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昶佐大秀英文反嗆譚德塞!政治重金屬斜槓人生 攜手「農妹」Emily推Podcast讓世界聽見台灣

2020-07-03 08:10

? 人氣

從閃靈主唱到國會立委,林昶佐的「斜槓」清單再多一項,但這回場景不在立院質詢台,也非演唱會舞台,而是搭上時興的播客(Podcast)熱潮,與Podcast平台「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前立委候選人吳怡農妹妹Emily攜手合作,推出台灣第一個由政治人物主持的全英文Podcast節目,與全球各地的聽眾「空中相會」。

林昶佐與Emily合作主持的節目名為《政治重金屬》(Metalhead Politics),充分體現林昶佐「多位一體」身分的關注所在,兩人聊國際政治、聊台灣歷史、自然也少不了重金屬音樂,主動發聲讓世界聽見台灣的不同面貌,同時藉此重新思考台灣的獨特地位和重要性。在了解自我的過程也發現,你我口中的「鬼島」,其實有許多令外國人也讚嘆、驚豔的美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譚德塞氣壞 林昶佐開Podcast為台灣發聲

林昶佐透露,最初構想製作Podcast節目的契機,其實要拜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的誇張言行「所賜」,令他忍不住重啟推特(Twitter)帳號反嗆:「投入政壇後無暇經營推特,帳號就這麼荒廢了,但譚德塞出來後我實在是受不了。」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但在砲轟激情過後,林昶佐注意到疫情期間有許多錯誤訊息,甚至是針對台灣的不實指控,因此發展出與鬼島之音合作Podcast節目的想法,「初衷就是把台灣特別的觀點或獨特之處與外界分享。」《政治重金屬》節目第一集推出後叫好也叫座,上架當天即登上Apple Podcasts總排行榜第6名、新聞評論類排行榜第1名。

從政治到環保 「業配台灣」如何引起國際社會共鳴?

「過去台灣的故事大都是透過外國媒體傳出去,但基本上都是談外媒想講的事」,Emily告訴《風傳媒》,在歐美時興的Podcast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模式、無論通勤、運動時都可聆聽,而鬼島之音的成立契機便是要翻轉「鬼島」字眼的負面形象,建構一個敢於為自己發聲、敢於無畏創造的台灣。

Emily說,不僅要讓島民聽見台灣獨特的聲音,更要讓全世界聽見台灣:「在2020年,我們認為『聲音』是個很好的媒介,除了由外媒來講台灣故事,也能用自己的觀點說自己的故事。」

而鬼島之音在先前製作《大麻煩不煩》、《Waste Not Why Not》、《The Taiwan Take》等中英文節目的經驗中,發現對外國聽眾而言,台灣除了因地緣政治、軍事、科技等面向的重要地位受矚目外,外界其實對台灣在疫情下開打職棒、LGBT等較為軟性、文化層面的議題也非常有興趣。Emily強調,鬼島之音的目標就是「盡量把台灣向外送出去。」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舉例而言,鬼島之音製作環保議題節目《Waste Not Why Not》的契機,便是因為台灣在塑膠回收環保製品等產業具有世界級水準,但由於在台灣在聯合國體系缺席的現實面,較缺乏相關研究數據、能見度與發聲機會;另一方面,永續發展作為全球性議題,大多數對話卻在歐美發聲,《Waste Not Why Not》這個節目以全球角度討論環境、卻也不時「業配」台灣在全球環保議題的角色。

今年2月,《Waste Not Why Not》受邀參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年會,成為全球10個Podcast代表之一,在普世的環境議題包裝下,就成功為台灣帶來被聽見的機會。

而在《政治重金屬》節目中,兩人聚焦於「台灣、國際、音樂」三大面向,6月播出的第一集從武漢肺炎疫情出發,談及WHO等國際組織的公信力為何在疫情期間直直落,再連結到台灣的國際地位遭遇打壓,由此帶入閃靈樂團歌曲中的台灣民主運動史。

而本月1日新上架的第二集節目,主軸則為美國反種族歧視「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與香港抗爭,強調不分國籍種族,凡是被壓迫者的聲音都應被聽見,特別介紹香港樂團「大懶堂」(LMF)的音樂,同時也談及台灣在地的「罷韓」、通姦除罪化等時事議題,盡可能找出本地重視、國際社會也關注的事件尋求共鳴。

從「我要說什麼」到「台灣是什麼」的重新定位

因「搖滾立委」身分備受國際矚目,接受過無數外媒專訪的林昶佐也坦言,過去的受訪經驗較為被動,僅是回答外媒對台灣有興趣的議題。但在與鬼島之音合作主持Podacst節目後,反而要自己主動思考「我想讓外國人知道什麼」、「台灣在這件事上的國際重要性為何」,甚至進一步向內思索「我們是什麼、台灣是什麼、我們要告訴世界什麼」的問題。

「現在每集都會去思考,推測聽眾的感受」,林昶佐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享參與製作Podcast節目的「滾動式思考」過程:「這段了解台灣本身的過程,滿激勵人心的。」兩人強調,節目發想過程並不容易,每一集的內容產出都堪稱絞盡腦汁,也笑說嚴肅的議題講起來很「燒腦」,有趣的話題則會不小心聊得欲罷不能,40分鐘的節目往往錄上2、3個小時之久。

用Podcast談轉型正義 打破異溫層和語言障礙

Emily表示,在首集節目播出後,收到許多來自平常較少關注政治「異溫層」聽眾的回饋,主要來自美國、香港、英國、德國、澳洲等地的海外聽眾,對節目中談到台灣歷史的部分特別感興趣,甚至有位在台灣居住逾10年的外籍友人告訴Emily:「我過去從未聽過有人講蔣介石的壞話!」

兩人一片譁然的同時,也不禁慶幸Podcast「跨出同溫層」的意外效果,為轉型正義議題增添過去可能較少有的英文資訊,也打破黨國時代流傳至今、早已不合時宜的「自由中國」等國際論述。林昶佐也提及,台灣在轉型正義等議題或許較欠缺英文版本的資訊,「透過我們這種較軟性的方式去討論,我認為會是個很好的彌補。」

林昶佐說,當初自己從閃靈樂團在北美、德國、英國、芬蘭等地建立的既有樂迷群體推廣Podcast節目,而在疫情讓國際社會更加關注台灣之際,Podcast反而成為讓這群搖滾樂迷聽見台灣另一面、認識台灣的窗口。

林昶佐也認為,Podcast節目中的內容是他主動想講的東西,與智庫學者或外媒記者的預期不同,甚至翻轉某些對台灣的既定印象,對他們而言會很新鮮,甚至笑說有外媒來問他:「當初訪問怎麼都沒說?」

不過全程要用英文聊嚴肅議題,甚至向外國聽眾解釋「台式笑點」,林昶佐直言,錄製第1集的時候壓力較大,第2集就輕鬆多了,更透露自己不喜歡把草稿背好背滿,反而會增加壓力。

由於過去閃靈時期的歌迷就來自不同國家,林昶佐說自己巡迴演出時也把英文口說磨練出自信:「聽我這種敢講的英文應該也OK」。Emily也附和稱「敢講(英文)才能溝通」,並大讚樂團主唱出身的林昶佐錄音時「聲音很穩」。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Emily說,《政治重金屬》作為雙主持人形式的談話性節目,為了讓可能對議題毫無基礎的聽眾進入狀況,目前尚未想過邀請其他來賓加入。林昶佐則稱,不希望變成太過嚴肅的訪談節目,也不想給聽眾在「上課」的感覺,「想讓外國聽眾能以簡單、輕鬆的方式認識台灣」。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20200619-立法委員林昶佐、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專訪。(顏麟宇攝)

「鬼島之音」與閃靈樂團合作的《政治重金屬》節目每月1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等平台同步上架,除了用Podcast聽Freddy、Emily聊天,也可在閃靈樂團的YouTube頻道收看錄音現場的精華影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