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認識書本裡的花媽

2020-07-04 05:30

? 人氣

作者描述他在書中認識的陳菊。(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描述他在書中認識的陳菊。(資料照,盧逸峰攝)

我是1987年出生,剛好解嚴,我常說我是民主出生的孩子。2000年政黨輪替我就讀國一,正是台灣推動本土教育時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時面臨交叉點,得一面認識台灣,也得認識中國大陸讓我資訊非常錯亂。

20歲開始,我懂事了些。這時台灣正解密許多檔案出爐,從白色恐怖檔案、受害者遺書、口述資料、日治史料數位化。我才有機會讀起了故事!

有出爐書本、電視節目企劃觀看,我開始投入這領域的求知。大概就像是當年這些激進份子讀黨外雜誌的新鮮。

其實陳菊以前發生什麼事,對我們這一輩而言是一個分水嶺。1987年後美麗島審判已經結束我剛好出生,黨外刊物開始終結,什麼康寧祥、林義雄、施明德八竿子和我們打不著關係。

美麗島事件(取自網路)
美麗島事件(取自網路)

我初開始在文字上的資料認識花媽,還沒當上市長。是我開始迷戀黨外時代對抗當權者台灣人傲氣風骨的故事開始。那時我積極翻書讀資料,買書籍看歷史照片。了解了從日治時期後的台灣人聲音,追了時稱省議會五虎郭雨新、李萬居、郭國基、李源棧、吳三連的故事。

才曉得,當年時任郭雨新的秘書就是還在政壇當過勞委會主委的陳菊。

認識花媽是當時為了找郭雨新先生的文獻,而許多資料是陳菊以一個晚輩口述拼湊記憶而來。那時我就常在想,跟這些敢於對抗的當權者身旁的秘書所存在是什麼價值。

接著的時間,我慢慢將黨外的脈絡拼湊出來。也從更多的資料認識了陳菊女士!

我將黨外分三個世代解讀,第一代的郭雨新和吳三連先生及嘉義張博雅母親許世賢女士合稱為五虎一鳳的時代。第二代則是,高雄余登發先生、屏東邱連輝先生等這些則是由國民黨所扶植的地方派系後跳出來和當權者對抗的民主鬥士。第三代莫屬美麗島人士含辯護律師如林義雄、姚嘉文、陳菊、謝長廷、蘇貞昌、陳水扁等等人士。

然而,細數後發現,最難能可貴的是陳菊從二十出頭歲就投入黨外運動的她,是現今唯一誇過黨外三世代的政治人物,且是當過總統府秘書長、高雄市長的完整歷練女性政治家。

陳菊從協助郭雨新先生開始結識了老黨外,見證過老一輩受日本殖民統治被壓迫台灣人拚搏的民族精神的新世代。不論是郭雨新、郭國基都是日治時代的菁英,難得能逃過228被國民黨撲殺的菁英。對於台灣的政治文化脈絡,出生於日治時代的孩子更能展現出對抗當局者台灣氣魄。而陳菊就是最後那一位拿起火把傳接的女性。

當年的高雄橋頭事件,也就是聲援余登發先生。參與其中的陳菊就是接著火把往前支援的小妹。那是風起雲湧的台灣發聲世代,陳菊就是扮演著那個傳遞使命的女孩。

直至美麗島世代受到審判迎接民主後,他和辯護律師走向第一線參與政治工作。陳菊才開始第三代使命,展現在她的政治工作上。

為何國民黨會討厭陳菊

其實陳菊就是搓破當權者鳥窩始作俑者,相對也是這群掌權者最討厭的一個人。自從國民黨逃來台灣從極權體制開始,陳菊都伴隨左右。然而,攤開台灣現今的政壇,如今還留在政壇上的黨外人士只剩下陳菊。

她的出現讓國民黨討厭,就像一面鏡子掛在那反射國民黨當年的醜陋。

國民黨當然恨不得將陳菊拿掉,試圖操弄著當年被強勢抹掉這些記憶的台灣人們,尤其是我們這世代前後出生的孩子。

對於黨外的想像,對我們而言就像一個故事。未在教科書讀過,被隨著選擇性遮蓋。因為害怕的醜陋被攤開!

年輕人對於陳菊沒有情感,或許只認識花媽市長。但國民黨相反,他們很認識陳菊,他們卻選擇不去認識花媽市長。但對於一個關心台灣本土文化的青年,越讀文獻後越擔憂台灣未來的認同前景,一位代表台灣世代的結合女性長輩,我認為台灣在地認同身份還需要革命。

只是如何以得來不易的民主體制革命,需要大人們的智慧,期許能用經驗帶領著大家了解被壓迫後台灣人如何蛻變。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民主的革命,需要有魄力的前進。

台灣不需要民進黨,但台灣需要「台灣共識」。現今壓迫者和過去不同,是來自對岸的強國,在面臨內外夾擊中,台灣得要渡過此次才能真正的蛻變。或許是下一個世代,但總是開始就有機會。

*作者為屏東土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