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以為陌生人的情緒跟影集演得一樣「透明」易懂《解密陌生人》選摘(1)

2020-07-15 04:20

? 人氣

如果真實人生就像《六人行》,法官會打敗電腦,但他們沒有。所以也許真實人生「不像」《六人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經典影集《六人行》6位主角大團圓演出特輯,將在全新影音平台HBO Max獨家播出(資料照,AP)
美國經典影集《六人行》由於其生動的情緒表現,即使不開聲音觀眾也能了解劇情的發展。(資料照,美聯社)

兩位德國心理學家席茨渥爾(Achim Schützwohl)和雷森辛(Rainer Reisenzein)對60個人做了實驗。這60個人以從1到10的等級,為自己完成卡夫卡測驗後打開門的驚訝感覺評分,平均為8.14。他們完全驚呆了!在接下來的詢問中,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他們的驚嚇完全寫在臉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席茨渥爾和雷森辛在角落放了一架攝影機,用來為每個人的表情編碼。只有5%的人眼睛張大、眉毛抬起和下巴往下掉。有17%的人呈現這些表情中的兩種。其餘的人則混合了面無表情、有一點表情和你完全不會聯想到是驚訝的其他表情──例如眉頭緊鎖。(註)

「所有參與者都大幅高估他們的驚訝表達。」席茨渥爾寫道。為什麼?他們「從對情緒與表情關係的民間心理學信念……推論他們對驚訝事件可能出現的臉部表情」。民間心理學(folk-psychology)是我們從文化來源(例如情境喜劇)汲取的粗糙心理學,但真實生活的情況卻非如此。透明性是種迷思──我們從看太多電視和讀太多小說吸收的概念,電視和小說裡的英雄都是「驚嚇得下巴往下掉」或「驚訝得眼睛睜大」。席茨渥爾繼續說:「參與實驗者顯然推想說,因為他們覺得驚訝,而且驚訝是與特定的臉部表情有關,所以他們一定顯露出這種表情。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推想是錯誤的。」

我不認為這個錯誤──期待外顯的表情完全符合內在的感受──對我們周遭的人有什麼重要性。了解一個人的意思,在於有一部分是了解他們的情緒表達有多特異。我父親有一次在我父母租的度假小屋淋浴時,聽到我母親尖叫。他跑出來看到一個高大的年輕人拿著小刀頂著我母親喉嚨。他的反應是什麼?別忘了他是一個七十歲的老人,沒穿衣服,身上濕答答。他指著那個攻擊者,用響亮、清楚的聲音說:「馬上給我滾出去。」那個人照做了。

我父親心裡嚇壞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人──他半世紀以來摯愛的妻子──在刀尖下被挾持。但我不相信他臉上有顯露任何懼色。他的眼睛沒有因為驚恐而張大,他的聲音沒有高八度。如果你認識我父親,你可能看過他面對其他充滿壓力的情況,而你將了解「驚嚇」的表情絕不會出現在他臉上,不管是任何狀況。在面對危機時,他變得完全冷靜。但如果你不認識他,你會怎麼想?你會認為他冷酷?沒有感情?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我們必須以概念──刻板印象來取代直接的體驗。而這種刻板印象經常是錯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