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從未保護過、也永遠不會保護我們」 美國華人為「黑人的命也是命」挺身而出

2020-07-05 10:30

? 人氣

他們視子女教育為重中之重,認為美國教育平權運動打擊華裔利益

與凌飛產生了同樣思想變化的第一代移民並不在少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來自中國的移民人數近20年來大幅上漲,他們視子女教育為重中之重,認為美國教育平權運動打擊華裔利益,這個議題也使他們在政治上逐漸「右轉」。

關注美國種族問題的青年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林垚表示,第一代移民因語言原因,較少閲讀英文資訊,依賴充斥虛假信息的中文自媒體信息環境。

由於來自族裔構成高度同質化的東亞社會,他們大多未接受過多元族裔社會的系統式教育。「主體民族沒有感覺過被歧視,對外界的想象也是單一化的,缺少不同族群互動的切身體驗,」林垚對BBC說。

相較之下, 像黃艾琳這樣的ABC(生在美國的華人)從小對非裔民權歷史耳濡目染。他們中許多人曾因膚色而遭遇歧視,更願意與其他有色人種站在一起,對抗他們眼中「白人至上」的制度。

許多華裔青年在新冠疫情中聽聞甚至親歷針對亞裔的騷擾,對非裔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紛紛加入維權抗議行列。

Teenagers Sofia Pastor, Wengfay Ho, Olivia Biggs and Annie Hedgepeth at a protest in DC on Saturday 6 June
BBC 在席捲全美的反種族歧視遊行中,不難找到年輕一代亞裔美國人的身影。

亞裔與非裔錯綜複雜的關係

跟千千萬萬的美國人一樣,黃艾琳最初從社交媒體上看到佛洛伊德被捕期間被壓頸的視頻。「那個畫面令人髮指,難以忘懷,」她形容。

她還立即留意到,事發當時有一名亞裔警官在場。

在佛洛伊德呼救的過程中,34歲的赫蒙族警官陶.邵(Tou Thao)站在警察同僚與旁觀人群之間維持秩序。

路人們高喊「放開他吧,他說他喘不上氣了」、「測一測他的脈搏吧!」但陶.邵並未上前查看佛洛伊德的狀態,顯得事不關己。

陶.邵冷眼旁觀的姿態,彷彿是美國亞裔與非裔複雜關係的一個縮影。

Derek Chauvin, Tou Thao, J. Alexander Kueng, Thomas Lane
Minneapolis police 共有四名警員涉佛洛伊德一案,左二為陶.邵。

歷史上,亞裔與非裔曾在美國民權運動中多番攜手同行。

1982年,美國汽車工業重鎮底特律遭受日產車崛起打擊,華人青年陳果仁(Vincent Chin)被誤認為日裔,遭白人汽車工人毆打致死。兇手最終被輕判,免受牢獄之災。當年,多名非裔民權領袖聲援亞裔族群,為陳果仁謀求公義。

更早之前,華裔民權運動家陳玉平(Grace Lee Boggs)自50年代起就與非裔丈夫博格斯(James Boggs)在底特律推動草根運動,兩人畢生致力於種族和性別平權。

而在佛洛依德被殺的明尼阿波利斯,亞裔和非裔也曾併肩對抗警察濫用暴力。

在2006年,一名名為李方(Fong Lee,音譯)的苗族青年被警察槍殺,非裔維權人士立即向李方遺屬伸出援手。「他們是最大聲支持我們的人,」李方的姐姐李雙(Shoua Lee,音譯)對BBC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