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好到祇剩小確幸

2017-06-14 07:10

? 人氣

蔡英文政府官舌最近接連高調對外響聲宣示,台灣經濟績效表現大好,但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資料照,顏麟宇攝)

蔡英文政府官舌最近接連高調對外響聲宣示,台灣經濟績效表現大好,但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資料照,顏麟宇攝)

蔡英文政府官舌最近接連高調對外響聲宣示,台灣經濟績效表現大好,不但必可保一,甚至超二也無不能;祇是民間百姓大眾以及產業企業經濟部門領袖高管,卻對「如此佳績」根本無感,甚且若有也祇會是對台灣前景越來越覺暗淡的痛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好到可以保一甚至可以超二?

在台灣天候遽然間轉進溽暑夏至,且執政屆滿一周年的蔡英文施政不滿意度,已然正式突破6成2的惱人時刻,行政主計總處及長期接受政府資助為主要財源的3大國家級智庫,幾乎都在很短時間之內,賡續發布對當前臺灣經濟成長情勢現況的評價,以及未來一年經濟信心展望,亦都給予極其良佳的判斷分數,無非都是為了鼓舞民間士氣信心而為。這幾個官民機構甚且信誓旦旦指稱,2017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但可以安全保1成功,甚至從上半年第一、二季實績表現看,順利跨越2%門檻的良嘉情勢,也完全可以肯定期待;對2018年展望,則更幾乎可以肯定會延續2017年好氣勢的展望。

主計總處2017年5月26日公布經濟預測,已將2017全年成長率上修至2.05%,較2月預測的1.92% 上修了0.13個百分點。但令人弔詭的是,原本初估2016年第4季GDP相對2015年同季成長率修低為2.79%,較原先的2.88%下滑0.09%,併計前3季,全年成長率1.48%,也較初步統計的1.50%,減少0.02個百分點,每人GDP為2萬2,540美元;對於2017年第1季GDP成長率,初步統計僅2.60%,調整後按上季增率直接折成年率為3.82%;使得2017全年經濟成長達到2.05%,較2月預測值1.92%向上修高0.13個百分點,使每人GDP達到2萬4,222美元,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上漲0.95%。

難以取信庶民百姓的無感無覺

主計總處堅定認為2017年內需、出口動能都較原先好,對外界評估台灣經濟是外熱內冷,不表認同,更以下半年基期偏高,加上iPhone 8製程延後,大膽推斷下半年的臺灣經濟,還有一定程度的動力在,可以擴張進步的空間還很大。細審最近這次預測,主計總處上修幅度最大的是民間消費,也認定就業市場改善、失業率降低,均有助益於內需經濟,而且,祇要政府能夠積極督促所屬公營事業、加強落實預算執行,其所挹注固定資本形成的可能表現,都是經濟推升大力道。

不過,一般庶民百姓及多數民間公正獨立智庫機構,對於如此硬抝的上修理由,咸表難以認同,尤其對於迄今所見政府及附屬機構所釋放的各式各樣利多訊息,幾乎無一不以「無感」「無覺」,來相予回應。

至少,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反倒是,普遍感受都認為,與既往近十年「悶」經濟情境的困頓,相較起來,今日景況與昨日的昨日,根本上並無太大兩樣的感覺,甚至在今天當下,卻反而越來越有「每下愈況」的超悲觀預想,一一重壓所有庶民百姓心頭。

四大最務實的可觀察指標

要想真正體驗認知臺灣經濟究竟有多好?或者究竟有多麼不好?不妨可以從現代宏觀經濟學理的觀察,以及過往70幾年的實證經驗來為理性客觀之研判。

台灣經濟景氣的變好-變壞,最務實的可觀察指標,無非是透過4大構面變數:第1是產業經濟的「產銷貿易數量」大增,及其「成長比率」或有2位數之躍進;第2是普遍性「國民就業機會」的倍量遽增;第3是經濟物價水準的明顯提高,消費物價與經濟成長率能否同速同步挺揚,這當然包括躉售物價及工業原物料物價,是否明確溫和上升或反向;第四是資金流動數量及流動速率是否向上挺舉。

但是,就在主計總處及重點御用智庫賡續發布驚喜連連「經濟看好」訊息同時,這4大構面指標所具體顯示出來的臺灣經濟情境態勢,似乎根本不是如此。

驅趕製造業出走政策殺傷力最猛

自從蔡英文「坐天」掌政以來,由於「仇富反商」意識型態的驅使,對國內投資資本一向「不表歡迎」,而對於台灣經濟骨幹根基殺傷力最猛最大的,莫過於「反製造業投資營運」、「驅趕石化產業等重化工業出境」的政策措施,迄已嚴重肇致國內產業經濟部門投資營運產銷活動大受挫傷,對外貿易產品量值同聲俱減,根本失去了可以繼續支撐國家經濟景氣向上及經濟格局再振作的動能角色。

以至於當歐、日、中等主要經濟體2017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均呈現穩定表現,但是關乎台灣經濟大勢的外銷訂單與進出口貿易量值,雖能持續既有正向成長,其可能增進幅度已明顯趨於放緩,加上基期因素淡化、國際原物料價格回檔、匯率波動與產業傳統淡季影響,益使製造業廠商,對於未來景氣看法,正全面轉差。

「一例一休制」凸顯台灣式勞動保護主義嚴重

在國民就業機會方面,過去這一年來,各種行業職業領域都祇見「有減不增」,尤其青年新世代就業機會萎縮情勢,特別凸出明顯,這也造成過去這一整年時間,青年新世代「失業率倍增」的特出情境狀況,也更加突顯地反襯出,整體勞動市場失業率僅僅向下微降時刻,引人驚心的反差突出異象。

在全世界勞動經濟領域截然獨樹一幟的「一例一休制」,自2017年元旦啟動後,對臺灣所有產業經濟部門,所產生的整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性殺傷力,更是駭人。2017年6月8日美僑商會白皮書所反應出來,全體外資外企的集體憤怒反應,正可以積極註腳,臺灣「超額勞動保護主義」的政經負向效應究竟多大!

2017-04-24-五一勞工「反剝削、要保障」大遊行行前記者會,勞工團體演出行動劇,諷刺砍7天假、一例一休-陳明仁攝
作者認為,在全世界勞動經濟領域截然獨樹一幟的「一例一休制」,自2017年元旦啟動後,對臺灣所有產業經濟部門,所產生的整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性殺傷力,更是駭人。(資料照,陳明仁攝)

錯誤的「一切廉價才是小確幸」社會價值觀

經濟物價水準:在偏執民粹的非市場性手段刻意壓制之下,使得台灣通貨膨脹率自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直到今天,都一直遠遠達不到國際間專業公認,可以有效拉抬經濟景氣復甦的2%以上之最起碼水準。

會肇致台灣社會通貨膨脹乏力的背景因素是,長期以來受到激進左派社會主義民粹及主政者意識型態枷鎖囿限,使國內經濟物價政策,一直在秉持「祇准下跌,卻絕不可以上漲」的狹窄範圍運作,更加上「一切廉價才是小確幸」的國民百姓日常生活價值觀之普遍化壓力下,造成國內消費者物價無法充分反映市場真實性,遭到嚴重人為扭曲而呈現經常性僵滯不前,益發讓臺灣經濟成長動能更為熄火。

國際資金流入流出大失衡

在國際資金流動構面,最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外人直接投資已不再進入臺灣,加上國民資本與本土重要企業家精神,在主政者「仇富反商」意識型態作祟之下,形成自發性或被行政措施脅迫的被動性,而大量外移他遷流失;在這種內外變數交逼情況下,當然肇致臺灣經濟社會愈來愈趨劣化的「失血症」與「敗血症」。

尤其是美國川普總統當家主政以來,極力高擎「鼓勵製造業回流投資政策」,積極誘引台灣製造業產業巨擘,尤其是排名在前10名的大企業,最近半年多來,正紛紛相繼朝向美國本土大投資大遷移,是台灣本土資本加速外流的新變數。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退出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遏阻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美聯社)
美國川普總統當家主政以來,極力高擎「鼓勵製造業回流投資政策」,積極誘引臺灣製造業產業巨擘,尤其是排名在前10名的大企業,最近半年多來,正紛紛相繼朝向美國本土大投資大遷移,是台灣本土資本加速外流的新變數。(美聯社)

而相對地,在今天仍然還繼續流入台灣的,祇是從事「間接投資」的熱錢資本,當我們看到台灣股市再度上萬點盛事,究其根本,祇是胥賴兩三支主力股票支撐,與既往70年經驗,台灣「股市破萬點」,一向都是所有產業企業齊聲合唱,產銷營運成長同歡同慶的結果,與今天這種祇是單憑兩三支柱可擎天的「千枯一獨榮」情境狀況,完全迥然大異;前者有助於經濟穩健成長,今者,助益極其有限。

真好到 祇剩如此的「小確幸」麼?

從四大構面指標,所可以看得到的臺灣近況及可預見未來,很難據以肯定說:「臺灣經濟好」。然則,當此之時,國內兩大主流關鍵平面媒體的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竟在6月6日(斷腸時?)幾乎口徑一致地同時用頭版大標題刊出:歡欣鼓舞高唱2018年臺灣社會將有「6個連假」的小確幸!如此值得全民同慶同歡時,就不免要讓人深深感謂,台灣社會歷經將近10年困頓在「悶」經濟低氣壓太久了,又連續近20年迭迭選出「祇顧拚政治權謀騙選票,根本無視民生經濟拚外銷」的國家領導人,不是無恥,就是無能,再就是無知,竟使得全體無辜無助老百姓,既盼不到「再度台灣奇蹟」的經濟復甦,也盼不到曾經經濟繁榮的再一次到來,國民所得蝸步增長,就業機會創造一再落空,經濟活力與信心全失,就祇因為看到2018年竟有6個連假「不用上班淨賺薪水」的延長休假日子,竟可當成是最值得美滿幸福的人間「小確幸」,而雀躍到如此地步,亦可謂是當今天下一奇事。

從國際大競爭市場的角度看,會讓今天這個曾經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小型創新創意經濟體,理應是祇有在享有了「就業機會大暴增」、「外銷訂單大暴量」或者「加值外匯創造大躍進」、「國民福祉大倍升」之類的「國家級大確幸」事項到來,才值得庶民百姓如此雀躍驚喜才對;但是,今天竟然會祇是因為「休假日小增加」、「不必上班工作的時間增多了」,就認為是如此感人溫馨的全民「小確幸」,可真謂是意外中的意外。

難道在今天,臺灣經濟真好到,祇剩如此的「小確幸」麼?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