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餘屋多房價為何不降?低稅、低利讓建商底氣足

2020-07-03 09:30

? 人氣

相對低成本、高獲利,因此即使重劃區餘屋量過多,建商還是拚命蓋房子,淡海新市鎮新建餘屋就高達1990宅。(柯承惠攝)

相對低成本、高獲利,因此即使重劃區餘屋量過多,建商還是拚命蓋房子,淡海新市鎮新建餘屋就高達1990宅。(柯承惠攝)

台灣近年來房價不斷創新高,民眾購屋負擔居高不下。但讓許多民眾不解的是,新房子越蓋越多,尤其重劃區更是一片「黑壓壓」,整片新房子到了晚上大多沒點燈、沒人住,但房價就是降不下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南部新建餘屋量明顯成長

難道是民眾「眼睛業障重」,看錯了嗎?事實上,民眾眼睛是雪亮的。我國新房子空置的狀況,可能比很多人想像中更為嚴重。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去年第二季為止,全國新建餘屋數量多達約七.八萬宅;其中,重劃區新建餘屋量多且集中,全國新建餘屋數量最多的前二十六個大重劃區約有近一.四一萬宅,占全國新建餘屋總量超過一八%。

內政部所統計發布的新建餘屋,指的是屋齡五年以內、且未辦理過買賣移轉登記的新房子;簡單地說,就是「建商蓋好後,但還沒賣掉的新房子」。

重劃區產生大量新建餘屋的現象尤其普遍,數量最多的淡海新市鎮新建餘屋高達一九九○宅,第二名桃園高鐵車站特定區(俗稱青埔特區)有一二五一宅,機場捷運A7重劃區則有一二四○宅,林口新市鎮亦多達一二三九宅。

從前四大新建餘屋數量最多的重劃區來看,似乎都位在北部。然而,這個狀況正快速改變當中。

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分析,最近兩年中、南部市場轉好,且因房價基期較北部來得低,不少北部建商紛紛南下大舉推案,但因推案量急遽上升,市場來不及消化,所以餘屋量正明顯成長當中。

確實,台中、台南與高雄等三都新建餘屋量,僅高雄市微幅下滑,台中與台南都持續成長。目前高雄市新建餘屋量約一○二八九宅,是全國第三高的縣市,新建餘屋主要集中在左營、三民、楠梓、鼓山區。

除了台北市以外,其餘五都都未開徵囤房稅,建商當然有恃無恐,反正餘屋慢慢賣就好。(柯承惠攝)
除了台北市以外,其餘五都都未開徵囤房稅,建商當然有恃無恐,反正餘屋慢慢賣就好。(柯承惠攝)

相對低成本、高獲利,建商嘗甜頭

新建餘屋量走高的台中市達九三六七宅,高居全國第四,以西屯區、北屯區、南屯區、大里區等區數量最多。台南市的新建餘屋則多在安南區、安平區、永康區等區。

內政部新建餘屋數據顯示,新建餘屋賣壓沉重是全台普遍的現象。更特別的是,凡新建餘屋數量居高不下的行政區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新建餘屋大多來自於重劃區。

「重劃區新建餘屋數量多,主因是建商推案量大所致。」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雖然新建餘屋量仍處高峰水位,但近幾年來餘屋量多維持在七萬戶上下,顯示情況並未惡化,超額供給的壓力已稍微緩解。但他同時提出示警,今年前四個月建照核發量大增,未來建案供給量可能擴張,餘屋數過多的隱憂依然存在。

多數人都曉得,重劃區因為素地多、土地容易取得,不像都會區一地難求,所以建商推案相對容易。推案量一旦放大,市場消化不及,餘屋量自然就多了起來。但重劃區餘屋量過多的問題路人皆知,為何建商還是拚命蓋房子?專家指向一個更深層的因素──相對低成本、高獲利。

專家分析,依據我國《新市鎮開發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新市鎮特定區內之建築物於興建完成後,其房屋稅、地價稅及買賣契稅,第一年免徵,第二年減徵八○%,第三年減徵六○%,第四年減徵四○%,第五年減徵二○%,第六年起不予減免。」

也就是說,新市鎮內落成的新房子,前五年能享有房屋稅與地價稅減免,第一年甚至全部免稅,第二年則僅需繳原本稅額的二○%。在如此優惠的稅負條件下,建商銷售壓力相對小很多,就算房子已經蓋好了,也可以慢慢賣,因為前五年稅負並不重。

原本低房產持有稅優惠是為了吸引建商到新市鎮開發,但如今卻變成建商不降價求售底氣之所在。再加上央行大降息,利息成本極低,建商資金無虞,就沒有降價拋售的必要性。

政府支持,建商囤房高價慢慢賣?

財經學者直言,在台北市,如果建商三年內未出售的房子超過三房以上,就必須繳納三.六%的「囤房稅」,負擔變非常重,建商有急於求售的壓力。但除了台北市以外,其餘五都都未開徵囤房稅。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更說:「如果還有所謂專業人士繼續倡議(囤房稅),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理盲與無理取鬧。」有了政府的支持,建商當然有恃無恐,反正餘屋慢慢賣就好。

低稅、低利、無囤房稅,各個環節串在一塊,導致重劃區新建餘屋數量過多,但建商卻仍持續開高價、不降價。說好的居住正義,似乎只剩下口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馬斯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