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武專文:蔣介石能躋身台灣國父之列嗎?與汪浩商榷之

2017-06-25 07:10

? 人氣

我拿到書稿之後細細閱讀,感到書中所討論的議題雖然嚴肅,但行文卻平實流暢,讓讀者很容易就能一口氣讀完,進而增加許多近代史知識。他書中的標題名稱都是如歷史考題般的問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國家嗎?」開始,到「李登輝為什麼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結束,洋洋灑灑二十餘道題目,環繞著毛澤東、蔣介石、尼克森、蔣經國、李登輝等領導人的許多關鍵議題而展開,但其答案卻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的一般解答絕不相同,而有他獨特的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覺得這本書在一九四九年之後的臺灣史的表述上獨樹一格。在全書理論框架上,汪浩受到林孝庭兄的《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與若林正丈教授的《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湾の政治:中華民囯臺湾化の戦後史)兩書的影響,但又無疑地在範圍與觀點上嘗試能超出了這兩本書。林孝庭的《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臺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在此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是如何轉變。

林孝庭指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出現不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而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汪浩同意此一觀點,也同意美國因素在兩岸問題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他的書名訂為「意外的國父」即表示與此書同調。他與林孝庭所說的「意外」一詞意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創建與臺灣化的發展不是由單方面主控,而至少是由臺灣的政治領導人物、臺灣民眾、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等多種因素因緣際會、交相衝擊、彼此妥協而形成的,且其結果與歷史當事人的主觀構想有所出入。這樣的史觀絕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而比較傾向韋伯(Max Weber)的「多原因的歷史解釋」,也讓我想起蓋博堅(Kent Guy)教授在一本討論「四庫全書編纂計劃」(The Emperor’s Four Treasuries: Scholars and the State in the Late Ch’ien-lung Era)的書中所說的一句話,此一過程乃「shaped by all but dominated by none」(由所有的因素所塑造,而非由單一因素所掌控), 「意外」之意約略近此。

20170321專訪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館長林孝庭.(陳明仁攝)
林孝庭指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出現不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而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資料照,陳明仁攝)

汪浩將林孝庭所說的「意外」,配合若林正丈的「中華民國臺灣化」的觀點,而又在時間跨度上延伸到從兩蔣到李登輝時代。若林正丈的《戰後臺灣政治史》一書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主軸,來討論戰後臺灣政治史,並分為「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啟動(1945-1987)」與「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展開(1987-2008)」兩大部分來展開論述。若林以「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的概念來解釋中華民國自一九四九年之後立足臺灣所形成的政權性質,同時分析「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史過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