這是「只許美國放火,不准中共點燈」。

表面上,中共通過「港版國安法」是這波香港情勢驟變的導火線,但如果只從法律文字看情勢的變化,那就是誤判形勢。因為對中共而言,香港問題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如果用政治學者拉斯威爾(Harold Lasswell)對「政治」一詞的定義,那就是「誰得到什麼?何時?以及如何?」(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的問題。

「誰得到什麼」(who gets what)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共目前的對港政策。我認為北京正在做「清理戰場」的工作,因為單靠「港人治港」已無法處理「反送中運動」留下的善後問題。但俗語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今天中共落至必須以痛下猛藥來處理香港問題的地步,很多因素歸咎於中共和香港內部本身。

首先,北京沒有從「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鄧小平在1980年代設計的「一國兩制」,即忽略了香港長期的社會經濟變遷,進而高估了特區政府處理危機的能力;其次,特區政府低估了香港群眾運動的爆發力,誤認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就可息事寧人;第三,抗議民眾低估北京政府不惜一切來進行「止暴制亂」的決心。

在「時機」(when)方面,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強化了北京快刀斬亂麻的決心,因為北京不願自身內政問題成為外力與其討價還價的籌碼。有評論家認為,中共急速通過「港版國安法」就是衝著川普政府而來。在過去中美關係相對友好的時候,中共對港採開放政策,讓港人擁有較大的自治空間;如今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最壞的情況,川普政府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成為泛民派和示威者的後盾。

2020年7月,香港警方強力鎮壓反對「港版國安法」運動,街頭仍可見支持香港獨立的海報(AP)
2020年7月,香港警方強力鎮壓反對「港版國安法」運動,街頭仍可見支持香港獨立的海報(AP)

由於美國的推波助瀾,習近平不可能在處理香港問題上對外示弱,因為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僅影響他的「兩個一百年」民族復興目標,也攸關他在中共「20大」時,能否取得延任的權力合法性基礎。此外,有觀察家認為,在全球飽受新冠肺炎疫情之苦時,北京或許判斷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在反制中共行動時將力不從心。

至於涉及「如何行動」(how)的問題,「港版國安法」是一項「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付出的相對代價小,但卻能發揮最大的「寒蟬效應」和嚇阻作用。這項法案已給與中共干預香港司法的廣泛權力,其中雖僅列舉分裂、顛覆、恐怖主義和勾結外國勢力等四項罪行,但定義廣泛、量刑重,且對象包括所有國籍人士,已達到所謂「長臂管轄」的效果。《CNN》評論指出,「寒蟬效應」預計主要體現在媒體和政界,「記者團體早就警告,隨著來自北京壓力的增加,自我審查將越來越多,報紙和電視台都被中國人買走控制,香港大量國際媒體的命運成為未知數。」

面對中共實施「港版國安法」的衝擊,加上對香港司法獨立缺乏信心,外國企業對香港的投資意願必然受到影響,將有大量企業在短期內急速離港,上層社會及高級人才外流的情況也會日趨嚴重。雖然就長期而言,大陸學者在評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情勢與成本效益之常規,並考量香港區位優勢、自由港優勢及長期累積國際資本等因素後,認為美國採取的制裁效果有限,對香港維持亞太金融貿易中心地位仍深具信心。但與此同時,中共似乎也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中共6月1日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目的,即是在因應香港動亂,希望擴大海南對外開放,增強吸引外商及外資之力道。

無論如何,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已成為中美對抗下的祭品。香港城市大學資深政治學者鄭宇碩表示:「香港人民明白,這意味著香港『一國兩制』模式的終結,我們現在正淪落為深圳或上海那樣的大陸城市, 我們將不得不與大陸人一樣行事。」這段話說得無奈,但卻道出香港一般大眾的心聲。在緬懷舊日時光之餘,他們必須重新調整生活的秩序;同時,近在咫尺的臺灣,能從中學到什麼教訓呢?

法國智庫「亞洲中心」(Asia Centre)會長迪蒙柳(Jean-Francois Di Meglio)接受法國政治週刊《瑪麗安娜》(Marianne)專訪時表示:「北京的策略是吞下香港後,接著就對臺灣如法炮製。」臺灣與香港不同,臺灣不能自貶身價;但中共以「法律戰」、「心理戰」和「輿論戰」來處理香港問題的「三戰」手法,我們應心存警惕。

在民進黨執政下,臺灣主張「臺獨」並與中國脫鉤者與日俱增;而繼香港之後,臺灣也有可能成為中美的另一角力場域。上述的內外兩項因素都使臺灣暴露在與香港同樣的險境當中。「今日香港,明日臺灣」是2014年太陽花運動當時流傳的口號,抗議群眾抛出的一個重要訴求,即是反對通過兩岸服貿協議,擔心因此可能產生臺灣對中國大陸過度依賴的負面效應。這句口號後來也被民進黨做為選戰的訴求,並成功爭取到許多「反中」、「抗中」的選票。如今激情過後,我們不希望明天的臺灣,會淪至今天的香港!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