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星墜落徬徨午夜》國安法通過後「沒救了」 港人談新生活:盼自由的台灣撐住香港的自由

2020-06-30 08:10

? 人氣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10月1日,中國歡度70周年國慶當天,香港人在雨中走上街頭(AP)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10月1日,中國歡度70周年國慶當天,香港人在雨中走上街頭(AP)

「來台灣是逼不得已,但也覺得發展空間比香港大,」20多歲的在台港人Albert說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年底,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熱情漸漸凝滯下來,人人都感受到瓶頸,抗爭者一一遭到起訴,攻擊抗爭者的人卻備受鼓舞,連「和理非」上街張貼文宣都可能被人砍得肚破腸流。在這個關頭,依舊不想停止抗爭的Albert,和媽媽與勇武派友人長談數小時後,總算意識到抗爭需要進入另一階段,而台灣擁有自由的空氣與許多願意支援的民間團體,正是合適據點。

來台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當香港抗爭者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首先面臨的便是「居留申請」與「生活照護」兩大難關。「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Justine直言,對抗爭者而言「最需要的就是一張居留證,有了這張證件,才能討論就學就業、醫療保險等需求,最重要的是,讓港人再也不用害怕被遣返。」

但台灣作為民主自由國家,卻沒有一套完整「難民庇護」制度,使冒著生命危險赴台尋求庇護者未能享有基本人權。與來台流亡者接觸過的在台港生約翰森指出,來台流亡的香港人數「蠻多屬於非法黑戶」,「很多情況下他們必須躲起來生活,可能要冒險打黑工」。除了經濟困難之外,勇武派抗爭者經歷過警暴或抓捕等陰影,「還須想辦法治癒內心創傷」。

20200613-「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20200613-「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活動。(陳品佑攝)

如何撐香港?台灣成國際參照指標

在現行機制下,來台抗爭者在取得工作簽證前尚無法自食其力,台灣民間團體會先轉介住宿、就醫、生活津貼等資源,甚至有抗爭者攜家帶眷來台,民團也會協助其子女就學,並由「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協助個案向陸委會、移民署申請居留資格。

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指出,在港媒、外媒率先報導台灣成立義務律師團的消息後,陸續有抗爭者透過各種管道與律師團聯繫,累計已處理200至300件個案。目前律師團成員約有2、30名,有意願加入的律師非常踴躍,人力可說是綽綽有餘。

林俊宏也說,由於庇護港人的《港澳條例》18條沒有適用先例可循,律師團與政府起初花了些時間磨合、溝通,雙方都在摸索運作方式,但雙邊溝通尚稱順暢,也可以感受到政府方的友善態度,目前還沒有發生申請被打回票的案例。而在審核居留資格期間,陸委會都會以無限期延簽的方式讓抗爭者留在台灣,減少他們的壓力。

林俊宏說,許多抗爭者在香港被控刑期動輒7年、10年的暴動罪,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更可能被送到中國受審,面臨難以預期的法律風險,可以觀察到抗爭者最初與律師面談時非常不安。尤其在台灣總統大選前,許多人擔憂結果若是政黨輪替,新任政府的態度可能轉彎,甚至將抗爭者的個資傳給中方。他也提到,許多人至今仍心繫香港「手足」,背負著龐大心理壓力,甚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民團也協助轉介心理諮商資源。

而對於部分輿論質疑庇護港人將引發國安疑慮的聲音,林俊宏則認為,不管以任何方式入境者都可能有問題,抗爭者申請庇護的審查密度反而更嚴謹,律師在面談時也會針對個案狀況做了解,再加上陸委會、移民署既有的情資系統,「漏網之魚」要藉此管道進入台灣反而更加困難。

「在庇護港人這塊,反而是國際來參考我們,」林俊宏也說,由於台港間的地緣關係及深刻連結,令台灣成為國際社會接收香港抗爭者的參照指標。就像台灣過去爭取民主的漫漫長路,香港抗爭如今也將持續下去,林俊宏認為,台灣人要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去支持港人,即使只是打氣,也會讓港人會很感謝台灣,律師團也將會不畏安全風險盡量協助,「總不能讓中國稱心如意。」

「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簡恒宇攝)
「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簡恒宇攝)

但即使獲得居留權,離鄉背井到異地打拼並非易事,Kuma指出,在台灣發展的香港人其實很辛苦,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甚至部分來台工作的港人遭到解僱,「因為工作簽證對公司而言是程序負擔,所以雇主常常會先拿香港雇員開刀。疫情是沒辦法的變故,然而一旦失業、失去在台灣的正當理由,就只能回去香港了。」

國安法通過 在台港人憂「回不了家」

「香港已經沒有希望了,」嫁來台灣多年的港人Samantha悲觀直言,北京以附件方式強勢讓《國安法》在香港上路,原本的三權分立制度形同蕩然無存,她如今已不敢去中國出差,最害怕自己有朝一日連香港都回不去。

由於「港版國安法」草案中有關「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的條文,可能會用於拘捕及控告在外國機構工作的港人,在台聲援香港抗爭的Kuma,也認為自己再也回不去家鄉了,他解釋道:「我們擔憂國安法通過後,回去香港會有風險,新法提到境外勢力的部分,我們組織可能被認定為『在台灣干預中國內政』,畢竟執法的詮釋權與話語權都在中共手上。」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10月1日,防暴警察上街掃蕩堵路的示威者。(AP)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10月1日,防暴警察上街掃蕩堵路的示威者。(AP)

「我身邊的畢業港人,有一半想回香港,一半想留在台灣,」Kuma指出,目前在台灣大約有7000至8000多位香港學生,已經取得定居與公民身分的人至少有1萬5000人以上,而由於《港澳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規定,在台港澳學生回鄉2年內依舊可以回台發展、取得居留證,「所以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先回去工作,畢竟香港薪資水準比較高」。

但Kuma指出,中共當局如此冒險地大動作訂定《國安法》,肯定會根據法規去抓人,否則沒辦法證明立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身在香港的抗爭者首當其衝,至於會不會抓捕在台協助香港抗爭的港人,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還是會提醒回香港長期發展的人、回去投票的人,都要小心被盯上。」

林俊宏則表示,雖說抗爭者來台前都抱著很久後才能回到香港、甚至「回不去」的心理準備,但被問到他們為何要選擇台灣,除了安全與民主制度等因素外外,許多人卻不約而同回答:「因為台灣離香港很近。」「他們有些人有種烈士心態,想著香港一旦有事就要回去,即使可能一入境就被抓了也沒關係。」

抗爭未完 港青要在台灣打造「反共經濟圈」

來台半年多,Albert在香港的學業已經中輟,需要從頭開始重考大學。說是嶄新的起點並不為過,曾經醉心文化、哲學的Albert,現在一心想著「經世濟民」,他認為亞洲各國必須聯合起來,以團結之姿抵抗中共或其他大國吞併,投身商管科系,就是他對中國擴張的全力回應。

20200613-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香港邊城青年等團體13日召開「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行前記者會。(顏麟宇攝)
20200613-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香港邊城青年等團體13日召開「抗爭未完,台港同行」反送中一週年晚會行前記者會。(顏麟宇攝)

「勇武派光環太大,比較容易獲得支持,但支援不該是無條件的,資源應該用推動整場運動,而不是給予個人。」Albert強調,很多香港「家長」(抗爭者對中年支援者之稱呼)也支持反共理念,但因為各種考量無法站上街頭,他們對「勇武派」抱有虧欠感,因此非常願意給予協助。只是他認為,如果淪為單純的金錢資助,對於這些青年本身、或是香港整體社群與運動都並非好事。

對Albert而言,從商也是自力更生最快的方式,他堅持只拿取民團捐贈的基本津貼,額外生活費除了日常打工,自己還找好商業夥伴,打算在港台兩地做點小生意。包括許多與反送中運動有關的文創設計,他也一一拿到代理權,正在與台灣印刷廠商洽談。

香港的夏天(AP)
香港的夏天(AP)

Albert堅持,「台灣製造」也是自給自足的重要條件之一,指出「MIT」對港人而言不僅有品質保證,更代表不再依賴中國的精神:「台灣也好、香港也好,有個很大的弱點是經濟被中共掌控,」他篤定表示,「香港人有建造『反共經濟圈』的概念,我想把這個概念帶過來台灣。」

幸運的是,Albert遇到與他有相同理念的「家長」,不僅無償給予他小筆資金創業,對方也親自分享洽談、簽約、成立公司等經商基礎之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因此雖然入學考剛剛結束,Albert還是一刻也不得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